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由于社会利益关系变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文化的多样化、社会阶层分化和对弱势群体的歧视、腐败现象的存在以及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等原因的存在,导致现在的社会心理出现严重失衡。这就要求我们采取诸如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加强主流文化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有效遏制腐败、引导社会成员适应社会发展,减轻生存压力,打造良好的社会心态等对策调控什么心理,促进社会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2.
试析社会转型期冷漠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这个大的社会时代背景下,大众心理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冷漠心理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本文试图以社会转型为背景,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积极探索研究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是一个矛盾凸显期。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失业问题、贫富分化问题、腐败问题极易造成公众病态的社会心理,是突发性危机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营造积极的社会心理是应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浅谈社会转型期社会公正的构建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型时期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贫富差距加大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在所有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方法中,社会公正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是关键之关键。  相似文献   

5.
孙立平 《发展》2005,(9):12-14
和谐就是克服失衡 和谐社会不是一个锦上添花的抽象理想,而是一个有着明确所指的现实战略构想.和谐的对立面是失衡,而严重的失衡就是断裂.可以说,尽管在理论上和谐社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关系,但在中国目前情况下,和谐社会的最基本含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一种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这样一种均衡的利益格局是和谐社会最主要的基础,也是关涉到我们这个社会未来前景的根本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致力于打破收入分配上的“大锅饭”,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但与此同时,贫富悬殊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市场体制改革进程。据世界银行估计,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15,最高收入者与最低收入者的收入差距,每年以3.10%的增长速度在扩大,最高收入者的消费性支出与最低收入者的消费性支出,每年以1.81%的增长速度在扩大,财富正在以1.83%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向少数富人集中。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失衡的透视与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自身的成才,但由于社会、校园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心理的不成熟造成了许多同学心理失衡。为了促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应从培养其健康人格、积极开展心理卫生教育以及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论旅游业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在一定意义上,可归结为社会和谐、人的和谐与生态和谐。旅游业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力量,它促进了社会内部经济、思想和政治和谐发展、推动了人自身发展和人际和谐,同时也促进了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黄霖 《特区经济》2009,(12):119-1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社会建设面对的重大战略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均衡机制的制度失衡已构成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性障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不断增促社会进步,必须重构制度安排,积极构建经济社会利益均衡发展的和谐机制。  相似文献   

10.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社会心理,同心理学和社会学视域中的社会心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唯物史观视域中的社会心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对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实现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组织和团体之间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心理保障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美好的愿望和追求。公平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对公平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且形成了比较成熟理论的是西方学术界。中国古代没有公平理论,但蕴涵丰富的公平思想。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是在对以往公平观批判的基础上,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不公现象进行批判而形成。当前,我国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为指导,同时努力挖掘我国古代丰富的公平思想,借鉴西方现代公平理论,消除因社会转型出现的不公平现象所造成的矛盾和冲突,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贫富差距扩大化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贫富差距的扩大化作为一个经济现实,之所以成为社会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容易引起社会公众的心理失衡。我们常讲,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接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当贫富差距的扩大达到了公众不能接受的程度而又(暂时)无力改变时,就会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导致心理失衡,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所以,在继续采取措施平抑贫富差距扩大化的同时,如何对由此导致的社会公众心理失衡进行有效调控就…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公平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贯穿于和谐社会各个层面的核心价值理念.维护好、实现好社会公平,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社会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但社会发展并不具有先验的自明性和自足性,并不自然地导向社会和谐;它必须被“合理性”所规定、所限定,才能实现与社会和谐的统一性;“整体”性发展、“选择”性发展、“适度”性发展是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结构改变、利益关系多元化、社会冲突加剧,必然会引起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同时价值冲突加剧,各种价值观念相互碰撞,给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刻地影响.因此,必须正确处理价值冲突问题,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方向,也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管理领域存在许多损害农民工权益的制度性问题,影响农民工转化为稳定的产业工人和城市市民,对工业化、城镇化不利,对农业、农村发展也不利。应抓住时机,推进社会管理改革,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周春国 《中国经贸》2009,(24):245-246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沐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这样的社会转型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启动和不断深入给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丰文提出通过在学生社区中建立共青团社区服务体系来推动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构想,并阐明了共青团渗透到学生社区中应以领航人的角色努力构筑青年学生的精神支柱,积极拓展强化服务士局和服务学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医患关系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各种医患矛盾成为阻碍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在社会技术哲学的视域下提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的设想,通过社会心理调节技术解决医患矛盾,使得医改工程更好实施。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衍生出了新的社会结构——网络社会,使中国的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借鉴曼纽尔·卡斯特的网络社会理论,文章对当代中国面临的社会心理失衡现象及缘由进行探究,加强民众对网络社会的认知,提高对网络化的警惕,强化网络道德意识,及时有效应对民众社会心理的变化,规划利于现实社会发展的积极性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20.
和谐心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文章在界定和谐心理概念的基础上,指出和谐心理应是主体内部协调和外部和谐的健康心理,进而分析了当前大众心理“和谐困境”,探讨了构建和谐心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