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当前学术界对证据客观性的争论为突破口,详细阐述了作者自己对证据客观性的理解,提出了证据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它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证据法学理论一直把客观性作为证据的三大基本属性之一,立法上也认同,如我国1979年和1996年<刑事诉讼法>均明确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但是近些年来有些学者已经开始着眼于证据的主观性研究,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证据不仅具有通说的三性,重要的是还有主观性,而且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证明以“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为标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绝对性和单一性,诉讼证明的客观性等特点,但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并未对其具体内容和要求作出明确规定,使之在实践操作中存有一些弊端。完善我国刑事证明标准应坚持客观性与主观性,原则性与可操作性,理论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针对不同程序,不同证明对象确定不同的证明标准,形成多层次的证明标准体系,并通过统一的或专门的证据立法保障其实现。  相似文献   

4.
关于证据的基本属性。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颇有争议。有观点认为.证据的基本属性有三。即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有观点认为,证据的基本属性有二.即客观性和关联性。证据的客观性体现了证据的哲学存在性。为人们认识和把握证据的关联性提供了认识论;证据的合法性为人们收集、固定和保全证据提出了程序上的要求。在特殊情形下,某些不具备合法性或不具备客观性的材料仍可作为证据使用。证据的关联性才是证据的唯一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5.
证明标准问题在司法实务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严格意义上说我国并无证明标准的立法,法官把握证明标准尚处于非理性和低层次状态。应坚持法律事实观,排除非法的证据材料,承认诉讼证明的相对客观性和主观性,明确规定自由心证原则,在立法中明确规定实体法事实的证明标准为排除合理怀疑。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实践中常用的综合评分法进行了分析,指出该种方法具有权重赋予机械性及评价方式主观性的缺陷,由此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投标人入围资格预审方法,最后通过比较说明该方法具有权重赋予客观性及评分过程准确性等优点,从而能够较好克服综合评分法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以悬赏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为主要论证对象,从我国的取证制度证明该制度产生的土壤及合理性,从合同法角度论证其合法性。如果悬赏收集的证据符合关联性、客观性和合法性,即可认定其具有证据能力,反之则予以排除。  相似文献   

8.
以随机抽样50篇学位论文的英文摘要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不同的学科在论文撰写中具有不同的语言特征,工科论文的语言更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文科论文的语言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管理学科论文的语言比较接近文科,但又不同于文科。  相似文献   

9.
视听证据是随着禁带科学技术发展而随之出现的一种新的证据方式,它是包括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电脑和其他科学技术设备储存的电子音像信息等能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视听证据在公安司法调查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因其主观性和不可控性的特殊特征,在采集视听证据时必须严格依法,遵从视听证据采集原则,只有合法合理所取得的视听证据才能成为公安断案和司法公正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视听证据是随着禁带科学技术发展而随之出现的一种新的证据方式,它是包括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电脑和其他科学技术设备储存的电子音像信息等能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视听证据在公安司法调查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因其主观性和不可控性的特殊特征,在采集视听证据时必须严格依法,遵从视听证据采集原则,只有合法合理所取得的视听证据才能成为公安断案和司法公正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介绍了sharer证据理论与证据决策的一般方法,给出了建立在证据理论基础上的M决策法及其应用,指出了证据理论决策不仅强调事物的客观性,而且还强调人类对事物估计的主观性,它既是一种崭新的决策思想和方法,又是对传统决策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年来在某些编辑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将编辑主体性观念抽象化、唯心化的倾向及其对编辑实践的不良影响,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关于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对编辑实践和研究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近年来在某些编辑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将编辑主体性观念抽象化、唯心化的倾向及其对编辑实践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必须坚持马克思的实践唯珠主义关于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唯一,对编辑实践和研究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幸福指数测评的研究趋势,从指标体系法切入,兼顾幸福指数的主观性与客观性二重属性,结合德尔菲技术,构建了包括经济维度、自然生态维度、人文生态维度3个层面的领域层和11个细分指标的测评指标层。进一步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技术对指标体系权重进行了确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熵值法的客观性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模糊性,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提出了对"企校所"模式继续教育质量一种新的评价方法:熵值——模糊评价法。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模糊综合评判法中隶属度来源的主观性,使评价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信息的作用入手,提出了信息具有主观性这一观点。文章通过对四个信息在实践中的使用情况的分析,证明了信息具有主观性这一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信息的主观性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发布者,二是接收者。而且这两方面主观性的内容都是极其丰富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信息作用入手,提出了信息具有主观性这一观点,文章通过对四个信息在实践中的使用情况的分析,证明了信息具有主观性这一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信息的主观性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发布者,二是接收者,而且这两方面主观性的内容都是极其丰富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框架分析,生态系统美学价值具有非物质性、对于个体的主观性和对于群体的客观性等特征。依据景观美学理论基础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研究方法,确定了CVM评估生态系统美学价值的合理性。文章在文献研究基础上,以具有"大美青海"之称的青海湖旅游区为案例地,尝试运用CVM评估其生态系统美学价值。经计算,2013年青海湖旅游区生态系统总体美学价值均值极高,可成为青海湖旅游区管理部门制定生态补偿政策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9.
笔迹鉴定结果可能基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背离客观事实,即误检。除了鉴定类证据的程序性质疑以外,了解鉴定过程、掌握误检的情形,可能为律师在质疑笔迹鉴定结论的证据三性方面(主要是客观性)增加一定的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20.
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法官要作出裁判,就要查明案件事实,使法官可以“体验”过去发生的案件事实。因此,证据的审查判断是主观的判断,判断的标准和判断方法都是主观的。回避法官判断证据的主观性,只能是掩盖了裁判的实质。但是同时,证据的判断过程却是主观认识和客观事实的统一,为了作出公正的裁判,立法和司法有必要把主观判断的客观化作为自己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