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幽他一默     
充分利用——结婚后我发现他脾气太坏,气得我瘦了十斤。——这种男人,干脆同他离婚算了。——我想瘦到一百斤再和他离婚。——为什么?——到那时我身材好了,择偶比较有利!吃面大学时有个同学是东北人,一米九,挺壮的。有天他煮了宵夜叫我去吃,我拿着碗到他寝室,看见桌子上有一盆面,就去捞面,结果东北同学急了:"锅里有啊,上我碗里夹啥?"  相似文献   

2.
那年冬天,我们20个知青,到离村很远的地方去挖一条河。每天起得很早,中餐在工地上吃,饭是在当地农民家里做好后,装在两只木桶里由人挑到工地去。每天,饭一到工地,大家就像闹饥荒一样的围着木桶争先恐后,动作快的,先盛半碗,快快吃完,然后再添一满碗,慢慢吃;动作慢的,吃了一碗,再去添时,木桶已经见底。没吃饱的知青不得不将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反映给队长,  相似文献   

3.
采访手记采访宋姐,于我而言是一次非常特别的体验。在干净、宁静的大梅沙海边的小村里,宋姐领着我去村中早点档吃肠粉、去小菜市场买菜,一起在她家门口洗衣服、一起把衣服晾在落满秋日阳光的小院里,一起做中饭,一起吃饭一只有两菜一汤,一个鸡腿菇炒猪舌(点缀了一些芹菜)、一个炒白菜条、一个胡萝卜、玉米排骨汤,做得都很清淡一宋姐称自己“做广东菜还可以,其它菜就一般了”——确实是做得“还可以”,平常肠胃差、吃饭略挑剔的我,吃得很香,连汤带饭的吃了好几碗。  相似文献   

4.
有时候,一些细节会让人们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喜欢上这个产品,我们不妨称之为“细节的力量”。 喝面汤时,经常会不小心把调羹掉进硕大的面碗里,很不方便。那天在一家连锁面馆吃面,发现店里的调羹很不一样——这是一把带钩的调羹,柄上设计了一个小小的弯钩,不用的时候可以挂在碗沿上。这样一来,就不会遇到调羹滑落到碗里浸到面汤的尴尬了。  相似文献   

5.
一碗粉条     
美味的食品吃过不少,但最令我难忘的只有儿时吃过的一碗粉条。那是我八、九岁时,长年在外担任乡党委书记的父亲回家了。他带着我和小妹上街,当我感到又累又饿时正好经过一家餐馆,我很想能进去吃点东西可又不敢开口,父亲象是看透了我心思似的带我俩进餐馆要了五分钱一大碗的苕粉条,又拿两个小碗分成两半,我和小妹一人一碗。我让父亲也吃点,他说不饿,只是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我俩津津有味地吃。少不更事的我只以为父亲真的不饿,不知当时每月工资才几十元的  相似文献   

6.
爱短情长     
我看着眼前冒着热气的一碗“康师傅”发呆。这已经是三天以来的第五碗方便面。“好吃看得见”?这种吃法试试?我在心里骂着粗话,脸上一如既往地微笑。办公室里,适当的风度还是要的。MAY 一整天让我支得团团转,这时候一屁股坐在我对面,“你也有吃不进去的时候?”满脸幸灾乐祸。  相似文献   

7.
兔和猫     
~~那小的也捡些草叶吃,然而大的似乎不许他,往往夹口的抢去了,而自己并不吃。孩子们笑得响,那小的终于吃惊了,便跳着钻进洞里去;大的也跟到洞门口,用前脚推着他的孩子的脊梁,推进之后,又爬开泥土来封了洞。从此小院子里更热闹,窗口也时时有人窥探了。然而竟又全不见了那小的和大的。这时是连日的阴天,三太太又虑到遭了那大黑猫的毒手的事去。我说不然,那是天气冷,当然都躲着,太阳一出,一定出来的。太阳出来了,他们却都不见。于是大家就忘却了。惟有三太太是常在那里喂他们菠菜的,所以常想到。伊有一回走进窗后的小院子去,忽然在墙角上发现了…  相似文献   

8.
种田的为大     
<正> 有一次,杜老么爬长坡,和县官、商人走在一起了。三个人顶着太阳走呵,背着太阳爬啊,肚子饿空了,喉咙冒烟了,前头还有十几里上坡路,三个人都没力气了,都想弄点吃的喝的。路边一座茅屋。屋里住着一个老婆婆。三个人寻进屋,婆婆一看就明白了。老婆婆说:"我这里有水一缸,你们要喝多少就喝多少,现成的饭只有一碗,这该谁呢?"杜老么说:"一人分一点吧!"商人说:"屁话!哪有你的份呢!我跟他二一添作五哪!"县官几声干笑:"嘿嘿,他消做得指望,你也不消打得算盘。三个人里头本县为大,这碗该本县吃。"商人说:"你说你为大,我还说我为大呢!你要说出一二三来!"县官说:"也罢,本县说了再吃不迟。就说这个父  相似文献   

9.
世纪梦语     
恕我孤陋寡闻。至今我仍不知,究竟始于何年何代,是哪位先哲,开始懂得了纪年、纪元。而我仅知的是,我懂得并盼着过年,是始于孩提时的事。一挂脆响的鞭炮,一盘原本寡味但当时吃起来却十分香甜的白菜馅水饺,曾是我三百六十五个日夜最大的企盼与满足。随着一挂鞭炮的噼啪炸响和一盘水饺在狼吞虎咽中流星赶月似的落肚,年龄就增了一岁。浑浑噩噩中吃过了五十余顿年饭后,不知不觉跨进了“知天命”的年坎。一不留神,又遭遇了一个被世人炒得发烫的千年之禧的世纪之交。不白活一回———漫漫历史长河,如烛的短暂一生,偏偏要横跨两个世纪,…  相似文献   

10.
巧嘴媳妇     
<正> 从前,有一个巧嘴媳妇,煮好了米饭,先盛给公爹一碗。公爹吃了一口称赞道:“今天这饭很香,我可要吃三大碗。”巧嘴媳妇听了公爹的夸奖,立刻就说:“嘻,这顿饭是我做的。”  相似文献   

11.
盆里的爱情     
高冬梅 《财会月刊》2007,(11):I0004-I0003
男人的胃口没个准.有时候吃一碗.有时候吃两碗。女人便留了个心眼.每次饭做好了,都让男人先吃。男人说:怎么不一起吃?女人说:我吃过零食了.还不饿,等—会儿再吃。男人便笑女人是馋猫,径自敞开肚皮吃个饱。  相似文献   

12.
我站在企业人的角度上,谈三点企业应对形势变化的建议。第一,企业领导人要做好长远性的战略,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像开汽车一样,用"拐大弯"的方式应对未来的事儿。在高科技行业里,不往前多走一步,  相似文献   

13.
●苏联时期,集体农庄曾是苏联社会主义在农村的象征,农民所有的土地、所有的牲畜都“加入”了集体农庄。在农庄里,怎么种地、种什么庄稼、打多少粮食,普通农庄庄员都不用操心;分什么粮食农庄庄员就吃什么粮食,分多少就吃多少。   ●从昨天苏联到今天的俄罗斯,历史大转变的风风雨雨把七十多年的集体农庄冲刷得面目全非。它今天怎么样 ?农庄庄员怎么耕作、如何生活 ?  我在俄罗斯中部地区的一个小村庄里入户串院,进一步去了解和认识今日俄罗斯的农庄和农民。这个小村庄第一位接待我的主人是格拉莎大婶,她是一位老集体农庄的庄员…  相似文献   

14.
炒河粉     
戴斌 《中国审计》2009,(5):67-67
到广东来,最能体现广东风味的,我认为是炒河粉。 第一次吃炒河粉是曾桂萍请的,那天到东莞篁村后,已过了午餐时间,她说我们去吃炒河粉吧。说完带我们穿过几条马路,到了一条小巷子里的一个小店坐下,老板送来一壶茶,和三个杯,然后问吃点什么。曾桂萍说炒三个河粉吧,两个五块的,一个三块的。不久,三个炒河粉就送上来了,我这才知道河粉其实就是家里的米面,不过我们不炒着吃,像下面条一样煮着吃。这炒河粉里有肉丝、鸡蛋、豆芽和辣椒,闻着香,吃起来更是爽口。我几下就吃完了,曾桂萍问好吃吧?好吃好吃,我说。她端起自己的盘子,擀了一半给我,说好吃你就多吃点。  相似文献   

15.
用洋葱一只切碎置碗里,上面浇满蜂蜜后盖紧,放置4至5小时后,洋葱软化后流出汁液和蜂蜜混合在一起,便成为疗效良好的感冒糖浆。一次吃2到  相似文献   

16.
走进那面馆     
走进那面馆●韩立新深秋里那个周末,当我与母亲、妻子、女儿逛遍了城区的大商场时,已是月上西楼。妻子和我不谋而合,伙同去那边的面馆摊小吃一顿。面馆一字排开,全羊、水饺、抻面等,招惹人眼。馆外,小伙计们热情相邀;馆内,坐满了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当我们张望、挑...  相似文献   

17.
坐歌堂     
在川西北农村,至今仍保留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坐歌堂”。姑娘出嫁的前一天晚上,众多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早早聚在女方家院子里,摆上十几桌酒席,在四川叫做吃“十大碗”。顾名思义,“十大碗”就是每桌限定十个菜,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四川传统菜,像扣肉、东坡肘子、墩子肉等,而这些菜都是厨师用竹制蒸笼蒸出来的,空气中弥漫着四川特有的咸菜香。土制的高粱酒香在席间弥漫,混合着菜香味儿,夹杂着锅碗瓢盆交响曲,掺和着乡亲们的欢声笑语,婚庆气氛格外浓烈。孩提时代的我,觉得那就是农村最美好的生活。“十大碗”刚一散席,只见三四张八仙桌往堂屋…  相似文献   

18.
刘剑飞 《乡镇论坛》2013,(33):35-35
在我的老家豫西南,酸菜糊汤面是酒席上一道不可缺少的小吃,酒席结束前,总会点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酸菜糊汤面。再加点辣椒水,吃起来酸辣可口,酣畅淋漓。  相似文献   

19.
烦恼即觉悟     
《英才》2008,(2):14-14
今年1月的“黑色星期二”的中午,我正在广济寺听清远法师讲禅。一人一碗罗汉菜、一碗白米饭,清远说:“如果你要吃,就别剩下一粒米。”出家人见不得浪费,清远讲禅的斗室里挂着他的价值观:“慈悲待人,平等接物,智慧处事,广结善缘”。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导刊》2009,(1):31-31
开发商要学会“吃着碗里的,盯着锅里的”。“吃着碗里的”就是要炼好内功,“看着锅里的”就是琢磨明天房地产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