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艳 《上海房地》2012,(1):16-20
在调控政策不断持续深入的形势下,我国商品房市场交易持续低迷,不少知名房企纷纷投身降价大潮,再现了2008年楼市低迷时期打折售楼、前期业主闹事的场景。那么,当前形势和2008年房地产环境有多少相似之处?本文将从房地产业发展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调控政策变化、市场运行状况和企业资金状况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未来一段时间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方向、房地产业调控政策走势和房地产市场发展做出预判。  相似文献   

2.
2005年是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路上多变的一年,区域房地产发展过热成为中央政策调控的“导火索”。广东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作为中国房地产发展相对成熟的地区,在这一场调控风暴中,并不是处于中心影响区域。因此,政策对全省房地产行业的冲击力较为温和,但地方政府仍然积极应对,出台种种政策调控市场。2005年广东房地产市场发展可概括为“政策调控、发展稳定”。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业一直是牵引中国经济的火车头,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作出了贡献。但是近几年,房屋价格的大幅上涨,在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只影响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几次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房价也有了回调的趋势,但房地产市场仍有许多问题,本文深入地研究了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6年是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出台最多和力度最大的一年,调控后的房地产业的政策环境,市场情况,价格走势和消费心态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回顾2006年,展望2007年,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形势是:长效机制逐步建立与完善,土地资源利用严格控制和规范,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逐步形成,房地产业在调控中以规范求发展以稳定保持续。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业是与国民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行业,这从近年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可见一斑。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史,每一轮的宏观调控,房地产业总是首当其冲,既是调控开始的产业对象,又是调控的重点对象。在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大背景下,可以说这次对经济领域实施宏观调控的开始也是以去年陆续出台的在信贷、土地等方面促进房地产市场规范化、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121号和18号文件为标志的。无论是投资领域还是消费领域,政策调整给房  相似文献   

6.
已经过去的2011年,对房地产业来讲,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房地产业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调控政策打压,限购、限贷、限价等强有力的措施多管齐下。在政策严格执行近一年之后,房地产市场部分指标开始出现下行迹象,景气指数也步入不景气区间。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一轮房地产调控的市场效应和未来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是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出台最多和调控力度最大的一年,本文就调控后的房地产业的政策环境、市场情况、价格走势和消费心态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2007年我国房地产走势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市场加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基本建立。2003年以来,重庆结合实际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调控商品房供需总量,改善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组织开展了房地产市场专项检查和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一是五年来全市竣工商品房9898万平方米,销售商品房10431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业政策执行年任务艰巨 如果说2006年是我国房地产业的“政策年”,那2007年无疑就是我国房地产业的“执行年”。一方面,去年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发布的许多调控政策在度过最初的适应期后,将充分释放其效力;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必然会针对之前公布的一些政策法规,出台一系列相应的实施细则,以确保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比如从调整税收政策和供求结构的角度来满足目前强劲的需求。由此可见,2007年注定是我国房地产业不寻常的一年。  相似文献   

10.
非均衡的房地产市场与宏观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我国的房地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在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中,也经历了数次的大起大落。尤其是在2003年,针对房价迅速上升和房地产的“过热”,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选择了房地产业作为调控的焦点和突破口,采用金融、土地、税收等多种政策手段,对房地产业的过热现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控。然而两年过后的2005年,宏观调控的声音尚未消失,房地产业的过热迹象就再次凸显:一边是迅速上升的房价,一边是房地产的供给结构性过剩——房地产业的这种看似自相矛盾的现象表明了我国长期以来房地产业非均衡发展的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  相似文献   

11.
2005年的中国楼市,风声鹤唳,政府的一道道“金牌”相继“砸”向楼市。这一年对于我国房地产业来说,可谓又一个“政策年”。 在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2005年,深圳市政府各部门针对性地出台了多项市场调控政策和措施。为了进一步探访这些政策措施对深圳楼市的作用和影响,记者走访了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副局长黄珽。访谈中,黄珽为我们介绍了2005年深圳房地产市场的具体情况,并在深入剖析与探讨的基础上,对2006年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从1998年我国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大力培育发展住房市场,到2003年至今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偏“热”的背景下。对房地产特别是住房市场进行密集性调控,我国城市住房市场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相应地,城市住房发展政策也经历了若干的调整.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准确理解我国城市住宅发展政策调整的宏观调控背景。分析政策调整对我国房地产业乃至经济的影响效果及存在缺陷,对进一步明确我国城市住房发展目标,完善我国城市住房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政府对调控房地产力度的加大,我国房地产市场开始有所降温。笔者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最大意义,正是决策者们在制定房地产调控政策时已经开始关注政策目标的选择和平衡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正是房地产业能否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结构是房地产调控三个基本政策目标(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社会稳定)的范围包括房地产多层次供给体系、既是支柱又要防止泡沫的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政府间的财税结构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确保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不仅有助于我国经济抵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而且可以作为预防通胀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经济复苏这段时期内,国家将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结构优化,以迭到房地产市场和谐稳定发展的目标。本文分析了近期我国政府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并结合相关部门的研究,对我国经济复苏期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前景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影响下的中国房地产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2009年是中国楼市快速发展的一年,房价依然飞快的上涨,2010年则是中国房地产业转折点的一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来抑制上涨过快的房价,在2011年初各地更是出台了强制性的调控政策,但调控的效果还要交给时间和市场来一同检验.房地产业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对金融有很强的依赖性,经济的逐步发展进一步表明了房地产和金融行业的关系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业作为新兴的经济增长点,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由于房地产业涉及面非常广泛,房地产经营中须缴纳的有关税种也相应较多。通过税收筹划,合理降低房地产企业税收负担,促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尽快发展,使更多普通公民实现“居者有其屋”,是我们的共同愿望。一、充分利用房地产市场的税收优惠政策按照我国现行税制,房地产市场的税收优惠政策分散在各税种的具体规定之中。随着国民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这些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在房地产开发建设与流通交易过程中,及时了解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根据政策变化,把握投资时机…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初起步的中国房地产早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在1993年--1998年间.房地产市场始终波澜不兴;1999年--2003年是房地产业高速增长期,特别是2003年到达高峰,房地产业随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04年开始实施宏观调控,2005年调控需求、2006年调控结构、2007年继续调整,但房地产市场始终看回不回,直到2008年奥运盛会之后的全球金融海啸,导致房地产市场进入速冻期.面对中央各个地方政府的救市政策,期待未来房地产市场的破冰之旅.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是我国进入新一轮宏观调控后,针对过热的房地产业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最多和力度最大的一年。中央政府通过房地产开发政策调整、土地出让政策调控、外资购房政策严控、房地产金融适时紧缩和房地产税收的不断规范,使我国的房地产业开始从快速增长期进入理性发展期。  相似文献   

19.
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房地产政策提至“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主要工作任务中,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再次得到肯定。同时,会议对房地产政策调控作了新的调整,将对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北京房地产》2007,(1):59-60
2006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在调控中逐渐朝着理性方向发展。当年前10个月全市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空置面积继续减少,但房价一直在高位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