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亚洲(之七)     
印度一、概况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人口6.636亿,居世界第二位,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矿藏。森林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近四分之一。黄麻制品出口是重要的外汇来源。印度的经济结构,1979—1980年农、林、渔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6%,工业占22.7%,贸易、交通运输占19.4%,其他为17.3%。二、国内生产总值 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2,568亿卢比,折1,598.4亿美元(1980年汇率为7.863卢比兑1美元,下同),每人平均240.9美元。1970年至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3.5%,1980年比1979年增长18.5%。三、农业印度是一个农业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80%以上,国民收入中几乎一半来自农业,农产品出口占整个出口的三分之一。近年来,由于工业、运输和服务业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  相似文献   

2.
尼泊尔一、概况尼泊尔王国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与印度及我国西藏为邻,面积14.08万平方公里,人口1,401万。境内多山,有“山国”之称。河流多而湍急,水力资源丰富。矿物有石灰石、大理石、铅、锌、铁、石油等。森林面积约占全国面积30%。经济以农业为主,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二、国内生产总值 1979/80年度,国内生产总值为238.6了亿卢比,折19.89亿美元,平均每人142美元。在1978/79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占58.1%,工业占11.3%,商业及服务业占3.7%,交通运输业占6.2%,金融保险及房地产业占8.4%。 1970年到1980年,以固定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2.4%。  相似文献   

3.
亚洲(之二)     
新加坡一、概况新加坡人口241.4万(1980年),面积616平方公里,是由新加坡岛及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的国家,经济原以转口贸易为主,近年来制造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等迅速发展,从而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多元化经济。二、国内生产总值 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26亿新元,折105.61亿美元(按2.14新元折1美元,下同),平均每人4,375美元。 1970年到1979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  相似文献   

4.
最大的石油输出国198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石油出口总额为2,721亿美元,其中沙特阿拉伯达1,042亿美元,占38.3%,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输出国.1981年沙特拉阿伯出口石油45,090万吨,占世界石油总出口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居世界之冠.  相似文献   

5.
油事纵览     
墨西哥发现540亿桶深海大油田 墨西哥国营石油公司总经理鲁伊斯·拉米雷斯最近证实,在墨西哥湾深海区发现了一个储量很大的油田,其蕴藏量估计至少为540亿桶,超过了目前这个国家已经探明的480亿桶的石油总蕴藏量。拉米雷斯说,最近4年里,墨西哥国营石油公司耗资约45亿美元,通过地震和地磁等技术在墨西哥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 伊拉克面积43.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800万。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储量约1000亿桶,仅次于沙特阿拉伯而居世界第二位,石油是该国的主要外汇来源,1988年出口总额约为130亿美元,其中原油占97.6%,其他主要出口产品还有橄枣,化肥,水泥,硫磺、皮革、烟叶和服装等,同中东地区的其他国家相似,伊拉克市场具有进口商品种类繁多、限制较少和完善性较强等特点,1988年其进口贸易总额的105亿美元,在其进口的各类商品中,机械运输设备和建筑原材料约占全部 进口的50%以上,其他主要进口商品有粮食、纺织品及日用消费品等。  相似文献   

7.
1968—1973年间,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0.5%,被誉为“巴西经济奇迹”。经济高速增长,与巴西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密切相关。在此期间,作为巴西经济重要支柱的出口,平均每年递增25.6%,其中1972年和1973年分别比上年增长37.4%和55.3%。自从石油大幅度涨价以来,巴西的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但出日仍能保持较快的增长率。1974—1981年间,平均每年递增18.3%,其中1974年和1979年分别比上年增长28.3%和20.4%。近两年来,世界经济衰退,1981年的世界贸易绝对额甚至出现了下降,而巴西的出口继1980年增长32.1%后,1981年依然增长17.1%,出口总值达233亿美元。同时,一反多年来贸易递差的局面,出现了12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因此,有人认为巴西出现了“出口奇迹”。  相似文献   

8.
一、石油消费1979年世界石油消费量为每日5,280万桶,创历史最高纪录,1982年则减至每日4,630万桶,平均每年减少4.3%.这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减少了石油消费造成的.它们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70%.1979年至1982年,发达国家的石油消费平均每年减少6.6%,非产油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费,在1973年至1979年期间曾以年率6%以上的速度增加,但1979年以来,其增势已基本消失.石油输出国的石油消费增长速度,从1979年起,明显减缓,至1982年平均降到了8.4%.二、石油生产资本主义国家的石油产量,1979年日产5,330万桶,1982年减至4,330万桶,平均每年减少6.7%.但是,始于1980年的石油减少并不是在各国间均  相似文献   

9.
<正>巴西石油管理署发布了2012年巴西石油天然气和生物燃料统计报告。报告指出,2011年巴西石油平均日产量为210万桶,其中从深海盐层下开采的石油产量平均每天达到7.1万桶。巴西成为世界第十三大石油生产国。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1年年底,巴西探明石油储量为15亿桶,比前一年增长5.6%,石油储量位居世界  相似文献   

10.
厄瓜多尔     
一、慨况厄瓜多尔位于南美州西北部,西临太平洋,海岸线长600公里,有"赤道之国"之称.面积27.067万平方公里,1981年人口964万.厄瓜多尔国民经济曾长期以农业为主.七十年代转为依赖石油.除石油外,还拥有金、银、铜、铁、铅、锰、钼、硫磺等矿藏.沿海盛产金枪鱼和虾类.自1972年开始出口石油以来,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该国石油工业较发达,但其它工业基础较薄弱.粮食生产不足,每年必须进口.在拉美国家中,厄瓜多尔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算高,人们消费水平也不高,一般中、低档商品大多适合厄国人民的消费需要.因此,厄瓜多尔是值得重视的一个出口市场.二、国内生产总值1981年国内生产总值按时价计算为61.4亿美元,平均每人710美元.七十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相当快,平均增长率为8.3%.但是,1975年以后增长速度减慢,从1979年的5.8%跌至1981年的4.3%,1982年又降为2%.  相似文献   

11.
阿根廷     
一、概况阿根廷位于南美洲南部,人口2,786万(其中城市人口占85.7%),面积279.181万平方公里(包括马尔维纳斯群岛).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出产金、银、铅、锌和钨等,石油自给率达94%.阿根廷是世界主要粮食和肉类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也是拉丁美洲工业较发达的国家之一.自1976年4月起阿政府实行市场经济的开放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经济状况曾有某些好转.近年来,由于受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也由于阿根廷为维护马岛主权而进行了战争,财政经济十分困难.二、国内生产总值根据阿根廷经济部公布的数字,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按1970年不变市场价格计算)为291.67亿美元,每人平均1,047美元.其中制造业占25.4%,商业、饭馆、旅馆业占13.9%,农、林、渔业12.9%,公共服务业14.5%,交通运输业10.9%,金融保险业8.8%,建筑业7.6%,电力、煤气、供水业3.5%,矿业2.5%,1981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下降  相似文献   

12.
玻利维亚     
玻利维亚共和国位于南美洲中部,为内陆国家。面积109.8万平方公里。1982年人口592万。经济以采掘业为主,其它工业基础薄弱。主要矿产资源有锡、锑、铅、钨、锌、铜、硫磺和石油。该国经济发展缓慢,外汇短缺,通货膨胀严重。近一年来,该国政府为扭转经济困难局面作了不少努力,但仍面临着种种问题。国内生产总值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349.87亿比索,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折合55.07亿美元。人均收入683.39美元。其中农、林、渔业产值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6.4%,矿业9.9%,制造业14%,商业和旅馆17.8%,运输、仓储和通讯9.2%,政府部门9.9%。  相似文献   

13.
一、概况象牙海岸位于非洲西部,全国面积32.25万平方公里.人口(1982年)860万,大部分人信奉拜物教,约有20%的人信奉伊斯兰教.首都阿比让,居民超过100万,市内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已成为一座新型的美丽海滨城市.象牙海岸自1960年8月7日宣告独立以来,由于政局相对稳定,政府重视经济建设,采取鼓励外资的政策,并强调在新企业中由本地人参与管理和投资,实行"象牙海岸化"的方针,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经过长期的努力,国民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增长.1960-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实际增长年率超过7%,成为非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近两年由于受到西方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经济处于停滞的状态.198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98亿美元,人均收入为1,153美元.  相似文献   

14.
巴拿马     
一、概况巴拿马共和国位于中美洲最南端,地形狭长,面积为77,082平方公里,人口204万.该国沿太平洋的海岸线长1,227公里,沿大西洋的海岸线长763公里.巴拿马是个具有服务性经济的国家.巴拿马运河、科隆自由区、国际银行的交易及旅游业构成了国家经济的主要成份.与运河有关的劳务(运输、通讯、仓储)、银行和旅游业收入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并吸收了全国就业人数的一半.二、国内生产总值1979-1981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7%、4.9%和3.6%,1982年仅增0.5%.按1980年固定价格计算,198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7.11亿巴波亚(1巴波亚等于1美元),其中农、林、渔业占13.5%,制造业、矿业13.6%,交通运输业、仓储业12.5%,商业、饭馆旅游业14.6%,其他36%.1981年人均收入1,881美元.  相似文献   

15.
整个拉丁美洲都属于第三世界.战后,拉美各国在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方面作出了显著的成绩,其经济增长率从1950-1980年的三十年中平均每年递增5.6%,这个速度不仅在发展中国家里算高的,而且也超过了除日本以外的各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拉美许多国家改变了殖民地时代留下的单一经济状况,建立起本国的工业体系,金属加工、机器制造、石油化工和电子工业等新兴部门有了迅速发展.1977年,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三国制造业产品出口在其出口总额中占1/3以上,很多制成品打入了发达国家的市场.1980年,拉美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37美元,有九个国家超过了1,500美元,这在发展中国家中是比较高的.但是,拉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其中,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三国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牙买加     
牙买加位于加勒比海北部、古巴以南145公里处,面积10,991平方公里。1981年人口222万。经济以蔗糖、铝土和旅游业为基础。近年来加工制造业有较快的发展。牙买加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有铝土、石膏、陶土、大理石、铜、铁、铅、锌、锰和磷等。牙买加是一个多山之岛。全国有大小河流120多条,但大都不能通航。旅游业在牙买加国民经济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1982年接待游客66.8万多人次,外汇收入达2.25亿美元,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7.5%。国内生产总值六十年代牙买加经济发展较快。在1960—197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但由于各种因素,七十年代经济发展减慢。在1970—198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下降1.1%,其中在1979—1980年度曾下  相似文献   

17.
据近年来世界贸易发展状况看,机电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是最大的一类商品.特别是从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机电产品贸易持续急剧增长,据统计:世界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占各类产品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五十年代约为五分之一,六十年代约为四分之一,七十年代约为三分之一.七十年代前半期增长率达25.5%,后半期有所下降,但年增长率也有20%.1970年世界机电产品出口金额967亿美元,1975年增至2,790亿美元,1980年又增至5,910亿美元,1981年世界机电产品出口金额达6,500亿美元,占世界各类出口商品出口总金额的三分之一.可见这类产品不仅市场容量较大,而且贸易发展也较快,扩大这类产品出口已成为许多国家、地区改进出口商品结构,加快扩大对外贸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焦炭出口国.2006年,中国焦炭出口约1450万吨,约占世界焦炭贸易总量的50%.2007年1-9月中国累计出口焦炭及半焦炭1173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9.6%,出口金额则由上年同期的14.52亿美元上升至21.49亿美元,增加了48%.  相似文献   

19.
一、现状浙江是个“资源小省”,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九年来,浙江在发展外向型经济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1987年全省外贸收购总值已达50亿元,比1978年增长2.7倍,平均每年递增15.9%;出口商品总值13.7亿美元,增长25.1倍,平均每年递增43.7%,居全国第八位。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下降,工矿产品比重上升。利用外资有了良好开端,至1987年底,全省利用外资2.98亿美元。建立中外合营、合作经营企业及外商独资经营企业154家,其中生产性企业占72.1%。多数企业经济效益较好,仅1987年收汇1879万美元,比1986年增长1.1倍。过去浙江对外经济技术交往主要以援助为主,1980年以后开始向经济互利的多种合作方式发展。1987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相似文献   

20.
<正>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着发展国民经济的雄厚的物质基础。1964年以来,随着巴西国内政局的巩固和稳定,使发展国民经济成为可能。1968年至1974年,巴西政府先后通过大量引进外资与技术,大举借债和发展对外贸易等措施,促使经济以10.1%的年平均增长率迅速发展,一时被称为“巴西经济奇迹”。在巴西经济奇迹中,对外贸易起了重要的作用。巴西进出口贸易的迅速扩大主要是1964年以后的事,从1964年到1978年对外贸易总额由26.93亿美元猛增至252.90亿美元,增长9.4倍,其中出口总额由1964年14.3亿美元跃增到1978年的126.51亿美元,增长8.8倍,每年平均增长率约17%。同期进口总额由12.63亿美元增至136.39亿美元,增长10.8倍,每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8.9%。随着贸易额的大幅度增加,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进口方面,机器设备本来一直居于首位,1964年占进口总额的24.4%,以后仍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