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价格补偿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的生态效益作为一种公共物品,难以进入产品市场进行交易,这使营林业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从研究森林资源物质形态的转换与林产业的关系出发,探讨了通过森林资源的价格补偿解决森林培育资金不足问题的途径,进而促进全部社会资源在各产业间合理配置,最终通过市场解决森林资源的价值补偿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妹  张智光 《林业经济问题》2006,26(2):125-128,149
林纸一体化是一种新的产业格局,是世界造纸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造纸业的发展方向;这种新格局与资源和环境密切相关。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林木资产、林地资产、森林环境资产几方面,对林纸一体化企业营林过程中的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促进企业走资源可持续发展之路,并有助于政府制定出有效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万安县2003年开始实行库区生态移民前提下,分析了库区目前的生态环境现状,论述了万安库区生态林业建设的必要性,阐明了加强库区公有林的监督和管理、对库区原有森林进行封山育林使其恢复生态功能、将库区生态移民的原有耕地退耕还林等库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提出了用于补偿移民原居住地私有林的资金来源问题、库区退耕还林的植物品种多样化选择问题、库区退耕还林经营模式的合理选择问题、库区生态林业资源的管护问题、库区林业生态建设经费来源问题等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以往有关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致害救济的观点及其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致害救济属于生态补偿救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或完善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构想。从法学理论的视野中来审视野生动物资源生态补偿的基本问题;包括补偿的主体、补偿客体、补偿范围、补偿的标准和补偿方式等。以期能够使目前正在进行的生态补偿立法对野生动物尤其是划入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保护有所关注。  相似文献   

5.
森林环境资源核算及补偿政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资源与环境核算是当今国际社会研究的热点问题,它已列入联合国《21世纪议程》(1992)和《中国21世纪议程》(1993)优先项目计划。森林环境资源核算及补偿政策问题,内容包括森林环境资源的定义、概念、分类;森林环境资源评价与核算的理论与方法;森林环境资源补偿的经济政策。其基本论点是:1.森林环境资源再生产是一个商品生产过程,它所提供的货物和服务均为产品;2.森林环境资源产品应当有相应的价格体系和收费标准,按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入市场,等价交换,3.变单一渠道为多种渠道,建立广泛的森林环境资源经济补偿机制;4.森林环境资源应在加强监测与统计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国家级森林环境资源实物量与价值量核算体系并与国民经济核算制接轨。  相似文献   

6.
关于加快内蒙古山杏林发展的几点想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杏(Prunus armeniaca var ansu Maxim)是我国北方地区山地丘陵、草原区特有的资源树种,适应性和抗逆性极强,具有良好的治理荒漠,保水固土、防风固沙、改善环境的作用。实生杏树3~4年即可开花结果,嫁接苗2~3年结果,栽植后7~10年进入盛果期。在内蒙古的中东部地区,以山杏林营造为核心的生态经济林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赤峰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在保护山杏林天然林资源的同时,积极扩大和培育新的山杏人工林资源,加强山杏核的综合开发利用,寻找到了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路子。  相似文献   

7.
以京冀水源保护林生态补偿标准及分摊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京冀合作水源保护林生态补偿的下限为造林成本与管护成本之和;生态补偿上限是在下限的基础上,加上水源保护林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提出生态补偿应由水源区和受水区共同分摊的必要性,并通过京冀水源保护林项目一期工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京冀水源保护林生态补偿的上下限分别为309.23元/(hm2·a)和1.76万元/(hm2·a);生态补偿受水区分摊系数在0.6~0.7之间,水源区分摊系数在0.3~0.4之间,且各年份的分摊系数均不同。2012—2016年受水区对京冀水源保护林生态补偿下限波动区间为190.98~206.32元/(hm2·a),生态补偿上限波动区间为1.09~1.18万元/(hm2·a)。由此,提出构建生态补偿分摊机制、构建动态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双向考核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瑞娟 《南方农村》2009,25(5):14-18
本文首先基于资源环境经济学角度提出征地补偿价值的两个核算函数。然后,根据这两个核算函数对我国现行的三种征地补偿标准—产值倍数法、片区综合地价法和统一年产值法各自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合现行征地补偿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资源环境经济学出发,为我国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矿山环境补偿机制通过矿山领域的生态补偿行为,以解决日益严重的矿山环境问题为目标,采用相应的经.济、行政等手段,使环境毁损责任主体负担环境成本,并对保护、治理改善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是涉及市场手段、法律、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制度安排.建立矿山环境补偿机制并逐步实施,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文章分析了我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面临的形势,总结了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状况;探讨了完善我国矿山环境补偿机制的思路,指出建立矿山环境补偿机制的难点;并对完善我国矿山环境补偿机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价值补偿是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的一个基础性问题。补偿严重不足是造成我国农地资源低效配置和资源产出相对萎缩的深层次原因 ,由此引起的稀缺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人们对农地资源的掠夺性开发 ,使得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力加大。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农地资源开发只能走内涵式节约和保护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和产出率的道路 ,因此 ,使资源在价值形态上及时得到合理的补偿成为实现农地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的关键。资源价值补偿是具有其理论渊源的。根据马克思再生产理论 ,只要是社会生产 ,就存在着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马克思认为 ,要维持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中国林业──环境林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从森林生态功能产出的实际与国际上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动态与趋势出发,通过多年对森林环境经济问题的研究,初步提出中国21世纪林业的基本走向──环境林业的设想。环境林业是将在林环境产品与服务通过科学的计量、计价与核算,根据人类对提高生存环境质量的要求和相关产业部门的市场需要,逐步建立森林环境资源市场,规范交易行为,在政府参与和协调下,逐步解决森林资源与环境的经济补偿,这是摆脱林业困境,步入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对环境林业的认识与推动虽然很难,但应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12.
油气资源开发对资源地的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损害,对油气资源地进行生态补偿格外重要。当前在国家层面尚未形成成熟的生态补偿制度,包括油气资源在内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处于以征收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为主的阶段,生态补偿费用的其他构成各地区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以陕西省为例,当前油气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着油气开发收费项目繁多、体系不清,缺乏综合性生态补偿理念,生态补偿管理权力分散等主要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应整合生态补偿收费,变行政性质的资源管理费为民事性质的生态补偿收费;树立综合补偿理念,打破当前按部门、按行业分割进行的生态补偿现状,形成跨部门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3.
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必要性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资源由于其巨大的生态效益及潜在的经济效益广受人们关注。目前,对于湿地资源利用的步伐正逐步加快,由此造成了对湿地资源的巨大破坏。湿地生态效益补偿作为平衡湿地资源保护及利用矛盾的重要手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的内涵和本质出发,结合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多利益相关方角度,用环境经济学及微观经济学理论等经济学研究范式对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的重要性,并对完善我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出了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人地矛盾将长期存在,耕地资源不足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耕地环境的恶化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环境健康的瓶颈:工业化城市化使部分耕地非农化趋势不可逆转,耕地面积与人均粮食快速递减,耕地低效利用、掠夺式经营广泛存在。所有这一切都在不断侵蚀着土地生产力、威胁着我国粮食安全。据此,本文尝试性地提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并以农业大省山东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揭示出区域耕地利用效益的时空差异和特征,以期为制定提高区域耕地利用效益的对策、为国家制定耕地利用、保护和耕地整理、补偿政策提供实证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资源利用效益存在着巨大的时空差异;森林覆盖率、人均粮食产量、人力资本水平等8项指标是决定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主要因素。本文的主要结论或政策启示是:政府对耕地的保护政策、补偿政策,不仅要考虑耕地数量,更要考虑耕地利用效益状况,实行高效益高保护、高补偿。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偃松林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述了中国大兴安岭偃松林的类型、生物生态学特性、食物链特点。分析了偃松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途径。指出,在大兴安岭高海拔生态脆弱地带,要优先考虑偃松林这一濒危珍稀动植物种质资源库的保护问题,充分发挥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巨大作用,在此基础上开展株体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以林为主的国有林场,不管是经营商品林还是经营公益林,都程度不同地发挥着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在推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时,政府应把国有林场全面纳入生态效益补偿范围,普遍给予相应的生态补偿,以实现生态公益林的扩大再生产。  相似文献   

17.
生态补偿是欠发达山区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传统政府主导模式不可持续、市场主导模式有待健全,提出四川秦巴山区应采用政府与市场结合、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可持续生态补偿模式,设计补偿原则、方式和标准;针对四川秦巴山区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提出协调共建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通过建立区际横向补偿机制、完善资源产地补偿机制、强化生产企业环境责任、实行补偿清单式管理等举措,推动实施可持续的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开发引起的地质环境恶化,导致库区地质灾害频繁,严重制约了库区的可持续发展.三峡库区地质环境价值被低估甚至缺失成了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障碍.政府亟需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以完善三峡库区地质环境补偿机制,主要是完善地质环境的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地质环境破坏的经济赔偿机制,完善地质环境保护的经济激励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环境补偿的力度,积极探索市场化的地质环境补偿模式,建立资源环境价值评价体系和地质环境标准体系.以此为库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美国、加拿大林地产权制度及森林经营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林地产权制度、公有林及私有林的森林经营制度及相关政策,并对中国的林地改革提出了建议。认为国家要集中精力于资源管护,将资源管护和产品加工彻底分离;集体林区要进一步理顺、稳定产权关系,减少行政干预,创造良好市场环境,激发民间投资林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发展与林木资源的矛盾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成为农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但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超量消耗林木资源的问题日渐突出,该文阐述了丹东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与林木资源之间矛盾现状,着重提出了解决“菌林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