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体育经济的集聚与扩散效应是体育产业发展中一对相互推动的基本作用力,集聚效应表现为不同体育产业间的互补效应、竞争效应与稳定效应;扩散效应是体育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形成的周边式扩散、跳跃式扩散、等级式扩散以追求范围经济的过程。体育经济特殊的集聚与扩散效应的发挥可以通过制度、品牌、产业、体育人才等要素实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物流行业顺应市场发展的形势而迅速崛起,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项目也促进了物流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从产业集聚的理论出发,物流产业的集聚在加快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健康发展方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区域经济冲突化解,更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合作,帮助区域经济可持续化发展。作为北方工业经济的重点区域,天津的物流产业集聚对于当地的经济增长不容忽视。因此,本文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就天津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天津物流产业集聚是促进天津经济增长的关键点,并提出了提升天津物流产业集聚以实现经济增长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唐代至明清,池盐业在山西河东地区的产业集聚形成中作用极为显著。河东盐业的集聚效应不仅体现在池盐产业自身的发展及其在国家税课中的突出地位,还体现于其对运城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引导作用。文章首先从理论上解释其产业集聚的形成及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分析其产业集聚效应,并论述盐业集聚对产业发展的动因和盐业集聚效应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现象的分析 ,总结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与竞争优势 ,近一步分析了我国高新区发展的现状 ,提出了对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外部集聚经济、外资溢出效应与制造业企业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生产效率不仅决定于企业特性,企业的外部环境也至关重要。本文研究外部集聚经济和外资溢出效应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本文采用各省市区销售收入前五十名的大型工业企业中的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包括企业人均资产、企业规模以及企业性质和产业特定因素之后,企业所属产业在空间上越集中、所在城市人口密度越高以及外资企业产值比重越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也越高,说明地方化经济、城市化经济以及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可能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外部经济对企业效率的影响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企业的空间迁移行为,因为企业倾向于迁移到外部环境有利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分工体系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紧密相关,二者在空间中具有协同定位效应,在现实经济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利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结合山东省2004-2010年17地市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效率提高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不仅可以促进本地区制造业效率的提高,而且可以提升周边地区的制造业效率.  相似文献   

7.
在“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本文以“台资集聚新高地”---淮安为着眼点,从其发展现状及成就出发,探究打造“台资集聚新高地”对所在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驱动效应,以期对苏北及其他经济相对欠发达城市发挥有益的借鉴作用,也为江苏乃至全国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落实助力。  相似文献   

8.
在"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本文以"台资集聚新高地"——淮安为着眼点,从其发展现状及成就出发,探究打造"台资集聚新高地"对所在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驱动效应,以期对苏北及其他经济相对欠发达城市发挥有益的借鉴作用,也为江苏乃至全国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落实助力。  相似文献   

9.
10.
以京津冀地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形成及其经济效益为研究对象,在提出理论假设后,利用城市级面板数据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分别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信息化水平、知识密集度、人力资本、地方政府保护都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形成影响,且各细分行业的集聚形成对不同因素的依赖度与敏感度存在差异。另外,数据显示北京市作为京津冀区域中心,已成为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中心集聚地,且集聚效应显著。因此,应当继续从几大因素着手促进北京市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发挥其高聚集性、高辐射性,推动整个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调整与升级。  相似文献   

11.
聚集经济理论主要起源于英国学者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后马歇尔时代,西方不同的学术流派把聚集经济引申出不同分类,这些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对聚集经济进行探析。马歇尔理论遗留的很多问题依然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
使用CES生产函数对中原经济区城市的工业聚集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城市呈现明显的工业聚集经济效应,工业城市的聚集效应整体较好,综合型城市的h值较为稳定,资源型城市的h值具有先增至顶峰而后衰减趋势,其他城市的聚集效应还有待增强。  相似文献   

13.
中央商务区(CBD)内的企业总部集群是当今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企业总部进驻中心城市的CBD区域内,通过利用中心城市特有的资源禀赋来确保自身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更优质的生产要素服务。以Davis和Henderson的企业总部模型为基础,剖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总部在集聚过程中面临的利润和成本问题,并且结合服务业集聚所产生的N个企业的古诺模型,结论为总部集聚会给集群的企业带来整体成本的降低和利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改革以来中国的城市群思想及新城市群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城市化从来都是以城市群和城市为主体推进的。”因此,对改革以来中国的城市群思想加以回顾,并对新的城市群给予描述,有助于理清思路,深化改革。但应注意到,并不能因为地缘相近就可以称其为城市群,相反,需要打破行政边界,逐步建立区域经济系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建立立体交通体系;建立开放型的城市经济系统,强化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实行资源节约型的城市群发展战略,力促新城市群的形成,带动中国步入现代化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15.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产业聚集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我国的规模越来越大,但在地域分布上却呈地区性不平衡,区域差异非常明显。本文从吸引FD I的角度把产业聚集效应划分五个层次的聚集效应,并尝试选取十二个指标来综合反映这五个层次的聚集效应。在此基础上就各产业聚集因子与外商直接投资进行实证检验,考察不同的产业聚集因子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程度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跨政区旅游区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区。由于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利益主体的复杂性,使得旅游区的发展受到行政区划的影响,制约了旅游区整体效益的发挥。就跨政区旅游区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跨政区旅游区形成原因和组成方式,指出了跨政区旅游区的特点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合的主要原则,并对整合的模式作了探讨,旨在寻找促进跨政区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旅游度假区治理结构优化的理论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遵循产权结构—行为—绩效的产权经济学分析路径,对国内地方政府主导的度假区治理结构有效性进行了理论解释,进而提出中国旅游度假区治理结构优化的方向。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治理结构难以实现度假区产权的排他性界定,且难以形成效率优先的度假区管理者选拔和退出机制;地方政府治理结构隐含着非对称的度假区产权结构,在畸形激励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缺位的情况下,本届政府倾向于利用度假区稀缺的土地资源获取短期开发利益,度假区发展的长远利益和目标难以得到制度保证。中央政府主导治理模式和外部监督下企业一体化开发模式是中国旅游度假区治理结构优化的两种路径。  相似文献   

18.
桂林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界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指出桂林旅游自1973年对外开放以来经历了引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目前正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服务业集聚的经济效应分析:基于劳动生产率视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产业集聚是生产要素流动和配置的一种必然现象。本文围绕服务业集聚产生的经济效应,主要从劳动生产率视角出发,通过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具体考察了服务业集聚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以区位熵、集中系数和服务业占GDP比重衡量的服务业集聚程度的指标,均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服务业集聚促进了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