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超 《魅力中国》2010,(2):9-10
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非理性体育消费的问题。关于消费的研究,绝大多数是从“如何刺激消费,追求增长”的视角,重视经济需求的实现,忽视了体育消费中广泛存在的非理性消费的现象。就此,本文以非理性体育消费为切入点,分析非理性体育消费产生的原因,探讨非理性体育消费的危害,并给出了非理性体育消费的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2.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今年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尤其是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让老百姓有钱消费;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老百姓敢于消费;采取鼓励消费的财税、金融等措施,让老百姓乐意消费;改善消费的环境和条件,让老百姓方便消费;加强市场的监管,让老百姓放心消费。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出发,通过问卷调查高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获得大学生在消费领域的有关真实资料。以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为主题,分析大学生的消费特点,探究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并就高校教育和管理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消费责任意识,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王志明  余国辉 《西部大开发》2010,(3):185-185,196
消费是人类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表现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消费作为一种文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异化的一面。异化消费文化现象极端表现为: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和畸形消费等。消费的目的是满足人自身发展的物质、精神需求,而异化消费却表现为消费主体的一种虚假满足,这种消费文化现象是对消费主体的一种否定,而不是肯定,是主体自我异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信息》2009,(7):18-18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空间。这是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的新要求。不少企业家认为。金融危机对人们的消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如果换个角度看问题,这是市场对企业的考验,逼迫企业开拓新产品和新市场、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群体,拓展消费空间,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从我国当前社会情况来看,提振消费信心的关键在于做好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社会保障工作,改善百姓的消费预期。  相似文献   

6.
2022年,我国消费升级加快推进。从消费的品类上看,必需品消费保持较快增长,防疫政策调整后接触性服务消费快速反弹;从模式上看,新场景新产品快速增长,新模式不断涌现;从渠道上看,网上消费增速明显快于线下消费;从区域上看,乡村市场消费增速高于城镇,下沉市场消费潜力较大。2023年建议通过加大财政支持消费力度、加大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力度、支持消费模式产品和场景创新、支持平台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共同纾困,全面提振消费。  相似文献   

7.
当前一些大学生消费呈现非理性化,主要表现为:过度消费、畸形消费、情绪化消费、差距消费、炫耀消费和享乐主义消费,这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缺乏正确的引导有关。因此,高校要加强教育,使大学生树立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观,引导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提高大学生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8.
国新办2月9日就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等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出席发布会。他表示,商务部将充分发挥流通引导生产、指导消费的功能,促进城乡居民消费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为此,我国将采取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拉动农村消费等六大措施,搞活流通扩大消费。这六大措施是: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拉动农村消费;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扩大城市消费;  相似文献   

9.
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发展迅速,但总量偏低,依旧处于粗放发展阶段,教育文化娱乐服务边际消费倾向偏低,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经济危机凸显出发展文化消费的重要性,据此本文从文化消费研究意义入手,重点考察杭州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现状,为文化消费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消费方式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消费选择、消费观念、消费功能以及消费地位等方面。以此为据,反思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方式,使消费形式走向便利、快速、高效,增强居民消费观念意识,推动居民消费方式合理、稳步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毛中根  王鹏帆 《改革》2023,(8):54-65
促进消费发展,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就需求结构视角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从低水平消费主导到投资和出口双主导,再到消费主导的演进历程。与之相对应,政府分别实施了倡导适度消费、全面促进消费和推动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消费政策。在以人民为中心和改善民生的价值观引导下,消费政策演进的理论逻辑是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处理好消费与生产的比例关系以及发挥消费能动作用的互促共进。新时代消费政策必须关注消费发展不均衡、需求结构失衡、供需结构错配等挑战。推动消费持续发展,应强化以富裕共享为指导的均衡发展策略、实施以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的需求促进政策和推进以供需匹配为导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2.
扩大内需的关键是开发新的消费热点,而文化消费是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历史趋势和必然选择,我国的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因此,鼓励和引导大众文化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为此,需要提高居民的文化消费能力,培养居民的文化消费意识,提供丰富的、高质量的文化产品,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3.
文章指出,消费伦理观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消费主义泛滥使人类面临重重危机。追求公正性与可持续性,在消费活动中遵守适度消费准则,实现可持续消费是社会和谐消费伦理观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耿香玲 《改革与战略》2009,25(10):28-30
可持续消费分为居民和政府两大主体。政府作为公共消费的主体,理应遵循可持续消费原则,起到正确引导个人消费,弥补市场缺陷的作用。但是,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政府失灵,导致政府非持续消费普遍存在。文章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政府失灵与政府非持续消费的内在联系,并提出克服政府失灵,推动政府可持续消费的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15.
消费能否拉动经济增长还存在比较大的争议,重要原因在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机理尚不清楚。基于对消费—增长不同观点的述评,构建了消费—人力资本—增长的理论模型,即消费是维系劳动力简单生产、实现劳动力再生产、促进劳动人力资本积累的基本途径;消费带来的人力资本积累直接促进了经济增长。在这一传导机制的基础之上,利用黄金储蓄率方法对我国潜在消费规模进行初步估算,估算消费释放有可能带来的增长效应,并就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曹佳斌  王珺 《南方经济》2019,38(7):83-99
促进文娱消费对于拉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至关重要,但我国居民文娱消费增速偏低,对此学界还欠缺足够的经验论证。文章基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6)考察中国城镇居民人口年龄结构变迁对文娱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整体而言,城镇家庭少儿人口占比具有显著的文娱消费需求效应,但家庭老年人口占比增加对文娱消费需求形成挤压;进一步研究发现,文娱消费需求效应伴随少儿的成长表现更为旺盛,而老年阶段的文娱消费需求随着年岁增长愈加不敏感。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家庭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能够正向调节家庭老龄化的文娱消费需求效应,在收入水平更高、教育背景更好的家庭,人口老龄化对文娱消费的挤出效应愈不明显;在教育背景、健康状况更优的家庭,少儿抚养数量增加带来的正向文娱消费需求会被部分挤出。旨在促进城镇居民文娱消费的政策应该顺应我国人口结构变动规律,充分尊重不同年龄消费群体的文娱消费选择及习惯,重点关注"多子化"、高收入、高学历家庭的文娱消费需求,在全面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培育发展壮大细分文娱产业和消费市场,让更多居民对文娱"能消费"、"愿消费"。  相似文献   

17.
妙语高论     
《宁波经济》2010,(1):I0007-I0008
“不要责怪中国居民不消费,应该问政府” 著名评论员叶檀指出,中国目前有必要创造新的有效消费,而不是以刺激肾上腺素的方式,让居民不顾未来生活压力盲目消费。“不要责怪中国居民不消费,而要问政府是否给了居民放心消费的环境;不要对尽力消费的居民实行减存款利率等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18.
梁纪尧  董长瑞 《山东经济》2006,22(1):13-16,20
消费占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二,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因此消费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自凯恩斯提出绝对收入假说以来,对于消费问题的研究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广大经济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针对不同重点对消费进行了深入研究,创立了不同学说,对消费理论作出了不同贡献,为实际经济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基于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寻求理论上的借鉴,本文通过建立模型、科学测算经济变量、实证研究分析了前期消费、暂时收入与现期消费的关系,在本文研究的范围内得出现期消费主要取决于前期消费的结诊。  相似文献   

19.
储蓄和消费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如果要改变中国蔓见有的低消费高储蓄的现状,必须从个人的储蓄消费行为着手,研究可能对个人的储蓄和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文章研究了自我建构和群体规范的交互作用对人们储蓄和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相依自我在群体规范分别表现为消费和储蓄时,其消费意愿有着显著差异,而独立自我在群体规范分别表现为储蓄和消费时,消费意愿没有显著差异。研究探索了影响储蓄和消费行为的因素,丰富了自我建构和储蓄消费相关理论,对降低储蓄促进消费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内容、消费方式必然不断的发生变化。一般来讲,当一个地区的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标志着这个地区的消费水平由温饱向小康社会的转化:当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社会的消费将进入高消费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其中“夜经济”或“夜消费”就是一项重要的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也标志夜消费由高收入阶层的一种消费向大众消费的转化。所谓“夜经济”,是相对于白昼消费而言的夜间经济活动。其特征是:就微观层面来说,消费者具有夜间消费的欲望并通过夜间消费获得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