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文生 《新金融》2024,(3):11-17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如何理解“金融强国”?本文试图从规模经济视角提供一些观察与分析。相比过去,中国经济目前面临人口老龄化、逆全球化,以及金融周期下行所凸显的债务问题和房地产问题等方面的挑战。问题与挑战之下,未来中国经济的亮点在何处?本文认为,规模经济是未来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这也是其他国家没有的优势。中国经济的规模优势对金融业而言,是不是服务规模大了单位成本也会下降?如何理解规模经济和金融强国的关系?本文从金融监管、风险处置、金融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对上述问题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汇管理》2010,(11):28-29
《中国外汇》:对于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从重事前监管转变为强调事后管理,逐步从事前逐笔审核转变为事后核查和重点查处,应如何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中国外汇》:在“五个转变”中,第三条是从重行为管理转变为更加强调主体管理,逐步从按交易行为和业务性质监管转为以经济主体为单位进行集中管理,对此应如何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理财》2002,(5)
据权威部门预测,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保持7%或更高的增长率。那么,这一指标是怎样算出来的呢?中国目前基本上是按照国际惯例测算经济增长率(GDP)的。GDP的核算方法有三种:一种叫“生产法”,即从生产的角度,也就是从企业的角度去计算。比如说,GDP可以理解为是一  相似文献   

5.
《国际融资》2013,(2):20-25
当下的中国金融环境,毫无疑问处在一个多元萌蘖的混杂期,此种生态下,投资银行将往何处去呢?汉鼎咨询认为.近两年来,许多行业人士和一些创新型的公司做出了各种探索,但要从系统的角度去理解它尚存在难度。汉鼎咨询在此介绍了国际大投行们的商业路径,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视角: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风险与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中国外汇》2006,(8):12-15
近年来,关于全球经济和国际收支失衡的讨论一直是国内外各界关注的热点。作为影响未来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最大变数的国际收支失衡是如何产生的?日益严重的失衡将给世界经济带来怎样的风险?如何解决全球性失衡?在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等主办的“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亚洲和欧洲的观点”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中外学者纷纷从各自角度出发,对上述问题展开了分析和讨论。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全球国际收支失衡这一问题,《中国外汇》特摘编研讨会主要观点,并在第一时间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对这些观点做出富有针对性的点评。[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什么叫“履职尽责”?对于不同行业和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含义。但从字面理解,履职一即履行自己的职务:尽责一即尽到自己的责任。简单地讲,履职就是“该干的事情干了没有”?尽责就是“所干的事干好了没有?”  相似文献   

8.
李林凤 《财会学习》2016,(15):135-135
尽管学术上对自由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从其辞源出发,“自由”最基本的含义是没有限制和束缚。那么会计自由是什么呢?难道会计自由也解释为没有任何约束的存在么?显然不是。本文将从哲学、会计的阶级性、会计本质论三个方面来阐述会计自由。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调控政策和房价走势,无疑是民众、媒体、政府和各界人士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最近,央行决定,自2015年6月28日起降息25个基点,同时对满足特定条件的金融机构定向降低存款准备率0.5%到3%不等,媒体、分析师和财经评论员,更是一片欢呼,似乎新一轮房价上涨的态势,呼之欲出了。我们不禁要问:短期和长期里我国楼市的走势到底如何?而要理解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政府在楼市中有何利益?与这一利益相一致的政策偏好
  如何?政府的政策偏好和调控政策,到底如何影响楼市?中国房地产行业当前处于何种状态?导致这种状态的原因何在?这些原因和政府的政策取向如何影响短期和长期中的楼市走势?本文中,我们将利用近年来的实际数据,对此展开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上海保险》2009,(1):44-44
十一年前.崔惠芳怀着对保险的认可和理解走入了中国人寿。她认为.“别人行自己也能行.卖保险有何难?”可真正开始展业,就不是想象中那么顺利了。  相似文献   

11.
一场发生在美国的由银行信贷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的银行业带来了深刻的警示。中国的银行业如何从金融危机中汲取教训?如何在新的经济和金融环境中寻求变革和发展?如何加强银行业的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12.
日前,国际上一些人在唱空中闶,“中国经济要崩溃”。国内的房市正出现价量拐点,又一些人纷纷要求放松银根“保增长”。到底怎么看中国经济?2012年中国经济该如何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和发展逻辑没有变 什么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基调?笔者在2011年7月曾指出:“从趋势看,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从过去两位数高增长平台.逐步迈向相对趋缓增长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天勤 《国际融资》2009,(3):24-27
源自美国的金融海啸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还在蔓延,如何看待这一场危机?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反思?在大危机面前,中国经济增长面临怎样的挑战?经济增长转型为什么如此艰难?中国经济是否还能一枝独秀?如何看待美国的金融创新?带着这些问题,《国际融资》记者采访了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  相似文献   

14.
《财会学习》2008,(11):47-48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职工的范围应如何理解?职工薪酬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相似文献   

15.
刘鑫 《新理财》2022,(Z1):50-52
<正>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2021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收获了诸多经验和成绩,“十四五”实现了良好开局。2022年,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有增无减,中国两会不仅是中国坚定前行的脚步,也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大机遇。如何更好地理解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方针?如何正确理解经济增速目标的设定?如何改善民生,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如何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顶住压力,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没有“两极分化”?这又是一大难题。邓小平l993年9月16日说:“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邓小平年谱》2004年版,第1364页)对这句话如何理解?如果已经出现“两极分化”。又该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什么?在今天大多数中国人眼中,“教育”只被理解成一个字:那就是只有“教”.没有”育“。“育”是什么?我们可以联想到孕育、哺育、养育一…都跟生命有关。如果我们把这个”育”当成”教育“的重心,就可以想到“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个结果,”教育“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生命展开的过程,就像一棵树.从一粒种子到参天大树,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开放的过程.它永远不会结束。  相似文献   

18.
周宇飞 《国际融资》2009,106(8):28-30
支撑中国经济高速或稳健前行的动力引擎在哪里?是什么?不妨暂且假定农业或环保产业将是推动中国战车二度启动的动力引擎,但是,一个产业或几个产业从发轫到辉煌,又岂是一两年可以达成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再度提速,无疑难度不小,并需要长时间  相似文献   

19.
如何从金融、金融交易的角度来理解文化变迁?换言之,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究竟跟金融市场的发展有何关系?我们可以从中国人"家"的概念开始理解.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调控政策和房价走势,无疑是民众、媒体、政府和各界人士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最近,央行决定,自2015年6月28日起降息25个基点,同时对满足特定条件的金融机构定向降低存款准备率0.5%到3%不等,媒体、分析师和财经评论员,更是一片欢呼,似乎新一轮房价上涨的态势,呼之欲出了。我们不禁要问:短期和长期里我国楼市的走势到底如何?而要理解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政府在楼市中有何利益?与这一利益相一致的政策偏好如何?政府的政策偏好和调控政策,到底如何影响楼市?中国房地产行业当前处于何种状态?导致这种状态的原因何在?这些原因和政府的政策取向如何影响短期和长期中的楼市走势?本文中,我们将利用近年来的实际数据,对此展开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