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情缘》中唱道:“网上一个你网上一个我,网上你的温柔我就犯了错。网上的情缘也轻轻问我,爱一场梦一场谁能躲得过。”网友见面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网络正是因其虚拟性而成就了一个“真真假假难以捉摸”的世界。有些居心叵测的“酒托”也打起了网友的歪主意,约请网友去约定的地方喝高价酒,这样的事情竟然也撞到了记者眼前。  相似文献   

2.
父亲为我们弯一辈子腰。我弯腰,是向天下的所有父亲乞谅和致敬!父亲是三天前的下午来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傍晚,楼上的张婆告诉我,她下楼撞见父亲,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父亲惶惶不安:“这是我儿的家呢!”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父亲正在厨房择菜。他像犯了错的孩子,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穿周正一点。”我本是怕父亲心里受到创伤,欲安  相似文献   

3.
贾冬梅 《乡镇论坛》2011,(32):20-20
“犯了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吸取教训而一错再错,你们还很年轻,未来的路很长,希望你们扔下包袱,鼓起勇气走好未来每一步”。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法官对失足少年的教育场景。  相似文献   

4.
有句话说得好:承认错误是最好的品牌危机公关。但是,微妙之处在于——并不是所有的品牌危机都源于品牌运营中对消费者犯了错。对企业品牌来说,有一些危机的袭来,是被“不可抗力”撞了一下腰。面对众多品牌案例,我们不得不感慨:企业品牌是脆弱的,建设起来需要经年累月的努力,而破坏起来有时却是兵败如山倒。  相似文献   

5.
GE无边界     
有时,人会犯出乎意料的错误。在工作中,突然间一声:“唉呀,糟了!”就有人要开始伤脑筋了。当然出错是不好的事.没有人为了求失败而做事的;不过凡人绝没有十全十美,所以偶有错失,原是无可厚非的事。但是重要的一点,当你犯了错时,如何处理了?由处理失败的做法。可以看出一个人。  相似文献   

6.
刘绍义 《秘书工作》2012,(10):54-55
“我”本是兵器 在古代,“我”是一种兵器,而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现在的“我”与“伐”、“战”、“戟”、“裁”这些关于战争的字眼长得很像,原因是“我”在古代与它们是近亲,与现在“我”的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  相似文献   

7.
为一名经理人员,要有认错改进的勇气,要有宽容鼓励的爱心。有时,人会犯出乎意外的错误。在工作中,突然问一声:“唉呀,糟了”!就有人要开始伤脑筋了,当然出错是不好的事。没有人为了求失败而做事的,不过凡人绝没有十全十美,所以偶有错失,原是无可厚非的事。但是重要的一点,当你犯了错时,如何处理?由处理失败的做法,可以看出一个人。怎么做比较好呢?最好还是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的过错,马上去改正。这是最平凡的做法,没有其他更好的法子了。  相似文献   

8.
幽他一默     
1.骗子 我有个女性朋友某天在ATM机取钱.卡被吞了,给我打电话。女:“我的银行卡被吞了。”我:“身份证带了没?”女:“带了。”我:“用身份证就能取回来。”三分钟后,她打电话给我:“你个骗子.我的身份证也被吞了!”  相似文献   

9.
场景一: “有兴趣来我公司发展吗?” “我现在的待遇还可以.” “我可以给你涨薪.” “呃……我考虑一下.” “我还可以给你干股.” “我明天就可以入职了.” 场景二: “老板,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年底股东分红.” “老板,我回去工作了.” 移动互联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对人力资本的拥有水平和对人力资本潜在价值的开发能力上.从理论上看,人力资源所有者的“自有性”、使用过程的“自控性”和“质与量的不可测量性”等特征,使得传统的、简单的劳动契约无法保证知识型员工尽最大努力地自觉工作,管理手段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约束.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梦想。“中国梦”与每个人中国人不无关系。对于个体来说,处理好“现在我”、“过去我”和“将来我”的关系,梦想才会成真。实践来看,无论是国内企业制订发展战略,还是商学院参与国际认证,“使命和愿意景”这部分最重要,但参与者大都深感这部分最难。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不能忽视,一个历史厚重、具有“中央大国”心态的民族,习惯思维是“过去我”在将来复兴。可见,厘清“过去我”、“现在我”和“将来我”,还须时日。  相似文献   

11.
文怀沙 《中国企业家》2009,333(3):144-144
我曾长期生活在故纸堆中,但我热爱现代化。我欣赏古代的“红烛”,但每晚写作还是愿意利用“电灯”照明。我们的人民生活,日新月异,正在向“富裕”进军。我是现实生活中的“乐道”者,决不是“安贫”者。  相似文献   

12.
任丽 《企业文化》2005,(12):44-45
中山XX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中物)是一家从事公路、铁路及航 空等物流、货运的公司。中物在管理 上一直提倡人性化管理:要求个人高 度自觉,在宽松的环境里积极工作。 因此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犯了错 误,都不开罚单。可现在公司的一些 现象让人力资源部吴经理对人性化 管理产生了怀疑。  相似文献   

13.
《东方企业家》2008,(3):10-10
我读的是经济,最关心的是教育。讲授经济是我的专业,讨论教育则是我的偏爱。社会上的“贫富差距”使我忧虑,“知识差距”则使我痛心。近年来我更不断地呼吁:世界上最令我尊敬的两个称呼是:“教育家”与“和平使者”;可惜他们是难出现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我最近收到一封电子邮件,说我中了大奖。而在此之前我没有买过任何彩票,我可以相信它吗?”“我收到一个邮件,说我银行户头被冻结,必须提供相关资料才能解冻,这其中会有诈吗?”“我被人骗走一笔钱,我应该怎么办?……”只要打开“欧洲消费者中心”设在比利时的网站,这些普通消费者所遇到的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5.
弗洛伊德提出的以潜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结构说”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等方面。他对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三层作了一些修正,从而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以“叛逆”为主题的广告在这里得到独特的阐释,青年处于“超我”与“本我”的最激烈冲突点,广告率先打出使青年跟随自然释放叛逆以便减轻“超我”的束缚的口号。而从这点意义上来看,叛逆成了顺从的叛逆。其实在现实中,“自我”的处境就像同时扶持三个暴君的仆臣,这三个暴君便是:外部世界、“超我”、“本我”。于是中兴百货的广告大声呼喊“做消费者比做公民更幸福”,因为快乐原则总是比现实原则更开心。  相似文献   

16.
漫漫 《人力资源》2014,(2):84-85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里流行这样一个故事: 工作3年了,为什么我还没有升职?委屈至极,去找老板理论一二. 老板笑着说:“你的事咱们等会儿再说,我手头上有个急事,请你先帮我处理一下?” 那是一家外地客户准备到公司来考察,老板让我主动联系一下他们,问问何时能到. 一刻钟后,我回到老板办公室. “联系上了吗?”老板问. “联系上了,他们说可能下周过来.” “具体是下周几?”老板问. “这个我没细问.” “他们一行多少人?” “啊?您没问我这个啊!” “那他们是坐火车还是飞机?” “这个您也没叫我问呀!” 老板不再说什么了,他打电话叫朱政过来.  相似文献   

17.
<正>潮起潮落:淘宝到底有没假货?这个答案大家其实心知肚明。用监管流程错误的借口来否定一个既成事实的问题,让淘宝更像是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政府职能是严肃的,犯了错就应该受到惩罚,这不是企业用危机公关和号召媒体炒作就能避免得了的。  相似文献   

18.
周笛 《乡镇论坛》2014,(17):32-33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非常羡慕别的小朋友,他们的爸爸妈妈能来看他们搞活动,我的爸妈却回不来。”“爸爸妈妈,我很想你们。”“我最想要的礼物就是爸爸妈妈快点回到我的身边,一直陪着我,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相似文献   

19.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信不信?”“既然你能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我不想让你走弯路。”“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坐下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55期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条路走不得。”她不信。“…  相似文献   

20.
六年前的夏日,北京大学EMBA面试现场.面对主考官,我信心满满. 我简单介绍过公司情况后,主考官发问:“公司成立六年多了,为什么规模没有做大?” 我:“不想做大.” 主考官:“为什么不想做大?” 我:“我觉得做大了没有什么意义,我的人生信条是:赶路不忘看风景!” 十五分钟的面试转瞬即逝,主考官问最后一个问题:“通过这次面试,现在想把公司做大吗?” 我:“不想.王均瑶三十八岁留下三十八个亿毫无意义!” 其实当时我的公司已是当地期刊和会展广告界的NO.1,只是比起面试竞争对手动则上亿资产的“大咖”们相比不在一个重量级.既然北大的校训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我何不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