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周野 《商》2013,(18):242-242,237
珠江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不只是需要促进整个区域布局不断地完善,还是有助于加强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物流经济是珠三角经济发展基础,也是珠三角产业发展经济亮点,还是发展珠三角物流经济发展基础。为此,发展珠三角地区物流经济发展不只是需要考虑到珠三角经济,还需要实现物流经济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为此,珠三角地区物流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本论文选择珠三角地区物流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结合物流经济概念和层次,分析其存在问题和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最强、发展最快、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其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国内其他地区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现阶段长三角和珠三角各方面的介绍,展示两大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现状,并进行相关比较。  相似文献   

3.
胡勇  贺兵 《商业时代》2007,(28):94-95
珠三角地区的特色经济产业是珠三角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SWOT对珠三角地区的特色经济产业专利发展战略进行分析,提出该区域特色经济产业专利发展战略的方向,以实现珠三角地区特色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董芸 《商场现代化》2007,(13):325-326
目前,长、珠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两大经济发达区,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各项经济指标都处于全国其他各地区的前列,如何保持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促进该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经济发展目前所具有的优势角度出发,来为这两个地区下一步的经济发展发向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5.
物流业是近年来我国发展比较火热的一个产业,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产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本文结合实际情况研究了物流业对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作用。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搜集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珠三角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商》2014,(3)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历经改革开放30余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今非昔比,但在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急转之下,国家适时颁发《珠三角(2008-2020)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珠三角地区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该文从国际层次、国内层次、区域层次深刻解读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从软环境与硬环境两个方面分解纲要,以指明珠三角发展方向,最后对珠三角地区一体化的方式与动力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马林东  徐秋 《商》2014,(3):59-59,58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历经改革开放30余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今非昔比,但在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急转之下,国家适时颁发《珠三角(2008-2020)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珠三角地区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该文从国际层次、国内层次、区域层次深刻解读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从软环境与硬环境两个方面分解纲要,以指明珠三角发展方向,最后对珠三角地区一体化的方式与动力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的整合与协调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珠三角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如何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应该考虑的问题。因此要开展珠三角周边地区的区域联动和协作,进行区域分工和合作,达到珠三角和周边地区合作共赢的目的。本文介绍了珠三角共同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经济危机给珠三角带来的经济影响和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9.
王丽兰 《商业科技》2010,(32):124-125
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大规模返乡,然而2009年6月以来,随着经济复苏,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民工荒”现象。本文分析珠三角“民工荒”的原因得出:经济发展使农民工就业不仅仅限于珠三角地区,实际收入水平过低使部分珠三角农民工流向其他就业渠道,在珠三角农民工劳动力市场需求上升时导致“民工荒”现象。要应对“民工荒”,珠三角必须实现从依靠低廉劳动力到依靠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珠三角企业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  相似文献   

10.
林斯斯 《中国市场》2013,(22):62-63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开放的不断深入,应运而生的货代业务也蓬勃地发展着,尤其是作为贸易的枢纽口的珠三角地区,货代运输更是已经逐渐发展成一项推动经济的产业。本文回顾了珠三角地区货代业务的发展历程,探讨该区域货代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寻求合适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1.
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大规模返乡,然而2009年6月以来,随着经济复苏,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民工荒"现象。本文分析珠三角"民工荒"的原因得出:经济发展使农民工就业不仅仅限于珠三角地区,实际收入水平过低使部分珠三角农民工流向其他就业渠道,在珠三角农民工劳动力市场需求上升时导致"民工荒"现象。要应对"民工荒",珠三角必须实现从依靠低廉劳动力到依靠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珠三角企业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  相似文献   

12.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区,近年来现代服务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包括自主创新和需求共同推动模式、政府培育下的二次创新推动模式、政府主导的国际外包服务需求推动模式。目前,珠三角地区的服务业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仍存在服务业所占比重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小、发展水平低的问题。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和建立熵权层次分析法模型,从而科学选择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行业。珠三角地区还应以其他地方为重点地带,以点、线、面梯度传递来带动全省乃至全国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瑞霖 《中国市场》2012,(19):45-46
珠三角经济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然而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却一度出现用工荒,许多企业常常为招不到人而苦恼,更有企业因人力不足导致加工速度滞后,不敢接订货单。本文探讨了我国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现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促进珠三角地区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一、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惠的经济政策,承接了大量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入,其中发达地区又以香港、台湾等地为主。经过20年多年的高速发展,珠三角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003年,“泛珠三角地区(9+2)经济合作”概念第一次被提出,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高铁经济对区域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它可以促进人才的跨区域流动,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但是高铁经济的影响不完全是正面的,也会给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引发虹吸效应,造成高铁途经区域的人才流失。本文结合高铁经济的特点,探讨了高铁经济对珠三角地区人才流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经济对珠三角地区人才流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带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二是增加投资数量,扩大投资群体;三是促进珠三角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奥运经济对珠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影响的研究,试图对珠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前景进行探索性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梓楠  冯洋逸 《现代商业》2023,(20):144-147
当前,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家的重点工作。广东虽然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但是除了珠三角地区之外,广东的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仍有欠缺。而处于粤东地区的饶平县虽然已经在2020年成功摘帽,但是经济增速依旧较慢,工业化水平低,人民生活水平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本文希望通过对饶平县的环境、产业等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饶平县在经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建议,以促进饶平县及粤东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产业转移是广东省近几年的重大经济战略。而配套工业园区的建设与管理是产业转移战略中的重要部分。加强对珠三角产业转移及其工业园区的管理对整个广东乃至环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对贯彻国家关于推进《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珠三角产业转移及其工业园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香港离岸贸易额已超过转口贸易,成为其第一大贸易方式。作为离岸贸易的主体,香港贸易中间商通过离岸贸易的方式对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产生信息网络效应、市场创造效应和经济催化剂效应。将离岸贸易因素纳入传统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对珠三角地区48个区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香港离岸贸易对珠三角地区产业的总体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香港离岸贸易对珠三角地区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要明显大于制造业,与之相反的是,香港离岸贸易对珠三角地区非中心城市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要显著大于服务业。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珠江三角周地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后,国务院批准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首次从国家层面把肇庆整个区域纳入珠三角城市群。这个政策的实施,无疑是给肇庆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当然,这不仅是机遇,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面对肇庆市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需要肇庆市能有一个准确的自我定位,并且肇庆市要紧紧抓住这个发展机遇,不断完善相关的发展战略,加快自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