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市场化条件的成熟,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快速发展,同业负债占比快速提升,然而现行同业业务的特殊性与发展模式,导致银行系统积聚了巨大的流动性风险隐患.本文结合当前银行管理的实际,从分析当前同业业务模式的缺陷入手,研究防范同业业务流动性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3-2018年16家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从同业业务规模角度出发,研究结构性货币政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和作用渠道,实证结果表明,以短期流动性调节为主要目标的常备借贷便利工具增加了同业业务规模,但以结构性调整为主要目标的中期借贷便利降低了同业业务规模,并且结构性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因为同业业务规模的增加,提高金融系统风险关联性,从而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应加强资金流向的监管,防止金融机构的套利行为导致资金在金融系统的"空转",警惕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1996年全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开始运作以来,我国货币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影响越来越大,文章分析了全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当采取的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7-2015年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数据,运用信息熵最大化法构建了银行间的同业网络,根据所估计的商业银行受传染的资产损失,选取资产规模、资本充足率、银行间拆借利率价差及国内生产总值等既反映商业银行个体行为的变化对风险传染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风险传染的影响的变量,构建了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风险传染的计量模型.结果表明:在同业市场上,风险传染损失与国有银行的同业业务占比负相关,当国有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占比越大时,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占比越小,银行之间因为风险传染而造成的损失会减少.同业市场上,银行之间发生风险传染与违约损失率有关,一般来说,违约损失率越大,银行系统的资产损失比例越大.银行风险传染损失大小与银行总体的资本充足率密切相关,资本充足越高,银行的风险传染损失越小.  相似文献   

5.
防范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通过隐匿信贷资产规避微观审慎监管,而宏观审慎监管在理论上能够防止金融机构的监管套利行为。宏观审慎监管对商业银行通过同业业务进行监管套利行为产生影响。本文通过搜集商业银行财务数据构建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指标及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压力指标,以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变动刻画其监管套利行为。首先,分析了微观审慎监管压力对商业银行监管套利行为的影响;其次,在模型中加入宏观审慎监管压力指标,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压力对商业银行监管套利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宏观审慎监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防止商业银行通过同业业务规避监管,但针对同业业务的资金拆出方和资金拆入方的政策效果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为逃避监管部门的规模控制,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各种名目的同业代付业务,并不在企业征信系统中反映,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对宁波市银行业同业代付业务的调查结果表明,银行代付业务漏报有其一定的主、客观原因.为保证征信系统的完整性,应尽快完善企业征信系统数据接口规范,并出台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7.
王清 《全国商情》2006,(12):65-67
本文通过对中外资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比较分析,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与外资银行零售业务的主要差距,从国际发展趋势的角度为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从战略规划、风险防御机制、创新业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杜茂宁 《全国商情》2012,(19):51-52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越来越深化,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体,在相互竞争的同时,相互间的合作越来越广阔,合作渠道也越来越多,同业业务特别是票据业务发展越来越迅猛,笔者主要站在一个银行同业票据业务从业者的角度,对当今票据业务发展情况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怎样才能转换成为内在的自觉行为,并且取得社会的认可?近年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我行")结合业务发展及管理实践,通过经营理念更新,管理机制创新,服务品质提升,取得了社会形象的显著变化。2013年客户投诉平台累计受理意见较上年下降了69%。被中国银监会授予全国金融服务先进集体称号,连续三年被浙江银监局与浙江银行同业协会授予全省服务模范标兵荣誉。  相似文献   

10.
中间业务能优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增加利润来源,也是商业银行在同业竞争中占领市场的需要,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存在管理渠道不畅、服务手段落后等问题,影响了该项业务的发展。为此商业银行应建立专门的中间业务管理体系,制定发展规划,重视客户的潜在需求,采取差异性的市场营销等策略来拓展中间业务,使之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来源。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人力成本差异及其原因、竞争行为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股份制银行的产权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与商业银行的“契约性质”更加相符,人力资本的成本弹性系数显著低于国有银行,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明显高于国有银行。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互联网金融是否会对银行的创新能力产生影响,选取中间业务收入对银行的创新能力进行度量,并对中国62家城市商业银行在2009-2013年的经验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金融与城商行的创新能力呈负相关关系,表明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削弱城商行的创新能力。同时,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相较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互联网金融对城商行创新能力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更加显著,即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商行创新能力下降的幅度也更大,说明中西部地区的城商行应对抗互联网金融冲击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我国四大商业银行2002至2011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非利息收入的大小与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存款占总资产的比重、银行的规模、国内生产总值显著正相关,与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以及货币供应量显著负相关;手续费收入仍是我国非利息收入的重要来源。未来大力发展非利息业务应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4.
据对某国有银行63个县(市)支行2007-2011年5个年度的面板数据分析,商业银行呈明显的规模效益特点,存款业务和个人业务的贡献稳定。当前县域经济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县域金融市场正处于积聚发展潜力阶段,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而银行业务规模差异也较大。国有银行要根据当地经济环境、自身资源状况和风险管理水平,积极拓展内地县域机构的业务,推进差异化经营策略,优先发展资本占用少、风险低的业务和产品。  相似文献   

15.
选取我国沪深交易所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1年间的数据,研究了商业银行风险管控和创新能力分别与银行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15家上市银行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对银行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来提升自身的经营业绩。从风险管控指标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来看,不良贷款率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不显著,资本充足率、资产流动性比率与银行绩效显著正相关,银行规模、存贷比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为负向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缓慢。加入 WTO后 ,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将面临新的国内国际经济金融形势 ,这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 ,以增强其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银行面临的内外部经营环境、经营态势和客户需求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有商业银行迫切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经营战略,进行再次定位,战略转型势在必行。国有商业银行应立足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结合商业银行发展格局,明确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客户定位,重筑组织架构,加速国际化进程,推进银行业务和盈利渠道的多元化。最终国有商业银行实现从本土的、单一的融资中介向国际化、全能型的国民财富管理银行转变。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国内经济整体增速放缓,经济风险、区域风险、行业风险加重,依赖以往顺周期形势下的规模扩张模式已难以为继,国内城商行2013年整体经营情况发生实质性转变。在与业内标杆城商行KPI的对比分析中,样本城商行无论在规模增速、净利增速,还是在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管控方面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在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融资脱媒深化的大背景下,样本城商行大力开拓中间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有所上升。未来样本城商行应提升传统业务管理水平,积极探索直接融资业务;全面强化风险管控机制,增强新形势下应对风险能力;不断强化流程创新,着力推动向"流程银行"转变。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利用非定常双时间NS方程的预处理方法对摆翼地效推进器进行了推力和推进性能的分析,结果显示沉浮振动的推力和效率与速度的变化关系表现出一致性;固定频率,改变速度,发现推力和效率存在极大值点;随着频率增大,极大值点右移。最大推力和效率的动力攻角为6o-9o,利用速度矢量图和压力云图显示了分离涡的输运和扩散,再一次展示了地效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发达国家,证券业务是商业银行一项非常重要百十分成熟的业务。而在我国,由于实行分业经营,商业银行证券业务仅限于债券业务,而且相比国外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还很落后,尚处在探索和完善阶段,是什么原因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债券业务的发展呢?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