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技术进步视角的产能过剩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投资潮涌"理论,指出技术水平落后的基本国情与产能过剩屡禁不止的现状之间存在联系。在产能过剩的形成阶段,技术水平落后会影响市场的投资决策,引发和加剧重复建设,最终导致产能过剩;在产能过剩的治理阶段,技术水平落后会阻碍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产品出口,主要表现在因为技术水平低下形成落后产能淘汰障碍和产品"走出去"障碍,两者都会减缓过剩产能释放的过程,形成大量闲置产能。基于此,笔者提出从技术进步视角研究产能过剩问题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产能过剩领域的金融资源错配问题广受关注,但现有研究对其微观影响因素和宏观响应机制缺乏系统梳理。选择煤炭、钢铁、水泥、电解铝、玻璃5个代表性产能过剩领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对应领域的上市公司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Logit模型从量、价两个维度进行了计量检验。发现:(1)产能过剩领域的金融资源配置更多受非市场化因素影响而与实际经营效益脱节,金融资源和利率补贴被优先提供给了那些经营绩效差,但在存量负债、存续年限或所有制上拥有优势的企业;(2)微观金融资源错配映射于宏观货币层面,会引发产能过剩领域中企业债务负担的"逆周期"变化和"逆调控"特征,既会通过"僵尸企业贷款"等方式恶化产能格局,也会因为"劣币驱逐良币"诱发"杠杆率悖论"。由此,解决微观金融资源错配是进行供给侧改革并实现结构性去杠杆的基础,这需要深化金融体系改革,重新定位政企和银企关系,重构市场化金融资源配置机制;也需要整治僵尸企业贷款,重塑企业优胜劣汰机制,推动金融资源配置与行业转型升级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了要素规模、行业特征与产能过剩的关系.从整体结果看,劳动力和资本规模变动不能显著地解释产能过剩;在技术进步越快的行业中,劳动力扩张与产能过剩的正向关系越不明显;随着行业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资本和劳动力同时扩张对产能过剩的加剧效应将得到弱化.治理中国式产能过剩,除了要扭转要素推动型产业增长,更重要的是让微观主体在市场机制下,借助技术进步和要素优化配置,理性投资并高效利用产能.  相似文献   

4.
资源错配、政府干预与新兴产业产能过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满凤  刘熙  徐野  邓云霞 《经济地理》2019,39(8):126-136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大难题,从2009年以来,我国诸多行业饱受产能过剩之苦,即使是光伏、风电行业等新兴产业也不例外,低端重复建设、资源错配、政府不当干预等是导致新兴行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文章通过建立生产要素模型从理论上研究资源错配、政府干预与产能过剩之间的关系,并利用风电行业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集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下,要素扭曲导致的资源错配严重阻碍了产能的释放,致使低端产能堆积;化解产能过剩有赖于资源配置优化、削减投入冗余。然而,不恰当的政府补贴、政策性银行的信贷倾斜,以及低价出让土地等干预手段却削弱了资源配置对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作用,且这种削弱作用对产业链下游的企业更为明显。因此,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避免"低端锁定"的同时,更应转变政府扶持政策,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破解新兴产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提高市场集中度一直被认为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现有理论与实证研究并未对二者之间的关系给出明确结论.本文在梳理和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1年15个重工业行业的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产能利用率与市场集中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产能利用率和市场集中度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即随着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产能利用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这一结果对于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解决好产能过剩问题是我国调结构、稳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前提之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西方国家的实践都证明,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本质决定的,仅市场机制自身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国出现产能过剩问题,既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般性原因,也有我国独特的国内外原因。从长期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将政府指导和调节与市场调节很好结合,才能较好地缓解产能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中国和二战后三十多年间的日本出现了特征相类似的产能过剩,此类产能过剩与以下两点直接相关:一是整个国家处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后期;二是市场发育度低,导致市场对供求的调节能力有限。因此,对产能过剩进行治理也应在遵循发展阶段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市场发育度,使市场充分发挥其自我实现均衡的作用。日本治理产能过剩的成功得益于对这种治理思路的贯彻,其科学有序的治理方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曲静 《新经济》2014,(23):25-26
当前产能过剩问题属于体制性产能过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干预造成的.本文引入一个简单模型,证明在政府干预下,企业投资利润结构发生变化,进而扭曲了企业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9.
从2006年起,中国就相继出现对电力行业产能过剩的担忧。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也发布信息称中国九大行业产能过剩,电力行业潜在产能过剩。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在担心中国电力行业已经或者可能出现电力过剩。通过与美国相应数据对比测算出中国电力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来判断中国电力行业是否已经产能过剩或者是否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10.
《经济研究》2017,(1):89-102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一个跨期动态决策过程,传统效率评价方法(非参数前沿面分析方法和随机前沿面分析方法)只应用初始投入和最终产出计算效率值,而忽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跨期经营活动,从而可能错误估计中国的产能过剩程度。为此,本文拓展了Tone&Tsutsui(2010)提出的DSBM模型,采用基于冗余的DSBM模型重新测度了中国省际工业产能利用率。研究表明:(1)静态DEA方法与动态DEA方法测度的产能利用率存在显著差异。静态方法由于忽略企业的动态决策过程,倾向于低估产能利用率、高估产能过剩以及产生产能利用率过度波动的假象。而本文动态方法测度的我国平均产能利用率为60.68%,确实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并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2)基于注册类型、轻重行业以及规模的动态分析发现,产能过剩问题在各个层面均存在。国有企业产能利用率高于其他注册类型企业;重工业产能利用率低于轻工业产能利用率;大规模企业产能利用率低于中小规模企业。(3)东部地区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而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均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这种现象在不同注册类型、行业以及规模层面均存在,说明根植于不同地区的市场化水平、开放程度以及产权保护力度等因素可能是解释产能过剩地区差异的终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技术进步与金融制度●[日]清水启典金凤德译日本是在亚洲第一个实现高速增长的国家,其国民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二位。应当说,这一成就的取得是与日本高效运行的金融制度分不开的。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出现的新的资金循环结构以及金融技术的进步,那种曾支撑过高...  相似文献   

12.
沈蕾 《当代经济》2008,(7):60-61
当前,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从分析产能过剩与流动性过剩的关系入手,指出产能过剩是造成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应立足于产能过剩.从改革社会收入分配制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入手.消除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3.
"产能过剩"存在着很多似是而非的争议,而中国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顽疾",越治理越严重。但在国际层面和学术研究层面,产能利用率更为科学,对产能过剩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在界定和具体的统计上,产能利用率较产能过剩更为客观,数据的充实使得产能利用率统计得到了改善;在产能过剩产生原因上,主要侧重厂商竞争博弈等微观形成机制;从经验事实看,"长期产能过剩"表明产能利用率通常不会特别高;对于产能利用率,更多的作用是宏观景气的预警功能。我们的观点是,第一,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恰当的测度和较为可信的统计数据,现有的数据存在问题;第二,目前产能过剩问题被过度强调了,存在着扭曲的可能;第三,在形成原因上,主要是宏观需求冲击、政府政策扭曲、国有企业的利益机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第四,需回归产能利用率的预警功能;第五,当前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难以有效实施,执行者并没有充足的激励,约束机制也不强;第六,化解产能过剩的方式上,更多地需要健全价格和利益机制,构建市场化发展模式和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4.
探究企业金融化与产能过剩的关系对于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推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关于企业金融化与产能过剩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2005—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机制、作用渠道及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虽然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对实体业务同时具有“反哺效应”和“挤出效应”,但在总体上企业金融化行为加剧了产能过剩,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中,研发投入增加和内部资源配置优化是制造业企业金融化改善主营业务、化解产能过剩的作用渠道,而金融化导致的“挤出效应”则通过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剧内部管理矛盾和减少外部需求等作用渠道恶化了产能过剩。异质性结果表明,对于国有性质、经营状况不佳、融资约束紧张的企业,其金融化过程对产能利用的负面影响更显著,尤其是企业持有长期金融资产对产能利用存在更大的抑制作用。本研究提供了企业金融化影响产能过剩的微观证据,丰富了企业金融化的微观后果与产能过剩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为政府部门加强对制造业企业金融监管来治理产能过剩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2月17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54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如何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建材工业规划研究院水泥产业研究部主任高智认为,当前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对经济社会发展危害极大。应采取五大措施化解水泥过剩产能:加强宏观调控,遏制产能扩张;完善配套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加大淘汰力度,降低总产能;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延伸产业链,引导消费。  相似文献   

16.
产能过剩的中国式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阳 《经济》2006,(5):30-32
产能过剩固然需要认真对待,但更值得警惕的,是过剩现象背后的激励机制与实现机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技术进步对金融创新的推动作用,金融创新对金融全球化的促进,新技术在金融 创新中的应用所产生的新的金融风险及其给全球的金融和经济稳定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相似文献   

18.
“去产能”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歼灭战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产能明显过剩,大量僵尸企业占用人财物等各类资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拦路虎”.2014年,我国工业总体产能利用率仅为78.7%,钢铁、煤炭、水泥、造船等多个行业已经陷入严重产能过剩,而且存在恶化趋势.化解过剩产能应拓宽思路,优化激励机制,加快破产清算案件审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严控新增产能,抓好资产处置和人员安置两大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需求冲击下的产能过剩和体制性产能过剩。现有的文献没有考虑需求冲击引致的需求不确定是在博弈中哪一阶段实现的,也没有考虑需求冲击引致的需求不确定影响的是政府决策还是厂商决策,抑或是同时影响这两个决策。本文把上述两个因素纳入到了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第一,不管是当只有政府面临需求不确定时,还是当厂商和政府均面临需求不确定时,抑或是在政府进行补贴决策和厂商进行产能决策面临需求不确定时,政府补贴都会引起体制性产能过剩,而且政府补贴的力度越大,体制性产能过剩越严重。第二,当只有政府面临需求不确定时或者当厂商和政府均面临需求不确定时,市场竞争会导致厂商出现产能过剩。第三,在政府进行补贴决策和厂商进行产能决策面临需求不确定时,只有当已实现的市场规模较小时,才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而当已实现的市场规模较大时,则会出现产能不足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我国汽车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由是否过剩演变成为确定性的过剩,并且从结构性过剩发展为全局性过剩,其中既有市场经济带来的发展惯性问题,又不乏存在受到中国特有的政治体制因素的影响。中国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形成,既有市场机制自发作用所导致的内在原因,也有政府产业政策失灵的外在原因。解决我国汽车产业的产能过剩,需要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基础上,更好地构建更为精准和有效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