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延辉  张艳 《辽宁经济》1999,(12):48-48
自1993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经历了连续六年的减速增长,在经济滑坡过程中,商品市场出现价格回落,生产能力过剩,资金市场上利率下调,资金大量闲置。为此,许多人把目前的中国经济称为过剩经济,把中国的市场称为买方市场,甚至认为由于产品过剩而形成的买方市场状态对消费者是一个福音。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对经济生活的一种表层理解。首先,中国经济不是过剩经济。尽管有资料显示,在601种主要商品排队中,供求平衡的商品占总数的74.2%,供大于求的商品占25.8%,供不应求的商品几乎没有。许多人因此认为中国经济已从短…  相似文献   

2.
张欣  王骝 《开发研究》1997,(4):11-13
中国面临三大资源危机●张欣王骝(兰州大学管理科学系兰州,730000)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短缺问题日渐显露出来。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高度关注资源短缺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对策。一、耕地量减质退有关资料显示,中国耕地在1957...  相似文献   

3.
暴利时代向微利时代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处于一个暴利时代。这一时代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首先,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从计划经济而来,计划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短缺。直到80年代后期,短缺一直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状态。在短缺条件下生产商品,自然能获得较高的利润。其次,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前半期,中国经济处于体制转轨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体制特征是双轨制。农产品双轨制、工业品双轨制、资金双轨制、外汇双轨制。双轨制留下了大量的体制空隙和政策空隙;利用这些空隙,能获得巨额利润。80年代,我国一大批企业正是因此而发迹的。其三,…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近日指出,中国不是世界工厂,而是“生产车间”。针对“中国廉价商品是引发世界通货紧缩的原因”的论调,王梦奎说,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世界性通货紧缩的深层次原因众说纷纭,但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生产过剩、经济低迷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新技术普遍采用所导致的成本下降则是更深层次的原因。降低关税和开放市场使其他国家的廉价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是中国物价走低的原因之一。王梦奎认为,中国经济虽然发展强劲,但占世界经济总量不到4%,不足以对世界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他还认为,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下,中国…  相似文献   

5.
最近,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完成的一份《论宏观政策取向的调整:从“促进增长”转向“充分就业”》报告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始终伴随着就业的压力。在此期间,我国共创造了1.7亿多个就业岗位,然而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报告建议,国家宏观政策取向要从促进增长转向充分就业。报告执笔人赵晓认为,中国已进入商品过剩时期,最短缺的是什么呢?是工作岗位,是饭碗。他举例说,先不算需转移出来的富余人员,我国需就业的劳动力数量为1.77亿人,相当于全部劳动力总数的1/4。再加上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富余人…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三大风险”,著名宏观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在6月29日于广州举行的“2012法兴银行高端财富管理论坛”上解读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时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正面临滞胀、硬着陆和高泡沫三大风险。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经济史若干理论观点的逻辑关系及得失浅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变局。对战国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的性质和特点,学术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不同的理论观点,这些观点反映在对各种问题的不同认识上,干头万绪。能不能根据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理出一个脉络来?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我们把这些观点划分为三大类:1、地主经济论主流的意见认为战国以后的中国经济是封建地主制经济,老一辈史学家如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郭沫若等均持这种主张。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的,王亚南开其端,胡如雷等继其后。一般认为,中国地主制经济的特点,一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二是在地主经济…  相似文献   

8.
张斌 《发展》2005,(7):28-28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三大挑战.近日在北京举行的2005中国经济高峰会上,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与三位中国经济学家展开对话,指出中国可持续发展必须应对向外扩张受限、人力资源局部短缺和地区差距明显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海外经济评论》2009,(38):13-16
针对目前市场对政府可能采取大幅紧缩政策的担心,中国三大重要的经济决策机构——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8月7日下午举行了一场联合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政策立场。由于中国政府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位任务,并强调中国目前不存在通货膨胀问题,新闻发布会的基调较为温和。因此,新闻发布会重申,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改变。我们认为,考虑到最近中国A股市场发生的恐慌性抛售,  相似文献   

10.
廉春慧 《浙江经济》2005,(21):32-33
近两年来,在我国很多城市大面积持续发生“电荒”、“煤荒”和“油荒”,三大支柱性能源几乎同时出现大范围紧缺,给我同的经济运行和白姓生活带来了很大冲击。于是有人认为,我国已陷入“能源危机”,也有业内著名人士不赞成“能源危机”的提法。他们认为,当前出现的电、煤、油的紧张,是阶段性、地区性、结构性的“能源短缺”。笔者认为,到底是能源短缺还是能源危机,不应是讨论的关键,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有一种危机意识,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联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2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三大地带为基本地缘格局的区域差距也丰不断的扩大与升级。并且,这种差距表现为多层次和全方位的。从三大地带来看,不仅三大地带之间的差距在拉大,而且三大地带内部的差距也有不断扩张的趋势。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区域差距是经济发展的伴生现象,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区域差距会自行缩小。但是,现实的区域经济发展轨迹和相关的实证研究都已表明,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仅仅依靠市场力量不仅无法使区域经济差距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迹象。那么,区域差距与经济增长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以及区域差距-区域增长-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联动关系,就成为了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03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1998年有着不少相似之处,但2003年的经济中还存在着很多矛盾的表现,诸如产品过剩与短缺并存,投资过热与过冷并存,物价膨胀与紧缩并存,人民币升值与贬值并存,消费亮点与冰点并存,中国经济“威胁论”与“崩溃”论并存。鉴于此复杂情况,笔者认为2004年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应作出相应调整,实行相机抉择。  相似文献   

13.
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发展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的发展 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在经济理论中不断发展和演变,最具代表性的首先是新古典综合学派代表人物萨缪尔森等人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出发.认为人们获得公共产品时不存在私人商品的买卖行为。因为公共商品的边际成本是下降的。根据经济学价格由边际成本决定的市场法则,边际成本不断下降.趋近于零,于是价格也为零。那么如果此商品在边际上无成本取得,则应免费供给此商品。因此,他们认为公共产品不可能由私人提供,只能由政府提供。认为市场失灵的存在导致私人难以提供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4.
观点     
《沪港经济》2007,(4):8-9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人民币币值未被“严重低估”;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认为:现阶段加息利大于弊;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股市不存在大面积泡沫;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指出:中国贸易顺差引发资源短缺问题;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指出:中资零售企业面临生存考验  相似文献   

15.
杨芳 《魅力中国》2014,(6):63-63
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是市场经济的三大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三大规律具有新的特点:价值规律是商品实行交换的基础,是商品存在的本质因素;竞争规律推动着市场不断向前发展,是企业生存的技术因素;供求规律是决定着商品价格的升降,是价格变化的市场因素。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特点进行分析,以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美国摩根士丹利2005年1月11日】我认为中国会在2005年逐步提高利率并保持汇率稳定。对中国经济而言,这是风险最低方案。中国正面临过度投资、能源短缺以及美国利率上升的挑战。生产成本提高引发的通货膨胀和生产能力过剩导致的通货紧缩并存。  相似文献   

17.
东固山垦殖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不断深化改革,优化产业结构,以林业发展作为振兴全场经济的突破口,走出了一条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的发展路子,逐步形成了人工用材林、湿地松采脂林、次生林毛竹改造三大林业商品基地,使林业生产成了该场三大经济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18.
如何防止技术结构调整对二元经济的负面影响●井百祥(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兰州,730070)“八五”计划完成以后,我国基本上扭转了商品供给长期短缺的问题。“九五”计划开始后,又进一步抑制了投资过热,实现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软着陆。至此,因短缺为经济发展积蓄的势...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志红 《中国经贸》2011,(14):16-17
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各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环境、能源和社会的关系。随着中国的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短缺和环境的破坏严重的制约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世界的目标,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道路。本文在分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英国《经济学家》2008年1月8日】许多人认为,中国在经济上的成功靠的是向富裕国家出口廉价商品。如果是这样的话,它的经济增长将受到美国经济振荡的严重影响。据数据显示,中国的出口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从2001年的20%激增至2007年的近40%,这似乎说明,出口不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