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元协同治理框架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多元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还存在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市场机制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相对薄弱、社会主体合作基础薄弱等障碍。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多元协同治理模式,核心在于立足基本国情,不断拓展行政民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功能,促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鼓励引导公众参与,逐步释放社会组织活力;全面践行核心价值观,着力培育价值共识。  相似文献   

2.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战略,从各地十二五规划看,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首次将其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可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雾霾天气频发,不仅反映了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也暴露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足。因此,必须树立合理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协同构建绿色经济发展方式。本文从主体意识层面——经济主体的生态文明意识薄弱、经济结构层面——规模扩张型经济发展方式效率低下、生产领域层面——传统型工业化背景下工业废气污染严重以及考核制度层面——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四个方面分析得出:生态文明建设缺失是导致雾霾天气频发的根本性原因。进而提出雾霾天气治理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组织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发展"到"集约发展"转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升级以及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4.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战略,也意味着我国现代化发展理念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5.
张滢 《乡镇企业科技》2013,(31):157-15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丰富而深刻,农村发展不仅要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更是要彰显生态文明建设价值,确保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生产力落后、生态保护机制不健全、农民生态环保理念落后等问题。需从促进生产力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性保障、合理引进项目、提升农民生态环保理念等方面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要求具有较高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工业园区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实现形式。以生态工业为基础,如何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园区的各个方面,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本文建议通过依托绿色工业、紧抓绿色教育、推广绿色建筑、建设绿色社区等多种途径全面创建生态示范园区,并对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提出相应保障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犬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党和国家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国家审计要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对生态审计进行重新定位,赋予其新的内涵夺文对生态审计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生态审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条实施路径: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宣传、研究和开展生态审计;建立健全生态审计制度,纳入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整合审计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审计格局;创新工作机制.做好生态审计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生态文明理念在近几年愈发被国家和社会重视起来。结合生态文明理念进行矿山资源的开采,提出矿山保护和治理的新概念,是目前矿山工作的大势所趋,目的是为了改善矿山的开采环境,同时对我们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本文首先对目前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面临的问题简要概述;其次对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下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性进行综合分析;最后为如何在生态文明环境下优化对矿山环境的保护及治理提出四点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背景(以一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共识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的大计。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内部管理工作中,后勤管理作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更要做好自身的服务和资源优化配置,为高校的发展构建一个完美、和谐的生态环境。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管理者进行深入的参与,并且将“生态文明”理念进行深入的执行,不断地深化改革,提高高校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原则之一。河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区域,近年来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体系已初步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城乡一体化建设也在扎实推进。目前,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中还存在城镇化规划不科学、生态文明理念匮乏、城镇化方式粗放、城镇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河南省城镇化质量。科学规划,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发展生态生产力,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河南省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做出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部署,提出四项重要任务。我们可以看到,把生态文明纳入其他几个研究领域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建设生态文明首先是一种重要的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方法,其次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深刻的社会改造运动。我们通常讲到生态文明,总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是搞好绿化、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心是落在文明上,是我们人类对于大  相似文献   

13.
论“生态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生态文明体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文化内涵: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是与全球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生态文明就是指用文明的方式对待生态;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客观需要,是解决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诸多问题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大力实施生态工程,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4.
流域生态文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构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传统流域生态文明治理以政府为主导,整体上存在治理主体单一的问题,政府协同、市场协同、社会协同及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均存在一定问题。构建流域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需要进一步协同好政府之间、政企之间以及政府、企业与公众之间的行为和利益。在治理体系构建和完善过程中需要关注和化解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和冲突,同时还需要从法律、机制方面进行完善和引导,需要加强流域内部各主体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的法律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15.
武汉两型社会建设: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城市圈建设需要确立生态文明理念,这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确立生态文明理念体现在观念、制度和物质等层面。目前,武汉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强化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制度,落实生态保护法治,建立生态经济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但生态安全的意识却与之相差甚远。本文以四川生态安全为着眼点,提出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没有生态安全也就谈不上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城市正在从概念走向实践。生态城市建设和管理与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多中心治理过程。中新天津生态城在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探索了多元共治的治理模式并积累了相关经验,为其他地区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承担了发展社会生产力与利用外部环境的功能。工业文明时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谋求利润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最新形态和最新道路,蕴含着“两山”理论引领绿色发展、“以人为本”生态民生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价值追求等丰富内涵。本文提出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根据生态文明的重要内涵重新审视企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突破传统经济模式中固有的“利润至上”发展观。基于此,企业要重构企业—高校—社会环保组织生态文化环境营造的联动机制;形成经济—生态—社会一体化的复合型绿色发展模式;打造企业—政府—公众多元共治监督模式,切实履行企业生态责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工业文明的驱动下,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有限承载之间的矛盾不断显现,生态问题已经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造成我国生态状况总体恶化趋势的原因.要想树立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国民生态意识的塑和培育是刻不容缓的.本文将从生态环境的危害、 风险评价、 减缓措施和其他国家生态建设的启示等方面对城市环境风险与城市环境建设和生态现代化发展等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不仅为社会就业提供大量岗位,也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