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技术监督》2010,(6):72-73
开场白: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将中国推向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新起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30多年的快速增长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受到资源及环境问题的制约;区域经济合作和贸易保护主义严重打击了出口市场。面对这一切,未来10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如何?是否还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经历经济危机洗礼和调整期的阵痛之后,未来的企业领军之道是什么?中国企业如何在新环境下再创成长奇迹,成为引领未来的新力量。5月2.9日,在2010年第九届创业中国高峰论坛上,与会嘉宾对本届论坛的主题“新十年·新领军——未来十年的领军之道”畅所欲言。下面我们请几位嘉宾谈谈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Q:有人认为未来十年是中国服装品牌崛起的十年,你怎么看待这个观点?作为一家走在领军路上的企业,如何看待未来十年的机遇和挑战?又如何在这种大鱼吃小鱼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找准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过去十年来,中国由世界第六大经济体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党以优异的成绩迎来了十八大,在总结过去的同时,我们也应当面对未来。总体来看,我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展势头仍将持续至少二十年,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城镇化进程将继续推动经济发展(1)年均近1个百分点的城镇化推进速度,将拉动新一轮  相似文献   

4.
过去10年,中国经济令人瞩目,平均增长超过10%,贫困大幅度被削减。中国的中产阶级预计在未来10年中会从现在的2.3亿人增长到6.3亿人。同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概是美国或者欧盟经济体的一半之多。中国在金融危机之后的抵抗性也是非常强的,也成为世界经济恢复非常重要的环节。中国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力量,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动  相似文献   

5.
在纽约举办的全球亚洲领导人会议上,有专家预测未来中国GDP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与此同时,很多人也提出一些问题:中国的经济和中国企业如何才能在全球化过程中成为市场的领先者?中国企业如何才能成为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平等合作伙伴?由此让笔者联想到历史上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导刊》2013,(Z1):38
"2012’中国地产经济主流企业答谢晚宴暨2013’新形势下城镇化发展之道分析会"将于1月15日在广州新天希尔顿酒店隆重举行,届时将有广州市领导,房地产领域专家,中国主流开发商、配套商等企业领军人物以及各大商会共聚一堂,以"新形势下城镇化发展之道"为主题,展望2013年中国城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愿景。事实上,"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地产经济主流高峰论坛"已先后在三亚、珠海、广州、洛阳、惠州、沈阳等城市成功举办了十届。而"2012’中国地产经济主流企业答谢晚宴暨2013’新形势下城镇化发展之道分析会"正是第十届地产峰会的延伸。  相似文献   

7.
这个宝船基于中国5 000年传统文化,又吸收和融合了当代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企业最佳实践,它就是中国管理模式。在纽约举办的全球亚洲领导人会议上,有专家预测未来中国GDP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与此同时,很多人也提出一些问题:中国的经济和中国企业如何才能在全球化过程中成为市场的领先者?中国企业如何才能成为全  相似文献   

8.
2006年10月30日,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圆满结束。与以往不同,本次广交会发生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长期以“物美价廉”风靡全球的“中国制造”在本次广交会中开始集体涨价!不少行业的涨价幅度甚至达到了10%到20%之多……由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中国制造”价格全线上扬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次涨价,又将对中国的出口,乃至中国经济,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9.
战争与经济危机达到的直接效果是经济、政治格局的重新组合。中国自1840年就进入千年未有之变局,近代中国埸是以拐大弯的方式艰难向前演进。中国几千年文化基因的延续、中国30年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构铸了中国向前发展的根基。这次全球的经济危机,无疑会将中国这个经济体送上更快定展的轨道,在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中有更大的话语权。一个全球性经济体的产生,背后是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实体相支撑的,中画的企业、中国的企业家,你们准备好了吗?你们看到中国未来30年商业环境的变迁了吗?你们了解这种变迁的战略意味吗、让我们一起开始一次思想之旅,一起来展望与品味这千年未有之变局中,最令中国人振奋的一段。  相似文献   

10.
结合"十八大"报告关于经济工作的论述,谈谈我对中国经济现状与前景的基本看法。中国经济现状与目标中国经济现状是"十八大"规划未来的起点,同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之后,目前我们所处的位置。关于目标,"十八大"提出了未来十年乃至本世纪中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国经济现状有四方面基本特点:一是总量很大。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超过10%。二是人均收入水平很低。从人均国民总收入看,我国在世界200多  相似文献   

11.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世界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目不暇接,中国企业追赶世界潮流成果令人瞩目。面对已经到来的21世纪,如何把握世界经济的走向,赶超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对中国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一、近期世界经济增长的几个特点  1.未来10年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将比90年代更好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未来5年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率为3.5%~4%,高于90年代的3.15%和80年代的3.4%。其中世界银行预测,2001~2007年发达国家GDP年均增长率为2.6%;美国预算预计,未来10年美国经济增幅为2.6%~3%(90年代为3.5%);经合…  相似文献   

12.
世界经济失衡的内涵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南北关系的贫富失衡变为发达国家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失衡.中国在世界经济中角色变换.中国经济调整的方向、走势与未来十年可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对中国经济而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一年,中国GDP达到5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在10年前,中国还仅仅是世界第七经济体。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中国高铁飞驰的速度一样,令世界为之瞩目。  相似文献   

14.
现在对于世界经济何时复苏还没有定论。悲观论者认为衰退会达到5年以上,甚至像日本“失去的十年”一样漫长。乐观论者认为世界经济2010年即会复苏。而对于不同经济体,显然复苏的时间也会有所差异。中国2009年保持了8%以上的增长,而有些欧洲国家却几近破产。也正因为如此,强调中国率先走出危机的呼声很高。那么,这种说法有理由吗?决定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到底有哪些?总的来讲,一个经济体的复苏取决于其初始条件、发展阶段以及经济体的弹性。以下将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在这几个方面所具备的优势或不足。  相似文献   

15.
十年前,“金砖四国”的概念刚刚诞生;十年间,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蓬勃发展,其在国际中的影响力日益凸显.2011年4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于中国·海南三亚举行,多方肯定了金砖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和经验,并预见金砖国家的深度合作,将推动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稳步复苏和可持续发展,实现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良性变革.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演绎15个月之后,"低碳"成了拯救世界经济的最强词汇。12月,第七届中国地产经济主流高峰论坛盛大召开,又恰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幕,尽管对房地产业着墨不多,但结合继续"推进城镇化"的论述,房地产业仍是未来经济的重要支柱。而经过洗礼的中国地产界,面对全新的时代环境,如何寻找下一个十年甚至更为久远的企业发展基因与创新动力?劈开这群思想者的头颅,跳跃而出的是两个字:重塑!  相似文献   

17.
中国能在未来几十年里维持经济增长率吗?除了政治因素外.其经济战略方面也有若干课题。中国要做出许多重大抉择.为了自己.也为了世界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来说,2008年是重要的历史节点。 这一年里中国至少将有四件大事:全球瞩目的北京奥运;迎来改革开放50周年;国务院、人大、政协换届;10年来首次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面对美国经济衰相渐露、全球经济增长趋缓,同时中国经济却持续高增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2008年的中国经济,将有哪些发展新趋势?奥运之后,中国经济的高增长能否延续? 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又将如何影响不同行业以及各行业企业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之下,各类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将面临哪些或同或异的新挑战?面对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面对企业快速成长,并走向成人、走向管理文明的挑战,企业家们该如何管理企业、发展企业,又该如何管理自我、拥有自我?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经济的纽带,传统文化是现代经济的土壤,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企业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8月18日,由《新领军》杂志社主办的新领军俱乐部会员传统文化之旅正式拉开序幕。此次文化之旅的第一站选择了中国最全、规格最高的私密玉展馆之一的神玉艺术馆和世界最大小吃店的万丰小吃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20年前,邓小平南巡重新定义改革,20年后,中国经济飞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结构性问题已经到了必须再启动新一轮改革的关口。下一步改革该怎么走?国家如何形成新的改革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