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赵斌斌 《科技和产业》2021,21(12):118-12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程度不仅体现地方产业发展水平,而且体现地方科技创新能力。协调地方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于整个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的极化效应。通过计算TW指数、极化度变化速率,以及产业集中度,对2013—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空间极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极化在2003—2019年呈明显的交替性上升下降现象,整体有下降趋势并趋于平稳,但整体上产业集中度仍在较高水平。根据结果分析,提出实现安徽省各城市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GCS视角管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竞争力结构,不仅有助于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培育规律,也有助于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发展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竞争力是一个由基础(Groundings)、核心(Core)和外表(Surface)组成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波特“钻石”竞争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撑产业、企业战略与竞争、机会和政府行为等方面对天津航空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了天津航空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提升航空航天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吕晓军 《改革与战略》2012,28(5):160-163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了应对经济危机而开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文章通过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的背景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内容和特征,进而提出在战略性自主创新政策的指导下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大量金融资本支持,而资本市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阐述了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衡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深入分析了风险资本市场、股票市场、绿色债券市场对湖南战新产业的金融支持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  杨明华 《北方经济》2011,(14):58-61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层面,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对国家的发展强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分布的现状,找出空间分布上处于集聚的特点,然后通过实证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集聚对于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天津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忠文 《天津经济》2010,(8):22-24,31
伴随战略性新兴产业讨论的升温,可以预见2010年将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转变之年。发达国家发展实践证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应对经济二次探底危险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途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可以称为新兴的经济刺激方案。天津的经济发展依赖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天津在这方面已经取得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8.
正柳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长为新的增长引擎。2012年,柳州市的新兴产业正在加快发展,生物制药、新材料产业增速分别达24%和20%;然而,柳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比较弱小,2011年四个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4%。作为老工业基地,柳州产业发展受环境、资源制约比较严重,要  相似文献   

9.
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实践经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将调研企业、分析企业、培育企业、发展企业等贯彻规划全过程.本文建议编制出台能够更多地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政策.  相似文献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升级与金融支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与升级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而金融体系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与升级过程中具有核心的支持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升级过程,需要有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来配套,并进行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的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制度供给和市场培育的角度,选取十个技术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2006-2011年不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技术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分别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出以下结果:海洋科研经费收入和科研人员比例对海洋资源开发业的影响相对较大,对与陆域经济紧密关联的船舶制造业影响相对较小;市场开放和外资引进对我国海水利用业和海洋油气业的发展发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各类海洋新兴产业与金融相关率的关联度都普遍不高;在市场培育方面,海洋电力业与需求收入弹性的关联度最高。文章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并据此推导出相应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2.
林玮 《改革与战略》2014,(11):116-119
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成为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柱性产业,必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使其转变为现实生产力。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和市场需求脱节、科技成果整体转化能力偏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系统与政策体系不完善等困境,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设应增强法律制度保障、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导和扶持中介服务类机构发展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投资风险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3.
赵志泉 《改革与战略》2011,27(12):54-56
战略性新兴产业事关国家未来竞争成败,其财富效应和政治效应已引起国内各省市的高度关注,并迅速行动。然而,新兴产业尽管机会很多,但是陷阱也多,一旦技术路径选择错误的话,将损失惨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通过产业、技术和市场维度识别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规划和分类指导,破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力资源供给瓶颈;必须协调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发展科技服务业有利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的战略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科技服务业提供强大的科技创新资源支撑并与其具有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应与科技服务业同步推进并联动发展。文章认为,科技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科技服务共享机制;激活科技创新资源,增强科技服务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服务功能与带动力;把握好产业发展规律和趋势,增强科技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融合性。  相似文献   

15.
战略新兴产业萌发于科技创新,壮大于金融支持。金融市场越完善,创新的生命周期就越短。本文通过使用传统计量方法与空间计量方法,以中关村战略新兴产业为例,测度新兴产业不同生命周期与不同金融支持工具的对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新兴产业不同生命周期与金融资源配置主体的动态对应关系,得出如下结论: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来说,银行信贷是最有效的金融支持工具;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初创期和成长期,金融资源的配置主体应是市场为主,政府为辅,政府过度扶持不会产生明显作用;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成熟期和衰退期,金融资源的配置主体是完全市场,政府退出,所以放开对私营银行的限制,放松利率管制,放开区域金融垄断是拯救战略新兴中小企业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社会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已经成为各地政府的共识。以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利用DEA模型评价产业技术效率并进行细分产业效率排序分析,研究结论对于地方政府科学合理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同时,针对副省级城市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评价工作,对于构建基于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市级层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体化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incoPat专利平台,对2011-2021年青岛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开展统计分析,从专利申请授权趋势和生命周期等揭示了青岛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并对授权发明专利从公开趋势、有效性、申请人、技术领域、区市分布以及转让许可等多维度开展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青岛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但专利海外布局意识有待加强;生物、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的专利申请量最多,但研发能力和创新质量有待提升;驻青高校及科研院所在青岛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及成果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崂山、黄岛和市南三区的专利创新活动最为活跃,但产业侧重各有不同,而青岛市区市间、产业间专利创新活动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  相似文献   

18.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重大创造性、突破性、交融性、创新主体多元化等特征决定了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面对技术创新战略协同性不强、产业技术创新质量不高和创新管理效率偏低等问题,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应推进科技创新制度顶层设计,增强产学研合作的协同性;完善创新责任与利益分配机制,增强创新主体创新积极性;加强产学研合作公共服体系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作为后发展地区以传统,资源型产业为主,知识和创新资源相对匮乏、受资源和环境约束强,如何培育和发展战略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摆在建设者的一个挑战。在分析黄河三角洲传统产业现状的基础上,从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区域产业现有基础和能力和区域经济社会现实需求三个维度,选择设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标,基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统计数据,实证揭示该地区基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孕育、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