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调查研究报告》2007,(239):1-19
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创新活动提供一个有效的竞争政策,制定国家汽车产业总体创新战略,加快顶层设计,明确未来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发展路线,以节能和环保技术为突破口,建立产业创新联盟,完善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大财政投入,形成供应侧和需求侧相结合的财税激励政策,这对于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培育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数字化转型或将成为激发企业创新持续性的重要驱动力。研究从双元创新的视角对创新持续性进行维度拓展,引入中介变量知识整合能力和调节变量政府研发补助,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作用于双元创新持续性的理论模型。基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08-2021年中国A股312家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结果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探索型创新持续性和利用型创新持续性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整合能力是数字化转型影响双元创新持续性的重要路径;政府研发补助强化了数字化转型对知识整合能力的积极影响。研究拓展了创新持续性的研究维度,补充了创新持续性的数字化前因,为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多年来,长安汽车坚持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兴工业化,坚持自主创新,整合利用全球资源,打造中国最强大且持续领先的研发能力。长安汽车基于对市场的规律性把握,探索提出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政"强调落实国家战略和政府的政策,"用"强调市场导向和客户导向。具体来讲,长安汽车的做法是:坚持以国家战略和政策为牵引,积极参与国家汽车战略和政策的制定。基于国家政策法规要求,共同研究最前沿的新材料、新工艺等基  相似文献   

4.
《调查研究报告》2007,(118):1-17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汽车产业走自主创新道路所面临的环境和基础有一定特殊性。基于这些特殊性,我国汽车产业必须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走开放式创新之路,全面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报告中提出了推动我国汽车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机制设计、途径与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5.
FDI对产业竞争力影响的经验研究——以中国汽车产业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评定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然后选择外商投资企业的相关指标,构建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系统研究FDI进入后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汽车产业链整合是优化汽车产业组织和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研究汽车产业链整合模式对于促进汽车产业升级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结合分工理论、战略联盟、全球价值链等理论,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链整合的四种适用模式;设计了汽车产业链整合模式的选择思路和选择依据,将定量战略计划矩阵与三角模糊评价相结合作为汽车产业链整合模式选择的方法,并以一汽集团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林发勤  吕雨桐 《世界经济研究》2022,(10):102-117+137
在全球创新资源流动加速的背景下,跨国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增强竞争优势,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2004~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实证研究跨国并购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并购可显著驱动企业创新规模和创新质量提升,且该影响具有递增的动态效应;知识基础、研发效率、企业生产率和海外业务使跨国并购通过内外兼修的途径提升企业创新;技术互补性正向促进跨国并购技术协同创新效应。文章从管理者能力、政治关联度和资源互补性三个视角进行企业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跨国并购企业管理者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政治关联以及与目标企业具有较强资源互补性,则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对全球生产网络背景下产业升级的内涵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评价指标和行业数据对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现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汽车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升级,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规模效益不明显,创新能力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从加大整合力度、建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介绍广东汽车产业及自主开发创新状况,从合资外方、合资中方,汽车发展战略三个方面分析广东汽车产业自主开发能力较差的原因,提出在广东产业转移过程中加速汽车产业自主开发创新,并建立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汽车产业自主开发创新模式,为广东政府在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制定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围绕企业核心能力而建立的管理整合战略,要比简单粗暴的全盘复制整合模式或无所作为的维持独立整合模式更易获得成功,更遑论仅仅因为机会诱人而一时冲动产生的并购念头。本文将跨国并购的战略目标分解成为产业供给不足、×-非效率、寻求垄断、全球化之窗以及提升核心能力等不同类型,并以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为例,说明跨国并购的战略目标及具体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集群创新相关概念的澄清,结合对柳州汽车产业集群创新实例的分析,指出地方产业集群的创新瓶颈;提出了制定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的产业集群发展政策,以及加大基础研究资助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并购后的整合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重要环节。本文在核心能力战略思想的引导下,分析了企业并购整合的理论,提出了企业并购整合模型,并根据核心能力的三种表现形态提出了五种整合选取模式,并对模式中涉及的战略整合、组织结构整合、人力资源整合、财务整合和文化整合分别作了解释。然后,对我国20多家上市公司的并购整合现状作出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后整合发展状况绩效不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上市企业2009-2021 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以风险承担能力为调节变量,考察了技术并购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较强,但企业创新效率较低;科研人员的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贡献大于研发资金投入,属于知识型增长;技术并购有利于增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但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效率有消极影响;将风险承担能力作为调节变量,进一步检验发现,风险承担能力较高,能够有效增强技术并购规模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降低技术并购规模对企业创新效率的负向影响,但对技术并购次数与企业创新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得出相关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以科技自立自强与创新驱动为视角,以美的股份1999 ~ 2017 年连续跨国并购实现适应性成长过程为研究样本,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探讨连续跨国并购情景下中国民营企业适应性成长的路径与机制。研究首先梳理企业成长路径、企业成长压力、适应性成长机制研究现状,然后以一手数据与二手数据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美的股份成长原始数据库,其次遵循研究现状对原始数据一阶/ 二阶编码后进行结构化数据分析,得出了在中国民营企业连续跨国并购实现适应性成长过程中,成长路径呈现“核心产品创新能力-关键领域创新能力-核心产业跨领域创新能力”的动态演化过程,“替换机制-转移机制-升级机制”依次发挥作用。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民营企业适应性成长理论研究,为中国民营企业克服成长压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企业动态能力理论从微观视角对我国汽车产业升级进行研究,提出汽车产业升级的微观机理模型,即汽车企业应构建市场感知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和社会网络能力,通过学习提升机制和能力进化机制来实现汽车企业全球价值链上价值量的提升.通过对江西汽车企业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创新能力是企业的主要能力,通过学习提升机制和能力进化机制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上价值量的提升;学习提升机制正向作用于能力进化机制,最终正向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上价值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江超 《魅力中国》2010,(29):20-21
企业家的职责就是创新,企业家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竞争极度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家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或者创新能力的大小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将产生决定性作用。本文从销售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免费战略、完整产业链整合创新四个方面尊妻垄网譬尊创新历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这一案例的研究,本文对企业家创新能力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尹习健 《中国经贸》2014,(13):39-40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演进,实力雄厚、规模宏大的跨国企业越来越成为其中的“弄潮儿”。尤其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来,在发达国家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缓慢、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勃勃雄心逐渐得到展现,以跨国并购为代表的国际化战略越来越成为中国企业抢占市场份额、获得先进技术、提升品牌影响等的不二选择。尽管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总额稳步上升,但其中的风险亦不容忽视,特别是并购后的整合风险又被认为是关系企业实现跨国并购目标的重中之重。2014年4月1日,正在欧洲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参观了沃尔沃根特工厂,本文将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重新审视这对“联谊4年的兄弟”,探讨跨国并购后的整合风险及其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8.
绿色创新是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协同并进的动力,对于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考察了海外并购是否促进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提升。研究发现,海外并购对企业绿色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国有企业以及股权集中度较高的企业可以通过海外并购促进绿色创新水平提升。机制分析发现,海外并购通过提高企业研发效率、降低冗余资源,进而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扩展分析发现,海外并购的绿色创新效应在低碳城市试点地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意味着制度安排可以促进海外并购发挥绿色创新效应;环境内部关注度较高以及研发投入强度较大的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能够获得绿色创新水平提升,意味着企业的自我驱动在海外并购的绿色创新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认为,应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引导企业关注绿色技术发展动向,积极寻求促进绿色技术获取导向的海外并购机会;同时探索差异化的海外并购发展规划和环境政策规制,引导企业自身关注环境社会责任、加大绿色研发投入强度、提高绿色技术研发效率等...  相似文献   

19.
刘曼琴 《改革与战略》2008,24(6):157-160
广东省2004年上市公司并购数据显示,广东省上市公司大多数并购方通过并购实现了产业的多元化扩张,控制权市场逐步活跃。广东省上市公司并购呈现出交易增长、并购活动趋向于集中某些行业、外资并购有所攀升等特点。广东省上市场公司的并购模式可从企业与政府两个层次创新:公司并购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股权交易推动控制权市场的发展,以此来完善公司治理外部机制,以并购整合为契机推动制度创新;政府应从政策指导,培育并购的良好环境、加强法律规范等角度来推动上市公司的并购。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产业创新视角,系统建构了“基于产业创新的科技型企业成长梯队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理论模型”,从理论层面建立了科技型企业成长梯队发展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专家评分法、分区域与分层相结合的随机抽样调查法,采用西南地区4省(市)330家科技型成长梯队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对一级指标体系和二级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资金信贷环境和技术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级指标,市场环境、人力资源环境和政策创新环境是比较重要的一级指标,表明营造良好的科技型企业成长梯队发展环境更需要资金信贷、技术、市场环境、人力资源和政策的支持;②文化环境与社会服务环境的重要程度较小,表明科技型成长梯队企业对文化创新与服务创新不敏感;③研发人才储备、科研人才素质、市场占有率、知识扩散程度、市场结构、信贷支持、激励机制合理性、技术创新能力对提升科技型企业成长梯队协同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