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股份全流通与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权分裂问题事关我国股票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是目前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最大难题。解决股权分裂问题最根本的和唯一的途径是实现上市公司股份的全流通。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份中 ,国有股占有绝大多数 ,上市公司国有股份的减持会给股票市场施加重要的影响。股份全流通与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是两个不同的命题 ,有着明显的区别 ,但同时又存在密切的联系。股份全流通是纲 ,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是目 ,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必须在全流通的整体框架下进行。  相似文献   

2.
解决股权分置的思路:市场化全额减持流通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股权分置是我国股票市场一个重大的制度性缺陷,也是阻碍市场发展与成熟的桎梏,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实现国有股权的全流通,是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重要战略步骤;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进程中,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尽可能采用市场化手段,并尽可能保证国有股流通与减持的同步实施。文章提出了市场化全额减持流通方案,充分考虑了流通股东的利益,并按照市场化竞价发售方式将上市公司国有股转移到社会公众投资者手中。该方案能够促进国有股全流通的顺利实现,解决股市顽疾,有助于推进中国国有经济的民营化,实现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  相似文献   

3.
林万祥  符刚  唐滔智 《市场论坛》2006,(1):203-205,198
股权分置改革是继“国有股减持”“、全流通”之后为完善证券市场的又一重要举措,股权分置改革的目的是完善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但改革之路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即对价水平和政策措施。文章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大量的国有股且不能流通,国有股不流通为中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国有股全流通的目的和原则.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是当前股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但国有股"减持"不等于国有股"全流通",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必须对现行的国有股减持思路做根本性调整.国有股全流通的实现没有一个统一的方式,我们应当采取多种办法、多种渠道来解决国有股全流通问题.  相似文献   

5.
丁玲华  周俐 《市场论坛》2004,(5):70-71,61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大量的国有股且不能流通,国有股不流通为中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芡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国有股全流通的目的和原则。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是当前股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但国有股“减持”不等于国有股“全流通”,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必须对现行的国有股减持思路做根本性调整.国有股全流通的实现没有一个统一的方式,我们应当采取多种办法、多种渠道来解决国有股全流通问题。  相似文献   

6.
商界览要     
国有股减持“暂行办法”出台 为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开拓社会保障资金新的筹资渠道,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6月 12日,国务院发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办法所称减持国有股(包括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是指向社会公众及证券投资基金等公共投资  相似文献   

7.
焦培进 《北方经贸》2002,(10):22-23
在国有股减持方案叫停之际 ,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和研讨一下。减持叫停问题出于方案没搞好 ,而减持原则和方向是正确的。讨论了减持方案设计的目标只局限于圈钱上 ;实行国有股减持 ,控股不宜再作为原则 ,国有股、法人股应当在证券市场上流通 ,实现股权多元化。浅析了减持国有股和整个国企改革都应立法 ,办法可参考两德统一后对原东德国有企业改革、改造、处理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洪旭莲 《商业研究》2002,(18):59-62
国有股减持是国有控股公司改革的难题。国有股减持方案选择的关键是国有股定价问题。从国有股减持目标、国有股内在价值和我国证券市场融资能力三方面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 ,以净资产减持国有股即是必要的又具有可行性 ,以其确保国家长远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资讯     
《大经贸》2004,(2)
启动全流通:今年是个好时机中国股市的全流通与国有股减持,一直是中国资本市场讨论的焦点,在"第八届中国资本论坛"上,众多专家认为.目前全流通与国有股减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国有股减持应建立试点先行的办法,在全流通过程中不追求一个完美的方案,但一定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专家认为,2004年是启动全流通的一个好时机。  相似文献   

10.
田昆  罗瑾瑜 《大经贸》2001,(6):24-29
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国有股减持的最大意义国有股减持长期利好社保基金应该投资于资本市场配售和增量发行对股市来说意味着新的扩容国有股减持的价格应该比净资产值高一些国有股减持应该坚持效率和三公原则国有股减持应该注意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相似文献   

11.
并购三类G股     
胡志斌  何铭宇 《新财富》2005,(11):25-26
在5月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前,二级市场已近一年没有发行新股,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全面铺开和未来市场化融资措施的推进,将使众多奔走在海外融资道路上的国内企业开始考虑境内收购的方式。而在全流通环境中,国有股退出、大股东控股比例低的公司和股价高于净资产并有减持期待的民营公司将凸显出并购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天人 《商》2002,(2):13-13
国有股减持究竟该怎么减?名经济学家钟朋荣日前提出了新建议,应当专门开辟一个国有股减持市场。进入这个市场的卖主要是国有企业,其中既有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也有非上市的国有企业。前出卖的是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后出卖的是非上市企业的国有股权。该市场的买主要是民营企业法人。  相似文献   

13.
在以往有关国有股减持的文章中,谈论的核心问题是国有股的定价问题.由于国有股权的特殊性,使得国有股的定价问题没有得到理论的支持.虽然主管部门曾尝试过从国有股回购、协议转让、配售、存量发行等方案进行减持,并且在后来还颁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来规定国有股定价按市场定价的原则,但是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从表面上看,其原因归结为方案的不理想造成的股价的不合理,但笔者认为,国有股减持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不在于方案的完美性,也不在于绝对股价的高低,而在于减持中涉及到的参与主体的利益:即如何协调国家和投资者的利益.因此,首先要弄清下面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立立 《市场周刊》2004,(12):55-56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国有经济发展的核心是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上市的国有企业作为各个行业的龙头老大,已成为国有经济形成良好战略布局的主打力量。其产权的改革,所进所退,都成为了国企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而国有股减持就是调整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的重要手段,然而1999年减持的失败告诉我们,减持必须慎之又慎,其中方法是关键。有鉴于此,文章认为要改变现阶段国有经济资源不合理的配置,国有股减持可以使用先流通再依靠投资基金减持的方法。其中,全流通是关键,投资基金是手段。恰当的操作即可将国有资产在各个市场重新进行合理优化的分配,从而使我国的资本市场更加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有股问题是历史问题,国有股减持首先要尊重历史,其次要把握正确的方向,处理好国有股的定价,协调好国家、企业和投资者三方的利益。国有股减持不一定非要在资本市场上解决,条条大路通罗马。国有股减持也需要相应的法规来指导,可以先立法,后减持;在减持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与全流通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条 为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开拓社会保障资金新的筹资渠道 ,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减持国有股 (包括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 ,下同 )是指向社会公众及证券投资基金等公共投资者转让上市公司 (包括拟上市公司 ,下同 )国有股的行为。第三条 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股所有权。本办法所称国有股东授权代表单位是指按照国有资产“国家所有 ,分级管理 ,授权经营”的原则 ,被授权代表国家持有上市公司国有股的单位。第四条 减持国有股所筹集的资金交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 ,具体管理办法由财政部另…  相似文献   

17.
占上市公司总股本2/3的国有股权不能流通的畸形状况,成为制约我国股份经济和证券市场良性发展的瓶颈。减持国有股,建立一种股权多元化,分散化,流动化机制,不仅极为迫切,而且意义深远,在实际运作中,宜借鉴香港经验,又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定价,时间,方式,规模,稳妥地解决国有股减持问题。  相似文献   

18.
黄永安 《北方经贸》2001,(3):135-137
由于1999年国有股配售试点的失败,国有股减持陷入了僵局。本文试图对当前提出的一些国有股减持模式进行剖析,并提出仿效香港盈富基金,分行业设立多个国有股减持投资基金,采取优惠条件,发行有选择权的可交换债券筹集减持资金,让利于受让国有股的机构和个人,最终顺利减持国有股。  相似文献   

19.
国有股的停止减持并未减弱国有股转让的火爆,相反,在2002年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频繁出现之后,2003年国有股转让家数、交易金额仍然增加,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为何各路豪客这样热衷国有股股权?我国对国有股转让的法律政策呈现出何种变化,趋势如何? 国有股权转让呈现3大特点新的国资委成立后即有ST明珠(600873)于2003年6月11日公告:根据国资委对公司国有股转让有关问题的批复公告,受让国有股权并获得控制权的山东五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11个自然人股东出资设立的公司,这也构成了民营企业收购国有股权并借壳上市的典型案例。ST明珠的国有股转让申请报告是在国资委成立之前就在财政部立项的,后移交至国资委并很快得到批复,  相似文献   

20.
邓云伟 《现代商业》2011,(23):175+174
融资是现代企业经营决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从上市公司角度研究融资制度改革的原则,提出可以通过减持与全流通国有股重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实行股票期权制度激励管理绩效、积极发展机构投资者成为监控者等措施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和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