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对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的因果关系模型,提炼其中重要反馈回路并对其极性进行分析。构建技术创新扩散系统流图,应用Vensim PLE软件对流图模型进行检验,并对模型进行结构灵敏度和参数灵敏度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三阶段扩散模型相对于传统的两阶段扩散模型,具有一定延迟特征,这种延迟特征降低了技术创新扩散的平均速率。此外,各参数对技术创新扩散结果的影响并非简单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具有反直观特征。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技术创新扩散理论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并为促进技术创新扩散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扩散的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扩散是指技术创新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潜在使用者之间的传播、采用的过程。同一种技术创新在不同扩散形式下,其效果是不一样的。而同一种扩散形式,对不同的创新技术扩散效果也不一样。其原因就是不同的扩散模式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性。本文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寻求在不同国度和地区,不同技术基础和使用条件下,采用适宜的扩散模式使技术创新得以快速、高效、优质地扩散。一、国内外有关技术创新扩散模式的研究结论国际上研究技术创新扩散比较多的应首推英国P.斯通曼。虽然他主要研究扩散模型及其影响因素,但对研究…  相似文献   

3.
侯在惠 《技术经济》2002,21(6):F003-F003,F004
<正>技术创新扩散是技术创新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潜在使用者之间传播采用的过程。由于技术创新对生产率的影响,是依赖于它在潜在采用企业中扩散的速度与范围。因此,技术创新扩散理论是技术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术创新扩散方程》中对技术创新扩散速度进行了讨论,本文将对基本S型扩散曲线N(t)关于拐点的对称性进行讨论,给出了理论证明,同时对费雪尔——普莱模型及特性给出有关证明。  相似文献   

4.
XBRL是财务呈报领域内的一项重要技术创新,其采纳和扩散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以创新扩散理论、组织学习理论和制度理论为基础来深入分析技术、组织和环境中各因素对XBRL采纳及扩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杂性、兼容性、相对优势、对技术的认知以及企业环境的模仿性压力是影响XBRL进一步扩散的决定性因素;而技术的学习资源和培训以及环境的规范性压力目前对XBRL扩散并没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利于XBRL进一步扩散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侯在惠 《技术经济》2002,21(2):46-47
技术创新扩散是技术创新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潜在使用之间传播采用的过程。由于技术创新对生产率的影响,是依赖于它在潜在采用企业中扩散的速度与范围。因此,技术创新扩散理论是技术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技术创新理论和组织学习机制都是当前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把技术创新和组织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指出在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类型和形式的组织学习,并试图揭示出企业技术创新内在过程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扩散的机制及其本质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技术创新扩散得以进行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是技术创新扩散的基本机制,技术创新扩散本质上来说是在有关创新技术信息传播基础上新技术对老技术的替代过程,该过程是创新扩散与采纳方的垄断博弈过程,涉及到采纳者对新技术的学习与掌握。  相似文献   

8.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组织学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的技术创新理论和组织学习机制都是当前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把技术创新和组织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指出在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类型和形式的组织学习。并试图揭示出企业技术创新内在过程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农业科技园技术扩散的实证研究——以杨凌示范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科技园是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崭新模式,园区不仅要解决自身发展问题,还肩负着技术扩散和推广的使命.选取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技术创新和扩散源,我国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农区为技术创新扩散区域,在系统调查园区内农业技术创新成果采用情况的基础上,从时间维和空间维角度对园区农业技术扩散轨迹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揭示农业技术扩散的时空规律,为政府制定合理的农业技术推广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成果只有借助扩散过程才能获得社会效益最大化,加快技术创新扩散,是放大知识转化效用的基本途径。描述创新扩散的模型有两类:一类是速度模型,一类是决策模型。聚焦于微观决策模型,在回顾各类技术采纳决策模型及其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对现有模型,尤其是技术接受模型和创新扩散理论进行评价,并在综合两者及其它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更具实践解释力和指导力的新模型。  相似文献   

11.
Information system (IS)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to link to firm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the resource-based view. However, the diffusion of IS innovation is often the crux of the final successful use and thus, critical to realizing firm performance. The diffusion process is dynamic and complex in nature. The 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IDT), which is inherent with a multi-stage analysis, can provide insight to its implementation. Little research has examined IT-enabled firm performance for a multi-stage analysis. Moreover, empirical studies have shown inconclusive results in assessing IT value. The balanced scorecard (BSC) is a hybrid performance measure system with four indicators. Grounding on the IDT and BSC, this study proposed a novel research model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 stage-based diffusion structure and the four BSC indicators. Further, the 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 (TOE) was defined as a moderator between them as it is critical in determining the adoption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T value is realized differentially in different forms of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cross different diffusion stages. Time-lag effect is also important for a well-realized financia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2.
基于罗杰斯创新扩散理论,采用立意抽样法,对涵盖智能驾驶创新扩散源、潜在受用群体的25家典型机构中的95名受访者进行深度调研,结合资料分析、现场观察等质性研究法,勾勒中国智能驾驶创新扩散实践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呈现的不同创新属性扩散模式特征。结果发现:①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L1—L5级智能驾驶创新扩散源与政府及限定场景潜在受用群体创新属性之间的矛盾,却将新矛盾聚焦于非专业人士教育培训与操作易用性诉求上;②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政府及限定场景潜在受用群体对智能驾驶创新的认知进程,使得智能驾驶创新劝服与决策过程直接进入实施阶段;③智能驾驶创新采纳者钟形曲线分布发生偏移,原先属于落后者、晚期大多数类别的潜在受用群体不断向早期大多数类别身份转换。最终,提出积极寻求疫情与复工场景应用机会、定向开发并拓展产品线、加速技术迭代与升级等应急举措,以面对突发性公共危机时能够继续维系有效的扩散实践。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政策创新扩散理论,从城市内外两方面构建智慧城市扩散影响模型,运用事件史分析方法对38个城市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城市内部因素中,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和人均收入未对智慧城市扩散产生显著影响,城市性质和经济实力对智慧城市扩散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在城市外部因素中,城市间政府竞争和府际学习是智慧城市扩散发生的关键因素,但上级压力假设未获得支持。  相似文献   

14.
通过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应对市场竞争,已成为多数服务外包供应商的重要战略选择。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运用174对发包企业与供应商企业的有效配对调查数据,探究组织双元学习对供应商创新能力的影响,检验契约治理机制和关系治理机制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①探索式学习与利用式学习均对供应商创新能力具有积极影响;②关系治理机制在组织双元学习与供应商创新能力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③契约治理机制在组织双元学习与供应商创新能力关系中呈负向调节效应。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组织双元学习影响供应商创新能力的内在机理,对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有效运用不同组织学习方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受到广泛关注。基于组织学习理论,构建了技术学习、管理学习、技术复杂性与自主创新之间的理论模型,并利用252家中国制造业企业调研数据对相关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学习对自主创新具有倒U型影响;管理学习对自主创新具有正向影响;技术学习与管理学习的交互效应对自主创新具有正向影响;技术复杂性会加强技术学习对自主创新的倒U型影响,削弱管理学习对自主创新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技术多样性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表征,但现有研究对于技术多样性与创新扩散的关系存在争议。对此,区分相关和不相关技术多样性对创新扩散的异质性影响,并检验实质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作为一种信号传递机制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基于2008—2017年中国研发密集型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相关技术多样性能够积极影响创新扩散;不相关技术多样性对创新扩散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实质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向调节不相关技术多样性与创新扩散的关系。结论丰富了创新扩散理论与实证研究,可为企业创新实践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Building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means to upgrade competence of both country and region. Based on comparatively analysis of the metropolitan innovation systems of major innovation centers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concludes four modes of metropolitan innovation system, which are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innovation, venture entrepreneurship, learning and overtaking, and Science Park as a carder. According to the four modes and tri-spiral theory of RIS, this paper designs the mode of Shanghai innovation system of overtaking by learning, emphasizing composite innovation player combined firm, university and government, and the strategic aim to build regional and even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center through knowledge innovation, systemic innovatio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cultural innovation and effective control.  相似文献   

18.
知识是创新孵化的关键要素。结合知识基础理论与组织学习理论,着重分析孵化网络知识治理对创新孵化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孵化网络知识治理包含正式知识治理与非正式知识治理,均对孵化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其中,在孵企业的获得式学习发挥了中介作用;创业警觉不仅正向调节获得式学习和创新孵化绩效的关系,而且调节获得式学习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部分解释了在孵企业存在差异化创新孵化效果的内在原因,有助于指导孵化器实施孵化网络知识治理,激发在孵企业获得式学习行为,提升创新孵化绩效。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闻媒体带来的舆论压力对企业生产经营方式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对环保舆论压力影响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问题,现有研究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基于议程设置理论和高阶认知理论,分析环保舆论压力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探讨领导环保意识和组织绿色学习的中介效应。基于201家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环保舆论压力能够正向影响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组织绿色学习在环保舆论压力与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关系间发挥中介效应;并且,领导环保意识和组织绿色学习在环保舆论压力与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关系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有效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