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甘肃省委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发展抓项目"的思路,这是甘肃省在工作思路和方法上的一次重大的与时俱进,它抓住了甘肃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关键,是从具体省情出发推动加快发展的务实得力之举. 相似文献
2.
甘肃之所以走“发展抓项目”的道路?是因为项目是资金、技术、人才和生产资料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聚合体,是优化资源配置、扩张集散效应的“发动机”,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市场引导项目、项目聚集要素,投资推动发展、发展创造财富。这是落后地区改变贫困面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正> 江苏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而苏北小康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科技进步整体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来,我们在认真贯彻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过程中,把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苏北经济发展作为一项关键性工作来抓,围绕苏北产业结 相似文献
4.
6.
一、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主体的服务业发展很不充分,与发达国家差距大。从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看,目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我国仅为28.6%,在统计的23个国家中,我国排在倒数第二。虽然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重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已突破30%,但16年来一直徘徊不前,直到2003年也仅为32.28%。 相似文献
8.
9.
正投资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项目是投资的载体,后劲的表现、发展的标志。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把抓投资、上项目作为稳增长、促发展的关键抓手,全力抓好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力求抓早、抓快、抓狠,迅速掀起投资和项目建设新高潮,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13年,广西建立了自治区四家班子和两院领导联系重大项目(事项)制度,重点推进45个建设规模大、投资强度高、拉动力强的标志性重大项目(事项)和20个旅游重大项 相似文献
10.
11.
12.
全面贯彻"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安全保障,创造良好环境,推进产业发展,着力试点示范,实现重点突破"的原则,推进浙江云计算中心(平台)建设,完善云计算产业链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衡量一个区域核心竞争力与发展潜力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升浙江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各地积极响应,高技术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产业规模扩大、研发投入增加、产出效果显著,有力支撑了两富现代化浙江建设,但同时也存在整体实力、行业结构、创新能力弱于领先省份等问题,影响了高技术产业对产业升级的拉动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一、甘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 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作为一个内陆省份的甘肃,如何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一位关心西部开发的人值得深思研究的课题。国际的竞争是科技竞争。甘肃要有全国大市场的战略眼光,必须结合省情,准确地把握国家实施西部开发的战略部署给甘肃带来的历史发展机遇,选准开发的切入点,为加入 WTO奠定基础,积极引导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甘肃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点是“积极引进,自主创新,相互渗透,实现转化”,包括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以高新技术形…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我们就加快发展我省个体私营经济的问题进行了调研。这中间,发展乳品产业也是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一部分,因此,先后同省农牧厅、省家畜繁育中心、省奶业总站,兰州好为尔乳品有限公司、兰州乳品厂、段家滩奶牛场、临夏州、兰州市、定西等单位、部门、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了学习、座谈研讨。我们深深感到,我省乳品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蕴藏着难得的发展商机。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把我省乳品产业培育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带动我省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经济发展,不仅必要,不仅可能,而且紧迫。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和"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建设,浙江省着力推进"健康浙江"战略研究.2011年,省政府第81次常务会议把"健康浙江"发展战略研究列入重点推进工作.201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制定实施"健康浙江"发展战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制定实施具有浙江特色的健康发展战略,积极落实国民健康行动计划."2013年初,省政府层面"健康浙江"发展战略研究形成特色成果.本课题研究认为,实施"健康浙江"发展战略要事业和产业"两条腿"走路,要构建"健康事业"与"健康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由此,本课题就健康产业发展思路做了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张登义 《沿海经济(江苏)》2000,(8):13-13
随着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尖锐,海洋的合理开发利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又一取向。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中国,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事业的协调发展,必须有海洋科技特别是海洋科技创新研究体系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