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力行业投融资态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已经全面启动,五大发电集团、两大电网公司已挂牌成立并开始运作,奠定了厂网分开的全新格局。发电环节推向了市场,电源建设投资将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电网建设投资将按公司化进行运作。金融市场的市场化的进程也很快,电力企业将更多地采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多样化融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生产力配置和管理体制调整两个角度,对中国电力工业提出“加快跨区联网,构筑统一市场,实现竞价上网”的思路。并在充分肯定全国联网的基础上,提出以非均衡论、大循环论、有限竞争论作为国家电力公司存在的三大理论基础。进而对国家电力公司摆脱纵向垄断,实现厂网分开,正确对待省为实体,正确处理和五大电力集团的集分权关系等当前影响电力工业改革的重大问题提出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3.
<正>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电力市场化改革,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和难点又是电价改革。从2002年国家出台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5号文件开始,我国以电力市场改革为核心的电力体制改革已经实施20余年;2015年9号文启动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正在能源革命战略的指引下,加速推进能源转型的进程。可以说,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仍面临许多重要问题,其中,电价形成机制与电价政策选择等问题无疑是诸多改革问题的聚焦点。近期笔者拜读了长沙理工大学叶泽教授等所著《我国电价体系建设与电力工业发展战略转型研究》一书,深感推进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必须要进一步深化对电价体系建设问题的理解,相应地,电价改革也必须要有新的突破,而该书恰为推进电价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全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概括起来,大致从五个方面分析和提出了通过电力体制改革促进电价体系建设并实现电力发展战略转型的理论观点与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矿产勘查投融资的特点,并结合国内情况,总结我国未来矿业政策改革值得借鉴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业》2005,(9):77-77
英国的电力工业发生过两次重大的改革,第一次是二战结束后的电力工业国有化,这次改革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同时,电力工业的发展壮大不断增长国内煤炭的需求,工党政府在能源政策上也给予煤炭业积极的扶持。第二次是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以私有化为背景的电力工业市场化,这次改革导致了英国国内煤炭市场的严重萎缩。  相似文献   

6.
就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中,对政府管电职能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国电力发展的战略,今后20年要搞多少电,谁来编制全国电力规划,如何落实电力规划,如何保证不缺电,如何加快电价改革步伐,如何保证发电用煤供应,关于发展天然气发电问题,加快水电开发问题,取消供电工程贴费问题等十一个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十五”期间,我国电力工业建设和发展的成绩显著。一是电力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06年底发电装机达到6.2亿千瓦,发电量达到2.82万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年均增长10.1%,发电量年均增长12.8%,基本上满足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电网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截至2005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达到25.2万公里,变电设备容量达到8.7亿千伏安;  相似文献   

8.
巴西电力工业和电价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英 《电力技术经济》2006,18(6):23-27,47
文章在简要叙述了巴西电力工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巴西电力体制改革的起因、改革的法制框架和电力市场模式,介绍了巴西各环节电价形成机制情况,最后提出了巴西有关改革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能源产业市场化改革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lO年来,我国能源产业的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煤炭、石油、电力等行业在价格、投融资体制、企业运行模式、市场流通交易、财税政策等方面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这些成绩可以归纳为三大方面:一是初步形成了能源产业市场化运行的主体。自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行业政企分开工作不断深入,企业自主经营的机制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为了应付前所未有的投融资困局,我国房地产业开始了对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的探求之路。本文从房地产业资金来源入手,对当前房地产市场投融资环境做出分析,在综合探究基础上,试着为房地产业找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由来和国际社会为减缓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根据我国的能源资源的特点和我国电力工业的现状,参考权威机构的预测,计算了2010年和2020年我国电力工业的发电装机和发电量以及相应的 CO_2排放量。结合国际电力工业的新的动向,初步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对我国电力工业的长远发展可能带来的挑战。最后,重点分析了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清洁发展机制两个领域存在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西气东输”战略举措,分析了我国发展天然气发电所涉及的有关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纸蜂窝在我国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开发和不断改进、完善、提高,至今,纸蜂窝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开发,已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其间经历了风风雨雨,笔者颇有感慨.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地处长三角地区且经济发达,天然气资源已基本形成国产陆上气、海洋气、进口LNG等多元化的供应格局,但其天然气市场发展在国内仍处于中等水平.管道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居民气化率及天然气发电负荷率低于周边省份;终端配气价格较高,天然气相对可替代燃料不具有价格优势.近期国家颁布的天然气行业相关政策,涉及管网改革、市场利用及下游配气环节等多个方面,对浙江省天然气发展有着较大影响.浙江省天然气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建议重点发展政策推动领域,拓展天然气市场利用规模;降低下游城市用气成本,增加用户用气经济性;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推动天然气市场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当前我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外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必须加强我区稽核队伍建设,规范稽核工作程序,强化稽核工作职能,解决稽核工作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堵塞漏洞,维护职工权益,保证基金安全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中国石油行业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和利税总额分别较上年增长26.3%、35.8%、27.8%、18.2%和22.2%.油气勘探成果显著,储产量稳中有升.全年共生产原油1.84亿吨,同比增长1.7%;生产天然气585.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2%.一大批炼油和石化项目投产或启动,炼油和乙烯产能快速增长.全年共生产成品油1.82亿吨,同比增长4.5%,生产乙烯941.2万吨,同比增长22.2%.国家石油公司海外油气业务不断扩大,其他企业在海外石油领域的开拓也取得了突破.2006年,中国原油、天然气和成品油管道建设继续顺利推进,油气骨干管网基本形成.第一个液化天然气(LNG)试点项目--广东LNG项目一期工程投产并正式进入商业运行;福建和上海LNG项目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2006年国有石油公司进一步推进专业化重组整合,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可再生能源业务领域也加快了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7.
汪恕诚部长在中国水利学会成立7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我国水资源存在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其中水污染的问题最大、而且越来越严重,治理的难度也最大.“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四分之一,而水污染又破坏了有限的水资源,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正如汪部长所说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8.
世界能源发展已跨过煤炭进入了“油气时代”.世界典型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未来天然气将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发电和工业用能是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主要方向.与世界典型国家相比,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大,结构不合理,天然气利用水平较低,大气环境亟需改善.鉴于此,中国应大幅减少煤炭利用,大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的利用水平.随着国产气多元化、进口气多渠道格局的形成,未来中国的天然气利用具备了快速发展的资源基础.在能源消费总量和大气环境改善的约束条件下,预计到2030年全国天然气需求潜力为5800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天然气发电和以气代煤领域.为实现此目标,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天然气战略地位,明确天然气发展定位,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减少天然气供应中间环节,加快重型燃机等装备国产化,促进天然气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定宇 《国际石油经济》2012,(11):64-68,110,111
促进页岩气开发和产业发展是实现我国能源供应多元化、解决我国能源短缺的必然选择,是我国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文章结合近几年我国特别是重庆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分析了我国页岩气产业化发展的经济与技术可行性,指出当前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面临基础地质工作较薄弱、资源家底尚不清楚,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有待配套完善以及市场服务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针对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初期投入大、产出低、风险高的现状,建议加大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力度;加快引进和创新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及装备;创新页岩气管理方式;培育和构建页岩气产业化市场体系;加强页岩气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20.
There is little empirical research on how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function in innovation management, particularly during its critical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ition. This study explores and investigates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innovation management structure, procedures and functions by interviewing government R&D management officials 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 managers and users.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to industrial innovation practitioners and users of new steel products to solicit their perspectives on innovation policy issues.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urrent government innovation management procedures have received a tepid welcome from the industries. While there was general agreement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maintain some involvement in industrial innovation, opinions regarding just how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tervene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producers and users. Producers generally favoured more indirect government involvement.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