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家英国鞋厂和一家美国鞋厂的推销员同时来到太平洋某岛推销鞋子。上岛后,他们发现岛上的人竟不穿鞋子。于是,各自给本国鞋厂老板汇报。英国的:"这里的生意不好做,岛上人全都习惯赤脚走路,鞋子在这里根本没有市场。"便匆匆离去。美国的:"这回我们有大生意做了,这个岛上的人全都赤脚走路,还没有学会穿鞋子呢,这里市场潜力巨大,我将长驻此岛,留下来开辟市场。"后经美国鞋厂推销员的苦心诱导,当地人逐渐穿上了鞋子,终于唤醒了岛上沉睡的鞋子市场,美国鞋厂也因此狠狠地赚了一笔。常言道:事在人为。其实搞经营、做生意也是如此。上述事例就说明了这一点。面对同样的市场条件,英国鞋厂推销员被"岛上人不穿鞋"的观念所束缚,裹足不前,结果一"市"  相似文献   

2.
鞋子与桃子     
再说一遍那个著名的但是已被大家说烂了的商界故事:某老板派两个职员到非洲某地考察鞋业市场.回来之后,第一个职员沮丧地报告说那里没有市场,因为根本没有人穿鞋子;第二个职员的报告却乐观地认为市场形势大好,因为无人有鞋穿.结果后者获得提升的嘉奖.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小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一个制鞋公司,先后派了两名推销员去一个岛国进行市场调研.两个推销员回来后,一名汇报说该岛国的居民都不穿鞋,所以那里没有市场.另一名推销员则认为,正因为该岛国居民还都没穿鞋,所以这是一个值得开发的、潜力巨大的市场.卖鞋的碰到不穿鞋的,这恰恰是企业在开辟国际市场时,常常会遇到的情形--文化冲突.而两个推销员不同的思路,也正代表了企业处理文化冲突时的两种思路:改变自己抑或改变市场.  相似文献   

4.
你就是上帝     
这个世界有上帝吗,如果有,这个上帝肯定是我们自己。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人会来拯救我们。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谁,也是我们自己。要知道你主宰着你自己,你就是上帝。换个角度看人生的五项修炼》这本著作中提出来的心理概念,它是指一种植于人们心中的对周围及世界的看法及其采取的行动。思想决定行动,成与败、苦与乐往往始于一念之差。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非洲天气炎热,非洲人向来喜欢赤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人们都赤脚,沮丧不已:这些人都赤脚,怎么会要我的皮鞋呢,于是放弃了努力,失望而回。而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  相似文献   

5.
营销机会说     
20世纪中叶,英美两家皮鞋公司都派了推销员到太平洋的某个岛屿上开拓市场.几天后,英国的推销员给总部汇报说:"这里的土著习惯赤脚,不习惯穿鞋,因此这里根本没有市场."随即离开了那里.而美国推销员的看法正好相反,他给总部汇报说:"在这里的发现让我异常兴奋,因为岛上的人都是赤着脚,没有一人穿鞋的."于是美国推销员留了下来,成功开拓了这里的皮鞋市场.一样的机会,不一样的结果.可见,要想创造和抓住营销机会,就看你是否具有识别机会的慧眼和善于思考的头脑了.  相似文献   

6.
曾经有一个世界级品牌的鞋业公司,为了扩大业务,先后派甲乙两个调研员前去某孤岛国调查市场情况。甲回来,一见总经理就哭丧着脸说:“完了,彻底完了,那儿的人都不穿鞋。我们简直没有一点市场。”不几天,乙回来了,一见总经理就无比激动地说:“真是太好了,那儿的人到现在还没有人穿鞋。只要我们公司积极引导当地人穿鞋,那儿  相似文献   

7.
岛上的人穿鞋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不同的人对此又有不同的看法。据闻,40年代,一家英国鞋厂和一家美国鞋厂各派一名推销员到太平洋某岛上去推销鞋子。这两名推销员赴岛实地考察后,各自给本厂反馈信息。英国的推销员说:“这个岛上的人均不穿鞋,明天一早我就返回。”美国的推销员说:“棒极了,这个岛上的人都没有穿鞋子,潜力很大,我打算长住此岛。”后经美国推销入员的苦心开拓和诱导,终于唤醒了岛上沉睡的鞋子市场,赚了一笔可观的大钱。面对岛上人的赤脚,两名推销员的不同看法得出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个获得了市场,一个失去了市场。这得与失  相似文献   

8.
有一则小故事:甲乙两个鞋企业分别派出一名营销人员,到热带的一个岛上进行市场考察。当这两名营销人员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到达目的地时,他们发现这个岛上的人都赤着脚——这些岛民全都不穿鞋。于是,甲企业的营销员报告说,这里的居民就不穿鞋子,他们对鞋子没有任何需求,我们的产品不会有任何市场,不日我将返回;而乙企业的营销员报告说,这里的居民就没有鞋子穿,需求一旦被创造出来,我们的市场将广阔无比,我将留下来开拓市场。这则故事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到底应当如何认识市场、认识顾客?传统的营销理念告诉…  相似文献   

9.
有位推销员很想和某位企业家建立业务联系。他把名片递给秘书,秘书把名片拿进去。透过半开的门,推销员看见企业家把名片撕成两半,扔进了垃圾桶。秘书退了出来,告诉推销员,老板不打算见他。“那我可以把名片拿回来吗?”那个推销员问。秘书稍显尴尬,去向老板请示。老板递给秘书五分钱,并让秘书告诉推销员,很抱歉,名片被扔了。推销员不慌不忙,从钱包里拿出另一张名片,递给女秘书:“请将这张名片拿给你老板,并请告诉他,我的名片5分钱两张。”最后,他见到了老板,拿下了订单。这可以看做是一个励志故事。说的是一个人要取得成功,首先得具有明确的…  相似文献   

10.
有位孪师傅专做铺地砖的工作。一天一位公司老板找他做活,谈好价钱,签了约。回家后李师傅才发现这笔生意没算好价钱,做下去一定亏本。老板是个精明的商人,也算准了这个价钱对方应该不挣钱,所以就吩咐手下人要好好盯着,看他有什么高招,会不会偷工减料。不久地砖保质保量铺好了,老板很满意地付钱,李师傅接过钱,一句话也不多说就走了。老板觉得纳闷,就把李师傅请回来,问道:“我想请教你,你的生意究竟是如何做的,竟然如此高明?  相似文献   

11.
启事     
有两个业务员到非洲卖鞋的故事,大多数人都听过。一个业务员认为非洲人不穿鞋,根本没市场;另一个却认为非洲人没鞋穿,市场大的不得了。还有一个新版本:两个业务员到非洲去卖鞋,因人生地疏,乃结伴同行,却迷路走入丛林,累得坐下休息。忽然,一头饥饿的狮子正逼近他俩,眼看要  相似文献   

12.
语言交流是营销活动的开端,这个头开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营销的成败。一般说来,说话恰到好处。会拉近与客户的距离,生意就可能做马。一位营销人员到一家商场推销产品,接待他的是商场副经理:对方一开口,这位营销人员马上说:“听口音你是北京人。”  相似文献   

13.
报载,日本的一位顾客在商场买了一台洗衣机,回家一试,竟没有任何动静,便气呼呼地打电话到商场,很快商场老板就驾车到了.一进门见到顾客便说:"恭贺您中奖!"顾客一愣,老板连忙解释说:"我们在这一批洗衣机中特备了一台不良洗衣机,专为中奖者预备的,恭贺您成了幸运的获奖者,现奖给您洗衣机一台,外带30万元奖金."这位顾客获奖后喜出望外,四处游说,广为宣传,这家商场的生意因此而日渐红火.  相似文献   

14.
营销人多熟悉这个故事。有一家鞋厂,为了开拓市场,派一名销售员到非洲一个孤岛上进行市场调查,那名销售员到达后,发现当地人都没有穿鞋子,于是给老板发电报说:这里的居民从不穿鞋,此地无市场。  相似文献   

15.
关注中非发展的人会发现.在4月份胡锦涛主席和6月份温家宝总理出访非洲期间.一位黑肤色高个子说着一口流利汉语的非洲人.曾两次被邀请到中央电视台做有关非洲的节目。这位中文名字叫阿登姆的非洲人,在中非问题上之所以被媒体所关注,是因为他为许多渴望与非洲企业建立合作并有意进入非洲市场的中国企业架起了一座桥梁——和他的中国合作人丁锐合资成立了“阿非可塞(北京)商务顾问有限公司”。当记者拨通他的办公室电话时.他的员工告诉记者:“我们也好几天没见到董事长了.他被聘用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帮忙去了……”显然.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他更忙了。  相似文献   

16.
"没有能力买鞋子时,可以借别人的,这样比赤脚走得快." "做商业是十分简单的事.它就是借用别人的资金!"小仲马在他的剧本<金钱问题>中是这样说. 是的,做老板和商业就是这样的简单:借用资金来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是一条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7.
苦难的童年 霍英东原籍广东省番禹县,1923年5月 10日,出生于香港一个水上人家。祖父霍达湖,曾拥有大风帆船,来往于省港澳之间,从事货运生意。但当霍英东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家境已相当困难,全靠父亲租船驳运货物维持生活,入息不多,生活艰辛,他们全家穷得连鞋都穿不上,无论寒冬酷暑,都是赤脚行走。有一次过旧历年,他父亲第一次穿双新鞋上街,在小摊档把鞋脱了,蹲在凳上吃粉,吃完双脚落地便走。回到船上,才发现竟然没有把鞋穿回来,因为向来没有穿鞋的习惯。 那时没有天气预报,水上人家生命毫无保障。霍英东的两个…  相似文献   

18.
<正>在美国有一间鞋子制造厂。为了扩大市场,工厂老板便派一名市场经理到非洲一个孤岛上调查市场。那名市场经理一到达,发现当地的人们都没有穿鞋子的习惯,回到旅馆,他马上拍发电报告诉老板说:“这里的居民从不穿鞋,此地无市场。”  相似文献   

19.
琴心 《成功之路》2012,(6):36-38
与日商做生意。发现“丁香鱼金矿” 陈善平,1954年出生在浙江瑞安。瑞安濒临东海,拥有海岛98个,鱼类资源非常丰富。28岁那年,他突然明白卖鱼比捕鱼更赚钱,于是就在市场上做起了水产生意。有一天,他得知厦门一家公司有一批水产想要降价处理,而这批货正是温州市场急需的。便连夜筹措40万元,赶到那里和对方的老板洽谈。  相似文献   

20.
在生意场上,我们常见这种情形:同样的地域,同样的市场环境,同样的产品,不同的人去推销,结局迥异。有的推销员很快把货推销出去了,有的却怎么也推销不出去。为什么? 原因当然较为复杂,但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推销员的弱点不无关系。如以下几种特点的人十有八九干不好推销工作,他们干营销,往往会沦为业绩不佳者,乃至成为生意场上的“败兵”。 1.不以推销为荣者 这种推销员认为推销是求人办事,因此在对待顾客的态度上运用“乞求”式的方法,一旦失败就产生自卑感。可是他们很少想一想:国际上众多的百万、千万富翁,不都是终生从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