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期物价上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货膨胀压力在进一步加大。本文选用了2007年-2010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货币供应量M0、M1、M2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研究,验证近期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具体关系。综合运用协整分析、因果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来揭示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长期均衡及短期波动关系,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M1、M2变化是通货膨胀率变化的重要原因。通过调整M1、M2,能够有效控制物价水平的上涨。  相似文献   

2.
通货膨胀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适度的通货膨胀可能为经济带来积极影响,但持续的高速通货膨胀会对一国经济社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近年来,我国政府多次尝试通过货币政策控制通胀但效果并不十分显著。本文选取了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广义货币供应量(M2)、消费者信心指数(CCI)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月度数据,通过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分析,对通货膨胀现象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得到结论,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货币供应量并不是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而消费者信心指数等因素是通货膨胀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我国1978年至2011年的年度数据,通过建立和估计门限回归模型考察通货膨胀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年度通货膨胀率低于6.07个百分点时,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向的;当年度通货膨胀率超过6.07个百分点时,通货膨胀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负向的。当前中国正经历一轮通货膨胀,因此,货币当局要采取各种手段使得通货膨胀率控制在恰当范围内,从而保持经济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周生强 《现代经济》2007,6(9):114-114,98
央行发布的8月份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07年8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8.72万亿元,同比增长18.09%,增幅较上月低0.39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1.15个百分点。但同时,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4.10万亿元,同比增长22.77%,增幅较上月末高出了1.8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在当前全球通货膨胀背景下,现行货币制度所面临的挑战,结合货币制度的历史演进,讨论了货币制度的选择问题。通货膨胀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基础货币或者说国际储备货币从380亿美元激增到今天超过9万亿美元,增速超过200倍,而实际经济增长不到5倍。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在1990年的时候为。  相似文献   

6.
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研究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国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生产者价格指数、汇率之间的关系,所得结论为:我国的高通胀主要是由货币供应量过多和国外价格因素的传导引起的,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对通胀影响有限,通胀越来越表现出"输入型"特点;生产者价格指数作为通胀的先导性指标,在我国反映得并不那么明显;货币政策对于控制通胀有较好作用,但这种作用有大致6个月的滞后期。  相似文献   

7.
货币超发还是输入通胀?——基于MS—VAR模型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固有的内生性使得采用单方程分析不可避免会产生偏差。本文运用MS—VAR模型并利用2001年1月~2011年12月月度数据对我国通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高通胀水平下货币供应量、石油价格波动以及国内需求和通胀预期对价格水平均会产生正向冲击,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于价格水平的累计冲击响应效应为负;(2)相对而言,货币供应量变动对于通胀水平影响最大。(3)货币供应量上升太快是我国2007年下半年来物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与汇率变动以及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等外部冲击因素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8.
在考虑汇率波动、货币供应量,以及外部冲击与通货膨胀交互效应的情况下分析中国通货膨胀非线性路径转换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汇率波动、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环境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而国际石油价格冲击与通货膨胀环境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2)高通货膨胀环境下汇率波动(升值)对于通货膨胀路径衍化主要产生两种效应:抑制效应和交互效应。抑制效应会使得人民币升值从而抑制通货膨胀;而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环境的交互效应会促使高通货膨胀路径自我衍化从而加速通货膨胀。(3)高通货膨胀环境下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交互作用使得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相对于低通胀环境会被放大。  相似文献   

9.
2004年全球经济全面复苏,出现了高增长。据世界银行2004年11月16日的一份报告预测,2004年全球GDP比上年增幅将达4%,比上年高l、3个百分点。美国、日本增幅分别达到4.3%,分别比上年高1.3和1.8个百分点。美国尽管经历了就业增长低迷、双赤字以及能源价格急剧上涨等多重影响,但经济增长仍很强劲,目前通货膨胀率已达3.4%。美联储已连续5次升息,将基准利率从1.0%上调到2.25%,以预防通胀威胁。2004年日本经济发展经历了先喜后忧,  相似文献   

10.
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弗里德曼假说。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减缓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同时我国的经济增长加剧了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货币供应量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货币供应量变动能够引起我国经济增长的变动,而且我国经济增长的变动能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比狭义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可以发现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过多的流动性带来通胀的预期.随后通过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了在18个月内,广义货币供应量对消费者价格指数有较大程度的正的影响.之后建立的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也得出了中国的物价波动较大程度上受到货币政策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曾汝祺 《现代经济》2007,6(10):77-79
2007年以来,我国物价上涨进入了2002年以来的第二个上升期。第二季度CPI(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3.6%,比第一季度加快了0.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了2.2个百分点;第三季度继续加快,特别在7月和八月CPI增长攀升到了5、6%和6.5%的相对高位。GDP平减指数在6月份已经5%左右,超过了一般认为经济高增长能承受的3%~5%的范围。本文针对2007年上半年的通货膨胀指标继续攀升与社会对未来发生通货膨担忧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和对中国控制通货膨胀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长期国际收支顺差导致外汇占款不断增加,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外汇占款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基于VAR模型及格兰杰检验,选取2003年1月到2012年6月的月度相关经济数据分析外汇占款、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发现外汇占款和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具有较显著影响,但二者均小于物价指数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度,而且货币供应量要比外汇占款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滞后大约一年。使用格兰杰检验验证外汇占款不是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而是外汇占款增加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而货币供应量增加引起了通货膨胀水平的提高。外汇占款与通货膨胀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该结论对于通过管理外汇占款控制通货膨胀水平具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宏观政策     
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措施经济增长率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2%;外贸进出口总额力争有所增长;中央财政赤字控制在3098亿元以内;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3%左右,现金投放不超过1500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货币政策对进出口贸易的传导途径分析 2009年中国GDP同比增长8.7%,中国经济虽然失去了以往的较高增长率但也实现了8%以上的增长,这些成绩主要来自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中国也顺应世界的大潮流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27.68%,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32.4%,是16年来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高达103.6万亿元的我国广义货币(M2)不仅远超欧关等国的货币存量,且增速大大超过国内GDP。而M2的大幅放量增长主要由我国经济成长模式即政府投资模式和出口贸易模式所引致。由于人民币的非国际化,M2的堆积不仅可能酿造出恶性通货膨胀,而且会扭由我国的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减弱和锁控流动性泛滥的风险,必须强化财政预算约束,撑大实体经济的利润半径和激活内生性消费动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方法,利用1996年1月到2010年3月的中国样本分月度数据,对货币供应量、资产价格与物价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在检验方法上,本文使用了单位根、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流通中现金M0为平稳数据,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上证指数和CPI都是一阶单整变量。CPI和M1、上证指数和M1的Johanson检验均显著,说明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与上证指数的增长、CPI的增长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这也与大多数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相一致。在货币供应量与资产价格的因果性关系方面,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增长与资产价格的关系甚为紧密,两者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从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指数的因果关系看,两者之间存在CPI到M1的单向因果关系,这与目前的大部分研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在检验出货币供应量M2为I(2),实际产出为I(1)之后,再用一个只包含M2的增长率、实际产出两变量的二元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来研究1962-2002年期间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一次永久性变化对实际产出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国存在Tobin效应,即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的一次永久性增加使实际产出增加,货币长期超中性不成立。  相似文献   

19.
一、总量态势 今年上半年,GDP增长9.6%,CPI上涨5.4%,其中6月份上涨614%,经济运行呈现高增长和高通胀的态势,从现有情况看,通货膨胀有可能成为长期趋势。  相似文献   

20.
1998年以来,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每年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增长,但“渗漏”到股票市场的资金大量增加,且其增长速度远高于M0、M1、M2的增长速度。如果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渗漏”到股市的资金将对货币供应量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股票市场已成为影响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股票市场对M1的影响与GDP对M1的影响已经相差无几,这表明股票市场的货币需求极大的影响到货币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