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住区会所发展历史较短,却已逐渐成为许多商品住宅小区的必配品,对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促进邻里交往等有重要意义,但当前会所的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本文试图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反思当前会所面临困境的成因、对策,使住区会所能回到良性发展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2.
以满洲里市住区作为研究对象,从休闲活动和休闲空间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并通过类型、特征、现状和策略四个方面对满洲里住区休闲活动及其空间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将其建设成为可持续的休闲住区,满足居民对日常娱乐健身活动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孙峰 《城市建设》2010,(4):18-18
以满洲里市住区作为研究对象,从休闲活动和休闲空间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并通过类型、特征、现状和策略四个方面对满洲里住区休闲活动及其空间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将其建设成为可持续的休闲住区,满足居民对日常娱乐健身活动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集约用地的发展趋势下,高层住区日益成为大中城市的主流居住模式,本文通过对高层住区环境景观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探索解决策略,为今后高层住区环境规划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集约用地的发展趋势下,高层住区日益成为大中城市的主流居住模式,本文通过对高层住区环境景观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探索解决策略,为今后高层住区环境规划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快速的城镇化产生了很多城市问题,热岛效应就是其中非常严重的一个方面,由于我国对室外热舒适研究较少,许多城市公共空间在设计时对热舒适问题考虑不够,造成用地浪费.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ˉ32%.对调节城市温度将发挥重要作用.为了阐述住区公共空间热舒适研究的必要性,对北京地区100个住区公共空间热舒适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包括:住区公共空间营建存在的问题、建成后的热舒适状况、人们的主观感受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绵延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是建立在深厚的邻里和血缘关系上.这几十年受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通讯手段的冲击,传统意义上的邻里交往空间逐步消退.本文对当前住区邻里关系淡漠、社区缺乏活力等现状,结合老人交往空间的重要性和老年人交往特点,提出老年人户外空间的人性化设计要点,旨在创造有利于老年人交往的住区外环境,希望借此改善和带动整个住区的邻里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引发了人们对公共健康深层次的思考。为了解武汉市居民对住区绿地景观与公共健康关系的认识、疫情前后住区绿地使用变化,以及对住区绿地健康景观建设的建议,2020年7—8月课题组开展了针对上述问题的调研。筛选武汉市2020年2月居家隔离期间15个首批“高风险”小区作为样本,采用“线上问卷+线下观察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方法,发现:1)疫情前后,针对居民使用住区绿地的“频率”和“时长”,选择“增加”与“减少”的人数相当,与“无变化”人数比例近3:3:4;2)超半数居民解封后在住区绿地停留15min以上;3)住区绿地健康景观提升主要依托“绿地植物应用”和“健身设施及场所建设”;4)居民相对更喜欢开花的园林植物,并表现出了较明确的关于植物颜色、香型等的偏好。建议住区绿地健康景观应“关注住区弱势群体”需求,增加居民“全健康”效益,鼓励公众参与。最后指出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住区绿地健康效益有待全社会的关注和智慧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城镇住区概念规划进行研究,以平潭县城为例,提出通过SWOT分析和城镇居住用地定级技术的有机结合,合理制定城镇住区概念规划,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住宅与住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是介于城市与家庭中间的两个层级,其物质能量代谢并非是家庭代谢在不同尺度上的集合,而是有着自身鲜明的层级特点。设计城市住宅和住区代谢分析的研究框架和指标体系,可用于对住宅和住区的代谢过程与代谢特点进行标准化的系统性分析,为定量研究和评价城市住宅与住区的代谢状况提供依据。在明确了现代化住宅和住区代谢研究边界的基础上,阐明了城市住宅和住区代谢的物质能量过程,建构了城市住宅和住区代谢的研究框架,并对划分的"城市住宅物质代谢""城市住宅能源代谢"和"城市住区物质代谢""城市住区能源代谢"四个子框架进行了深入分析,设计了城市住宅和住区代谢的描述性指标体系,并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针对研究框架和指标体系在未来的迭代更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住区规划的理论研究从物质功能主导转为人居环境和社区情感,对社会、文化、心理等的"深生态"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分析城市生态住区建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现阶段我国城市生态住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自然生态的基础之上,还应具有独特、丰富的人文生态,凸显人文内涵是城市生态住区建设的必要前提。同时,文章以人文生态的内涵为出发点,探讨了人文生态理念下的城市生态住区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人们对城市住区的环境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气候和认知方面的原因,开发商和设计人员在寒地住区环境的设计和建造方面还存在很多误区。本文从寒地住区的使用现实入手,分析了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住区中生活的老人、儿童、青少年、成人等不同群体.提出了环境设计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对于满足我国当前住房需求,房地产业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如何在90平方米有限的面积内做到舒适的居住环境?建筑方案设计的地位更加重要.本文将从住区规划布局、单体设计和户型设计三个方面分别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供热管网是村镇集中供热系统节能运行的关键部分。本文分析了村镇住区供热管网的特点,对村镇住区供热管网节能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我国住区会所当前出现的问题,从"建筑是人文的表现"的观点出发,提出住区会所设计必须体现人文理念的新思想,使会所设计既科学、系统、合理、完善和规范,又顺应人性、撒播人情、和谐人际、昭彰人伦和弘扬人文,真正成为居住人全面发展的舞台.  相似文献   

16.
快速的城镇化产生了很多城市问题,热岛效应就是其中非常严重的一个方面,由于我国对室外热舒适研究较少,许多城市公共空间在设计时对热舒适问题考虑不够,造成用地浪费。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对调节城市温度将发挥重要作用。为了阐述住区公共空间热舒适研究的必要性,对北京地区100个住区公共空间热舒适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包括:住区公共空间营建存在的问题、建成后的热舒适状况、人们的主观感受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住区会所现状问题为切入点,寻找其与公共服务设施两者关系。通过上海会所营销住区与各级商业中心可达性比较。面上考察住区会所建设与设施的空间关系特征;通过不同区位会所纠纷住区实证,从点上验证住区会所矛盾与设施供需特征关系,分析现实困境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困扰全球的低收入住区治理中,土地的开发利用、产权及增值收益的分配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文章首先通过国内外文献回顾,构建出低收入住区土地运作的理论框架;通过实践回顾,总结国际上低收入住区治理的难点;并对低收入住区土地问题进行国际比较得出中外土地制度的差异。基于辽宁棚户区改造土地成功运作的经验,文章认为,政府让利于民的土地收益分配方式是解决低收入住区问题的前提,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灵活土地运作模式是解决低收入住区土地问题的关键,统筹规划土地资源是土地运作成功的保障,保障民权为本是低收入住区治理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许光秋 《城市建设》2009,(11):186-18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作为与居民居住行为密切相关的生活空间环境,对居民的日常居住行为及其社会心理的影响日趋重要。本文介绍了住区园林景观环境设计的内容,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住区园林景观环境的一般性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城市中老旧住区面临的雨洪灾害日益严重的问题,梳理国内外有关承洪韧性的相关研究,探讨承洪韧性的内涵与作用,建立了城市老旧住区雨洪管理影响要素与承洪韧性的关联框架。根据城市老旧住区的基本特征和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提升可浸区百分比、提升雨水贮存率,以及提升雨水利用率等方面提出了基于承洪韧性理念的城市老旧住区更新策略。再以天津川府新村为例,针对该住区现状存在的雨洪灾害问题,模拟验证了相关策略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