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80年代中期以来的经济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成熟化,韩国的经济增长从高增长缓慢地转向稳定增长。从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变动趋势看:70年代为9.3%、80年代为8.0%、90年代上半期(1990-94年)为7.6%。零售物价的平均上涨率为:70年代15.1%、80年代8.1%、90年代上半期7.0%,总的变动趋势趋于下降。(请参看第一表)  相似文献   

2.
如果我们观察自2003年以来经济增长与通帐的运行轨迹.到目前为止可以说已经发生了3次转变.2003~2006年是高增长、低通胀.4年平均的经济增长率是11%,CPI年均上涨率是2.1%,这是第一阶段;2007年经济增长率为11.9%,通帐率上升到4.8%,开始转入高增长、高通胀,这是第二阶段;2008年幸月以来,通帐率最高已达8.7%,经济增长率则出现了走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影响物价偏高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思考宋绍华我国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到1993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9.3%.年均物价上涨率为6.4%.而进入1993年以后,物价上涨率明显增高。1994年第三季度的商品零售物价分别比上年同期逐月增长为21.4%、23....  相似文献   

4.
1995年,澳大利亚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在3.7%,原定增长率为4—5%;通货膨胀率为5%左右,原定为2%。总的看,澳经济相对稳定。 1995年澳大利亚科技领域的重要事件有: 1.新建10个合作研究中心(CRC) 自1990年5月开始实施合作研究中心计划(CRC计划)以来,已建成61个CRC。新建的10个是:土地评价与矿业开发;热带草原的持  相似文献   

5.
(一) 急刹车的世界经济 2001年的世界经济用粗线条来加以勾划,可以说是从90年代初期的停滞后,经历了十年的中期经济循环又出现停滞局面。 90年代初,以海湾战争(1990年)到苏联解体(1991年)期间世界政治局势的混乱交错其中,美国经济出现了衰退形势(1990-1991年几乎均为零增长),欧洲共同体地区经济也呈现衰退形势,日本经济进入“泡沫经济”破灭过程之中。结果,1991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为1.4%。  相似文献   

6.
(一)“过热”与“过冷”是相对地比较而言的。从经济增长率来说,前三年(1988—1990年)由于治理整顿的关系,经济增长率只有5.4%,后三年(1990—1992年)的高速增长达到10—12%,这乃是对前三年低速增长率的纠偏,重新恢复1984——1988年的平均年增长率11.5%的水平,这不能说是“过热”。由此可见经济增长率是有一定的规律性,这就是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经验证明,之所以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长期的高速增长,但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增长率有所差异。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到1992年,中国开始了经济起飞,经济增长由停滞进入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迅速提高到9%左右;而在推动市场化改革的1992-2002年期间,年均经济增长率提高到10%左右,  相似文献   

8.
福建能源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榕 《发展研究》1998,(8):22-22,27
进入90年代以来,福建逐年能源消费增长速度都低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见表1),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均小于1。1990年~1996年,福建能消费年均增长率为8.3%,比1981年~1989年的能源消费年增长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纳入教育人力资本因素,构建了刻画人口增长率和人口抚养比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并使用中国29个省区1990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发现:人口增长率和人口抚养比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从而说明计划生育政策通过控制人口出生率降低了抚养比和人口增长率,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因此,至少对我国经济增长而言,计划生育政策功不可没,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0.
吴骏  余燕  杨声 《经济问题》2007,332(4):94-96
首先对日本、德国、美国和东亚国家货币升值对各自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国际比较,然后对1990年后日本经济增长率大幅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目前中国的经济与1990年代的日本经济存在巨大的差异,人民币适度升值不会引起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大幅下降,人民币升值应遵循主动性和渐进式原则.  相似文献   

11.
将Greenwood-Jovanovic(1990)模型扩展到股票市场、保险市场和信贷市场三个领域,通过扩展的Greenwood-Jovanovic(1990)模型能够更全面探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太显著,三个市场中仅有信贷市场由于高储蓄拉动,促进了经济增长,在金融业中银行业仍占主体地位;而股票市场和保险市场由于发展相对滞后、规模相对较小,对经济增长没有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投资与GDP的比值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说明我国的投资效益低下。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的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几个原因使我们可能对澳大利亚经济增长率感兴趣,最重要的是较快的经济增长将降低失业率。的确,许多关于短期行为和经济管理的政策讨论都与经济周期中的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有关。以后的章节将详细分析这些重要的经济增长短期方面的问题,本章重点在于增长的长期趋势:一个经济周期中的平均增长率是比另一个周期高还是低?为什么?我  相似文献   

13.
在通常的经济分析中 ,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因此 ,我们也从 GDP开始 ,评估河北省经济增长统计数据的质量 ,并就各产业对河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近年来 ,由于经济增长的偏差 ,而使全省经济总量 (GDP)出现数十亿元的“水分”;三次产业中 ,第三产业的发展有悖常规。一、可比价 GDP的测算对可比价 GDP的测算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方法 1:基于 GDP增长测算方法此法以某年为基期 ,根据可比价 GDP增长率直接测算可比价的 GDP。本文以 1995年为基期 ,设GDPt为 t年按 1995年…  相似文献   

14.
1996年世界经济平稳发展、运行良好,总体形势好于1995年,预计1997年将保持较强增长势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199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8%,高于1995年增长3.5%的水平,199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可达4.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和预测,1995、1996和1997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1%、2.3%和2.5%.美国经济实力回升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从1993年到1996年,美国经济持续4年增长,年均增长率达2.6%;失业率从1993年1月的7.1%降至1996年9月的5.2%,4年来增加了1070万个就业岗位;联邦财政赤字从1992年度的2904亿美元降至1996年度的1090亿美元,4年来减少63%;劳动生产率(非农业部门)从1993年的0.2%提高到1996年上半年的0.9%;出口大幅度增加,1993年增长3.7%,1995年增长14.6%,1996年头7个月增长7.8%;通货膨胀率继续控制在3%以下的低水平.预计1996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可达2.6%,高于1995年2%的增长水平.美国从80年代初开始的经济政策大调整已见成效,并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摆脱了“滞胀”困境,走上了低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经济持续增长;从后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在全球竞争力提高,美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竞争力最强的国家.美国经济中仍面临平衡预算、社会福利机制改革和外贸逆差等问题.但是,美  相似文献   

15.
基于DEA-Malmquist方法构建城市群经济增长方式界定模型,对1990—2014年中国城市群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判定分析。研究发现:(1)1990—2014年中国城市群经济增长可划分为四大阶段,包括1990—2000年的粗放增长期,2000—2004年的绝对粗放增长期,2004—2006年的粗放增长期以及2006—2014年的波动增长期,2014年中国城市群生产率增长率占经济增长率的比重达到0.65,处于集约增长阶段。(2)中国城市群经济增长方式在空间上可划分为集约型、粗放型及绝对粗放型三种类型,经济增长集约型城市群主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粗放型城市群主要位于中部及东北地区,绝对粗放型城市群均位于西部地区。(3)技术进步是东部沿海城市群的主要经济增长来源,而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城市群,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4)中国城市群经济增长方式与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呈强相关,随着城市群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方式会逐渐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6.
2006年的回顾一、尽管原油价格高涨,2006年的世界经济仍然取得高增长去年(2006年)的世界经济在2005年以来的原油价格暴涨的影响之外,又加上有禽流感的困扰,经济形势稍有暗淡,但其增长率预计仍会继2005年的5.3%(实际增长率。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主要结论 ○1995年江苏经济趋势与全国变化方向相同,但进入“绿灯”区运行的时间较全国晚,收缩平稳,呈现在平稳回落中保护高位增长的格局。 ○江苏经济正在形成持续快速增长,波动幅度降低,经济波动向增长波动转变的高位增长新格局。 ○总供需模式、产业结构模式、经济运行的体制基础以及国内外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是构成江苏经济高位增长格局的主要支撑。 ○国家宏观政策、经济循环周期、国内市场和对外出口是决定1996年江苏经济增长率的基本因素。 ○1996年第二季度本启动的新一轮经济扩张将呈现启动缓慢、回升平稳、扩张期长的特点。 ○预测1996年江苏经济(GDP)增长率为13-15%,物价上涨率为11-130。 ○制订江苏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思路必须以保持领先于兄弟省市的相对速度为基点。 ○实行奋力扩大国内市场和对外出口、增加“瓶颈”产业供给以及充分利用改革资源三项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18.
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由于没有现成的计算模型,在此,借用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G=S/KI(G为经济增长率,S为储蓄率,KI为加速系数),在计算教育投资的贡献率时,用教育投资率(ED;=ED/Y_(t-1))替换储蓄率,得出因教育投资增长而带来的GDP增长。对哈罗德-多马模型进行上述替换: G_(ed)=ED_i/KI=(ED/Y_(t-1))/[I_(t-1)/(Y_(t-)Y_(t-1))]=G·(ED/I_(t-1)) 上述公式中,G_ed表示教育投资实现的经济增长率;YI、Yil分别为 t年、t-l年的…  相似文献   

19.
<正> 改革开放十余年来,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由1980年的4470亿元(人民币)上升到1992年突破2万亿元,基本上是按10%左右的年均增长率高速增长。如果与日本1.956~1971年间所取得的高经济增长率相比较,两国在两个不同时期所取得的相同成果——即在较短的时期内使国民经济产生了质的飞跃。两国的经济起飞有很多相似之处,就其经济增长特点来说,可以说各有所长。但总的来说,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从质量上看要稍逊一筹。  相似文献   

20.
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理论界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本文以我国1980~2008年数据为基础,由货币供给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两者间的折线图及其两者间的交叉相关图分析,可知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的波动基本一致,而且两者之差的变化情况也比较稳定;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来定量地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到货币供给的增加是引起物价上涨的原因,反之却不成立.基于上述结论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定量地研究这两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修正影响力.另外,通过建立VAR(2)模型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当本期给货币供给增长率一个正的冲击后,货币供给增长率变化会在5期后对物价上涨率变化的影响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