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加强贷款用途的管理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银行不良贷款率高企不下是困扰我国金融业的老大难问题.不良贷款的成因,固然有其客观因素,但忽视对我国银行业自身原因的深层次分析,对提高我国银行业的信贷管理水平是十分不利的.要降低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必须从加强贷款用途的管理入手,向管理要效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金砖国家为例,考察银行业总体不良贷款率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扩展,运用D-GMM方法估算模型方程。研究发现:一是强化银行业市场竞争环境,优化银行业市场集中度有助于本国或本地区不良贷款率下降。二是前期不良贷款率对当期不良贷款率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三是稳定的金融市场环境有助于提高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四是提高非利息收入比重有助于强化资产质量,降低依赖利息收入的贷款产生不良的概率。五是规模较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低。规模较大的银行具有规模效应和管理优势,同时资产基数大也会降低不良贷款率。研究结果为我国有效管控不良贷款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3.
主要表现形式   (一)银行资产质量低下,大量的银行信贷资产存在配置无效或低效状态.截止2007年底全辖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比达25.48%,不良贷款绝对额居高不下,涉农机构产生了大量无效资产.近年来全市及涉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如下图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国银行业改革过程中混合所有制构建的阶段性成果讨论入手,考察混合所有结构变化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总结深化改革的方向。本文通过对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6-2013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民营大股东持股比率增加将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外资持股比率的增加将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会使银行不良贷款比率提高。而国有股、民营金融机构投资股及未流通法人股对银行不良贷款比率无显著影响。从以上实证结果本文认为,我国银行业未来在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可以大力加大民营资本的引入力度,适当规范国外"财务"投资者行为,积极引进有长期合作意愿的国外战略投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清收化解不良贷款成为国内银行业持续发展和应对挑战的基础.然而从基层银行清收化解不良贷款的情况看,尚存在许多具体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尝试分析基层银行化解不良贷款过程中存在的几个关系,努力探求基层银行化解不良贷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俞罡 《浙江金融》2012,(9):47-48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不断显现,部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的现象也在多个区域,尤其在以往经济和金融活动活跃的江浙地区表现突出。浙江省银监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759亿元,比年初增加267.7亿元,不良贷款率1.34%,比年初上升0.42个百分点。同期,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181.41亿元,比年初增加94.47.亿元,不良贷款率2.69%,比年初上升1.33个百分点。可以说,部分银行机构从不良贷款的"双降"到"双升",从系统内的"优等生"转变为"留级生",面临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的"双拐  相似文献   

7.
《银行家》2012,(12)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人们开始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问题格外关注,尤其是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双双上涨,引发了社会担忧. 那么如何看待不良贷款连续“双升”问题?不良贷款率连续上升是否说明银行资产质量劣变?此次不良贷款率连续上升的背景和原因又是什么?五级贷款分布、行业分布结构又呈现出什么样的复杂情况?银行风险管理部门又该做如何决策? 本期“特别关注”栏目特邀银行界的专家学者共同就以上问题进行解读、分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随着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自2003年以来持续"双降",然而,从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从原先的"双降"逆转为"双升"且持续至今,使人们不得不再次关注不良贷款问题。而银行不良贷款率是显示银行经营质量和一国金融体系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深入探究不良贷款增加的原因以及适时提出合理对策,对于减少银行不良贷款、促进金融稳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截至2003年末,我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2.44万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为17.80%。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16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0.36%,政策性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36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39%,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87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7.92%。另据统计,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每年处置不良资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从账面数据来看,中国不良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并不高,甚至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不良贷款率都在可控范围内。但进入2013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形势整体下行、工业企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应付账款坏账加重导致银行净利润增速放缓,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呈现抬头之势。上市银行年报显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2012年不良贷款总额接近3300亿元。除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最高的农业银行继续保持"双降"之外,工、中、建、交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均呈上升态势。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直接折射出中国经济转型的困境,不良贷款率在经济结构转型中持续暴露。  相似文献   

11.
俞罡 《中国金融》2013,(2):84-85
受经济短期下行影响,部分地区的一些银行出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的现象,尤其在经济和金融活动一向活跃的浙江表现突出。在不良贷款"双升"过程中,浙江银行业面临的企业担保链风险令人担忧,甚至部分银行机构出现了草木皆兵的"惧贷"。面对这一不利局面,银行应当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持续推进,银行业不良贷款加快暴露。本文以2012年3月-2015年3月的浙江省银行机构为样本,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浙江省不良贷款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指标、企业亏损面、贷款担保方式(互保联保类贷款占比)等三个指标对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率影响最大,且均呈正相关关系;信贷规模、投向行业集中度、贷款投向企业结构、多元化经营水平等指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也有显著影响。针对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通过首先构建了一个GARCH模型得到代理变量来测度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然后利用我国银行业2000年至2009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我国银行业信贷风险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当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时,不良贷款率显著上升,银行将收缩信贷供给,信贷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余额一直呈下降趋势,国内整个银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本文以宏观的角度,选取7个重要宏观经济指标,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宏观经济的波动对银行业信用风险的影响。同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使银行能够更好地应对如今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5.
正2011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该年前三季度上升0.1个百分点,致使担忧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的声音陆续增高。但通过对银行业的全景透视、不同类型银行的区别分析,可以发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已臻良好状态,不良贷款率不会进入"上升通道"。但同时要清醒认识,未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不会继续维持快速双降态势,将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面对诸多新的形  相似文献   

16.
2009年,我国信贷高增长引致未来银行不良资产大量积聚的潜在风险引起了各方关注。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发掘不良贷款存在的根源,对信贷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以更加全面的视角,从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宏观调控政策以及银行业运行情况等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影响因素。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素检验和脉冲响应模型对资产价格、固定资产投资、通胀率、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银行利润等指标与不良贷款率(或不良贷款余额)的因果关系、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和货币政策调整都是影响不良贷款变化的重要原因,而不良贷款率的变化对商业银行利润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银行经营特点决定了银行业的高风险性,外部面临着瞬息万变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内部面临着道德风险、操作风险等.我国银行业起步晚,半个多世纪里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金融文化尚未真正形成,风险高企,案件屡发,影响了资产质量.以至于国家不得不斥巨资剥离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充实资本金,注资为农信社置换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18.
《银行家》2012,(12):10-15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人们开始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问题格外关注,尤其是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双双上涨,引发了社会担忧。那么如何看待不良贷款连续"双升"问题?不良贷款率连续上升是否说明银行资产质量劣变?此次不良贷款率连续上升的背景和原因又是什么?五级贷款分布、行业分布结构又呈现出什么样的复杂情况?银行风险管理部门又该做如何决策?本期"特别关注"栏目特邀银行界的专家学者共同就以上问题进行解读、分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状况和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我国银行业在转轨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信贷风险,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且不良贷款率较高,损失类贷款比重较大,主要产生于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我国新一轮投资膨胀可能会造成银行不良贷款大幅上升,这些贷款风险可能会在今后几年内显现。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泡沫经济崩溃影响,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问题日益突出.在此后十余年间,日本政府不断完善不良资产处置法规和机制建设,建立破产金融机构处理框架,动用公共资金救助银行机构并对企业进行重组援助,直至2005年不良资产治理成效显现.得益于此间建立起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和风险处置机制,日本银行业不仅抵御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并长期保持了较低的不良贷款率.考察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成因、表现及解决方法,借鉴其经验教训,对于我国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