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测度——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徽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对1996-2011年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借鉴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镇化演进与土地利用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并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2015、2020年城镇化演进与土地利用耦合协调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96-2011年,安徽省土地利用与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得分均呈上升态势;城镇化演进与土地利用耦合协调度由1996年的0.4958提升至2011年的0.6682,年均值为0.5442,处中度耦合协调状态;2015、2020年耦合协调度预测值分别达到0.6985、0.7821。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规划约束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张礼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0):120-123
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是衡量城市土地利用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石家庄市城市土地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选取影响因子,建立适用于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通过功效系数法进行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及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的分项评价。通过分析石家庄市近年来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数动态变化及评价指标协调度的大小,发现石家庄市在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终为石家庄市进一步集约、高效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的发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5.
《价值工程》2015,(35):216-218
基于系统科学理论,建立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两者间的耦合模型,对恩施州1999-2010年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在1999-2010年,恩施州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而生态环境效益表现出在波动中逐步提高的态势。(2)整体上看,1999-2010年恩施州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关系处于协调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武汉市城市土地的用地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用地面积、效益、结构三个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土地利用的能力、水平、协调度和可持续利用程度。得出武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方面建立了佛山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RP法与变异系数法综合来确定各指标权重,对2000~2005年佛山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5年,佛山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呈逐年增长趋势,并且增幅越来越快;佛山市土地利用各分效益也都呈增长趋势,其中经济效益增幅最大,社会效益增幅居中,生态效益增幅最小。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8,(15):89-91
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恩施州土地利用效益及障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5年期间,恩施州土地利用效益呈现出在波动中稳定增长的趋势,土地利用效益经历了中级(2005-2011)和良好(2012-2015)两个阶段。(2)经济水平、环境质量、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效益影响较大。2012年以前,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最大障碍因子。从2013年开始,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是最大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9.
以功效系数法评价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反映,以咸宁市为实证分析对象,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功效系数法对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在时间序列上的发展趋势和相对提升幅度进行全面评价,结果表明:(1)2003-2012年间,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2)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发展趋势与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关联性;(3)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是提高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反映,以咸宁市为实证分析对象,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功效系数法对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在时间序列上的发展趋势和相对提升幅度进行全面评价,结果表明:(1)2003-2012年间,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2)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发展趋势与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关联性;(3)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是提高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公路货运量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数据为依据,结合产业结构变化,在货运量校核的基础上运用多项式回归模型、指数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开发区的货运量进行了预测.并选用多元线性回归预测的货运量值预测了货运车辆数.  相似文献   

12.
黄翠婷 《价值工程》2014,(18):176-177
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当前城市经济的增长点。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广州花都经济开发区为例,在数据调查研究基础上,在ArcGIS和遥感技术支撑下,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3个方面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对土地利用集约度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3,(24):7-9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着产业重新定位的问题,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阶段,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部分,其发展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什么要发展物流产业、物流产业的现状以及如何实现物流的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加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莫鸿  陈圻 《价值工程》2011,30(28):27-29
在物流竞争全球化以及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国与国之间的物流差异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建立。本文构建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中国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分析中国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因素,最后针对结果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当前,国家级开发区在政策上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发展空间也受到很大的局限,也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工业聚集区,在此背景下,区市合一、产城合一的模式应运而生。位于大都市郊县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对于县级市灵活自主的行政体制而言,其政策并不具有优势,需要充分利用县级市的行政体制和空间资源优势,利用国家级开发区的品牌效应而互补共生发展。以位于广州市郊县增城市的国家级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探讨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区市合一战略下的发展对策,为同类区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Bootstrap-DEA方法,测算了2010年全国622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土地效率均值仅为0.371,整体偏低,内涵挖潜空间较大;土地利用效率在不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规模递减效应,城市规模等级越高,利用效率越低; “土地招商”和“卖地财政”对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废除地方政府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垄断,充分发挥土地市场功能,盘活存量土地,是破除城市化面临的土地约束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开发区发展趋于成熟,开发区转型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被广泛研究的主题。由于功能与空间结构的差异,开发区的转型路径与城市中心区有很大的不同。基于经济转型是空间转型核心动力的认识,通过分析开发区经济转型的方向,探索空间转型的理论路径。并以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实例,具体分析其2002~2012年间的发展轨迹,判断其经济转型与空间转型的发展方向,进而提出合理的规划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阔  孙南竹 《价值工程》2010,29(33):137-137
入海口是沿海城市独享的特殊场所,对于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种拥有多河口的沿海城市来说,河口滨水景观特色及开发特色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从灰色关联模型人手,计算了2004-2009年天津市物流网络规模与区域经济的关联程度及协调度,表明物流网络规模各衡量指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各衡量指标的关联程度存在差异,其中第一、二产业产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物流网络规模关联程度较大,物流节点企业数量、公路、铁路营业里程、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关联度较大.物流网络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存在时间演化趋势,从2004-2009年均处于协调程度不断增强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