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蒋俊峰 《魅力中国》2014,(27):274-274
企业媒体是宣传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员工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平台。通过媒体舆论导向作用的发挥,可以凝聚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深化企业改革,建塑优秀文化,构建和谐环境,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特有的力量。同时通过构建企业媒体,对于提升企业形象和塑造品牌影响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日本企业环境经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世界上企业环境经营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从事环境经营首先要抛弃那种以前认为重视环境是增加成本的负面想法,树立通过与环境和谐相处寻求企业持续增长的新经营理念。从环境管理体系、环境会计、环境报告书和环境评价等几个方面看,日本企业对环境的关心程度越来越强。但是,由于地球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与环境相关的经营风险会进一步提高,导致对环境经营的社会要求持续高度化。这样,传统的环境经营接近了一个极限,"新环境经营"的出现推动了环境经营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传统的外贸企业的经营模式及其后果的分析, 指出生态和谐是外贸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进而从国家宏观调控和外贸企业微观调适两个方面重点阐述了促进外贸企业生态和谐的若干思考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企业社会责任之法学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是传统企业职能及企业经营观念,面对急剧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经济形势进行必要调适而发生的变迁。企业社会责任的发生原因、主要机制和发展趋势等问题在理论上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5.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和环境,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逐步提高企业集约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的一场革命,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也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有效手段,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最佳选择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企业和谐文化的提出入手,阐述了企业和谐文化的相关内涵,并从六个方面提出了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途径:坚持以人为本管理,激发员工创造意识;培育整体价值观念,不断超越追求卓越;营造宽松和谐氛围,创建高效工作环境;鼓励不断学习创新,加强组织内外交流;坚持诚信公平经营,努力打造企业品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哈佛大学的约翰·科特教授和詹姆斯·詹姆斯克特教授认为,在具有强力型企业文化的企业中,员工们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念,通过经理人员的积极协调和组织,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将会有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但是,这是在企业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经营环境的需求相一致的情况下才产生的,否则,这种强力型的企业文化甚至可能导致明智的管理者做出具有破坏力的行为,就会不断地削弱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能力。因此,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其经营环境的变化,并迅速做出反应,使企业的价值观念符合外界环境的变化,与之保持协调一致,以此规范、激励全体员工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和谐企业文化指的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长期过程中积累形成,并能够对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约束的企业管理思想的延伸。文章从落实以人为本,促进和谐企业文化的发展、提高企业主体的协作程度,凝聚好和谐企业文化、打造公平的工作环境,促进和谐企业文化的形成、强化和落实安全生产,提升和谐企业文化等四个角度进行了政治思想工作背景下和谐企业文化的建设的分析,为我国和谐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是企业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我们的企业粗放经营,主要依靠自然资源与劳动力成本等优势,实现经济增长,经济和社会效益不高。在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往往以破坏环境与资源消耗为代价,与社会和谐发展极不协调,企业缺乏永续发展力和国际经营核心竞争力。专家指出,我国已进人经济转型期,经济发展的高度融人全球化和高成本趋势明显,构建节约型企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抉择。我们应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战略高度,加快构建节约型企业,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中油七建公司在打好在手工程提高经营效益的同时始终坚定不移地实施化战略,努力构建和谐发展的企业环境。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能力是企业的生命基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而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源泉,是推动企业不断创新的关键动力。企业文化创新贯穿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企业文化创新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庞瑞芝  刘东阁 《南方经济》2022,41(9):97-117
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数字化与企业创新之间是否存在悖论,数字化是否必然促进企业创新?文章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通过构建数字化影响企业创新的理论模型,阐述了数字化通过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2008-2019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数字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化与企业创新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即当数字化低于拐点时,数字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而当数字化高于拐点时,数字化会抑制企业创新;异质性影响机制上,数字化对企业创新的倒U型影响效应在高新技术行业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行业以及吸收能力强企业、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数字化追赶型企业和后进型企业,数字化对企业创新的倒U型影响效应只存在于领先型企业中。数字化硬件投资与企业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但数字化软件投资却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文章拓展了数字化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可以为当前企业更好借力数字化提升创新能力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科技的创新投入实现技术突破。而资金支持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投入显得非常重要,既要推进社会资本投资,也要政府做好政策与资金的引导工作。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取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2015—2019年的数据来分析政府补贴、融资结构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对企业创新投入都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债权融资的抑制程度强于股权融资;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对创新投入具有抑制作用,而国有企业股权融资对创新投入并不会产生影响;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促进作用强于国有企业;政府补贴只会显著增强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对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而对国有企业不会产生调节作用。因此提出,政府在继续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补贴力度的同时,要建立客观高效的补贴对象筛选标准,极力避免筛选过程中的"产权歧视"问题;我国应当继续完善股权融资制度,强调长期价值投资理念,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的环境;银行应提供可灵活调整信贷周期的金融产品,并改进抵押贷款模式,降低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的贷款门槛;债券市场应多发行战略...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创新投入,而承担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根据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划分,即分别为货币资本层、人力资本层、社会资本层,系统地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所涵盖的三个层级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基于上市公司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分层影响着企业创新投入。其中,货币资本层社会责任和人力资本层社会责任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正效应,而社会资本层社会责任则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负效应。总体而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仍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提升。进一步对变量进行相对重要性分析发现,对于中小规模企业,人力资本层社会责任的履行是最为重要的,企业员工因素是企业创新投入提升的核心推动力。另外两个层面的社会责任履行,对于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要弱于人力资本层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健 《特区经济》2008,(5):301-302
本文分析了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推动,并与制度创新的作用相对比,得出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第一推动力的结论。本文分析了技术创新未能成为我国企业有效推动力的原因,提出了我国企业突破技术创新障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我国企业转型升级和R&D价值创造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企业高管的企业家行为与创新利润的关系。分析表明:现阶段企业管理层对创新重视不够,企业高管的企业家行为不足;当前企业获取创新利润的主要创新形式是开发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但是缺少在原材料的控制、组织创新两个方面的企业家行为;年薪+业绩挂钩、年薪+股权激励是当前企业高管愿意接受的两种创新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17.
徐扬  陶锋  韦东明 《南方经济》2022,41(8):113-132
作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载体,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对于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创新水平提升是否发挥有效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值得深入研究。文章利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显著提升了以发明专利申请数度量的创新数量及以专利知识宽度衡量的创新质量,具有明显的"增量提质"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促进作用在企业属于国有企业、高新技术行业和所处市场化程度更低时更为明显。影响机制发现,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于其能够为企业嫁接财务资源、发挥人才集聚和产学研合作效应。拓展性研究表明,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政策通过知识溢出发挥创新引领示范作用。文章对国家夯实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的成果,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e impact of an industry salary gap on corporate innovation is a topic that has attracted great interest. To enrich and expand research on this topic, this research aims to measure this imp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overnance eff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salary gap across industries significantly drives enterprise innovation at firms with higher agency costs. According to this result, reducing agency costs is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that drives this effect. In this way, this salary gap can drive enterprise innovation. Also, the results provide further evidence that the industry salary gap drives enterprise innovation. In addition, the driving effect of the industry salary gap on enterprise innovation is more significant in industries experiencing a recession and in enterprises with higher financial issues.  相似文献   

19.
周辉  田楠 《特区经济》2010,(7):303-304
本文从自主创新理论出发,分析了线性阶段式创新路径的局限性,从而以商业生态系统的视角来对创新路径中的关键要素进行了探讨研究。从企业创新战略出发,结合企业自身所处创新生态为情况选择创新发展模式,并在系统内产生整合创新绩效,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下企业自主创新的路径模型。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成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视角。本文在对社会资本及其功能的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并提出了基于社会资本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三个主要策略,即建立价值链上各利益相关者共赢的经营目标;建立更为紧密的商业网络、信息网络、研究网络和关系网络;培育以合作、共享为主要特征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