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资源品和公共服务品价格波动对宜春市企业利润和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影响路径和影响方式,以期能从中寻找变化趋势和相关原因,并提出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在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中引入国际资源品价格变量、货币供应量、人民币名义汇率,扩展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并利用S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因素已经成为当前国际资源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其影响力度强于美元流动性、弱于美元汇率;中国的经济增长、国际资源品价格上升和输入性通货膨胀具有共生关系;输入性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强于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因素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因此,应大力发展期货市场,鼓励国内大型企业参股或者控股国外资源开发公司的股权,加强政府对国际大宗商品采购的宏观指导;同时,应加速调整中国经济增长结构。  相似文献   

3.
新一届政府上台以来,资源产品市场化改革方面进展颇多,特别是价格改革方面,包括成品油调价周期从22天缩短至10天、调整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取消电煤双轨制、水资源实现阶梯水价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持续推进,有利于理顺资源品价格扭曲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调查显示:我国的石墨资源正如同稀土一样,存在生产混乱、出口无序、定价权旁落等问题,资源流失严重,亟待规范解决  相似文献   

5.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也是大豆的最大进口国、第二大消费国和第四大生产国,但我国无法掌握大豆的定价权。大豆定价权的缺失,导致国内大豆生产的较大波动和我国大豆压榨企业损失惨重。文章对国际价格波动与我国大豆生产种植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大豆进口价格的是大豆生产波动的Granger原因。为保护我国大豆产业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了差异化的定价权争夺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期货基金争夺国际市场定价权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缺少原材料国际定价权的现状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资源短缺矛盾日益凸现,导致对国际原材料商品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多种基本原材料商品的最大消费国,这被世界市场冠称为“中国因素”。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原材料需求大国,却在国际市场没有相应的价格话语权,重要原材料的进口价格,如原油、铜、铁矿石等,还都基本处于“唯国际价格是瞻”的处境。国外的一些大机构却利用中国的弱点,通过操纵价格来疯狂投机,每当我国想要进口一批货物时,他们就抬高该种商品的价格,而我国想要出口哪种商品时,这种商品的价格就会降低,几年来我国因此而遭受了巨额的经济损失,而交易对方则利用此契机大肆蚕食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著名的2005年“铁矿石事件”就反映了我国大宗原材料购买过程中缺失定价权的事实。二、为争夺国际原材料定价权而建立期货基金的必要性要获取国际贸易定价权,关键在于取得国际期货市场的定价权。这是因为,在大多数初级产品的国际贸易中,大宗商品定价基本采用的是期货定价方式,国际贸易的惯例是商品的到岸价等于期货价格加现货升贴水。而期货价格一般是由国外少数定价中心决定的,如,大多数原油交易,以纽约、伦...  相似文献   

7.
邢世伟 《河北金融》2010,(10):25-27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缺失对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给我国的经济利益造成巨大伤害,同时也危害经济能源安全。在我国经济逐渐回暖并从经济危机走出的情况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最近铁矿石协议价格的上涨,给我国经济的回升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本文在以铁矿石为例对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我国缺失定价权的原因,并给出了获取大宗商品定价权的策略选择及建议。以期为我国企业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争取机会。  相似文献   

8.
刘慧敏 《云南金融》2011,(6X):118-118
资源问题本质上是个价格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价格和资源性产品太低。资源价格成为突出问题原因错综复杂,并引起一系列其他问题,如资源消耗过多,环境破坏严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升级缓慢等一系列问题。资源价格之所以成为问题,我认为原因主要有四。  相似文献   

9.
资源问题本质上是个价格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价格和资源性产品太低。资源价格成为突出问题原因错综复杂,并引起一系列其他问题,如资源消耗过多,环境破坏严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升级缓慢等一系列问题。资源价格之所以成为问题,我认为原因主要有四。  相似文献   

10.
应用VAR模型,研究了中国、日本、新加坡三国天然橡胶期货价格间的关系,以及三者在国际定价权中的地位。研究表明在世界天然橡胶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的中国、日本、新加坡三国(以下简称"中、日、新三国")的橡胶价格,在国际定价权中,中国、日本橡胶价格处于主流影响地位,新加坡橡胶价格的影响居于次要位置,但中国橡胶价格、日本橡胶价格都不具备绝对话语权,没有呈现出对其他两个品种的同时单向引导作用。中国应进一步提高橡胶价格的国际影响力,以匹配天然橡胶进口和消费第一大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