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妍 《青海金融》2023,(4):4-11
全球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新的全球金融周期使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货币政策及其溢出效应更为显著。本文通过建立TVP-SV-VAR模型,对比分析美国和中国的货币政策对巴西、南非和印度等主要金砖国家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美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大于中国,对金砖国家工业产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但长期内中美货币政策均推高了其国内物价水平;中国货币政策对金砖国家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时变效应,且逐渐增强。中国应尽快适应货币政策溢出国的角色转变,加强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政策沟通,促进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全球辛迪加贷款数据,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对其他经济体贷款者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宽松(紧缩)的美国货币政策会显著提升(降低)其他经济体贷款者的风险承担水平。渠道分析表明,美国货币政策通过离岸美元市场、借款者所在经济体的政策利率和汇率水平、借款者资产价格影响其他经济体贷款者的风险承担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美国货币政策宽松时期,紧缩时期的美国货币政策对其他经济体的全球溢出效应更为明显,此时借款者所在经济体采取宽松宏观审慎政策进行应对的效果不佳。本文的结论对于我国完善宏观审慎调控框架,应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溢出效应、防范化解外部输入性金融风险和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为刺激经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纷纷降息,甚至开启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美国的货币政策容易对新兴市场资本流动产生溢出效应,尤其是短期资本的流入和流出.当前,我国对内面临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经济冲击,对外面临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因此,基于此背景下,探讨短期资...  相似文献   

4.
在面临国际新一轮非常规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下,研究我国非常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归纳了发达经济体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类型,并与新兴经济体进行对比分析,结论表明发达经济体更侧重于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新兴经济体则侧重于非常规使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值得借鉴的是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衡量的是市场主体对美联储政策利率路径或政策行动的不确定性感知,其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跨境资本流入会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使用72个经济体1995年第一季度—2022年第三季度跨境资本流入数据,研究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跨境资本流入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会显著降低跨境资本总流入、证券投资资本流入和其他投资资本流入;第二,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分别通过加剧全球金融周期和提高风险溢价降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跨境资本流入;第三,总体和部分子类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跨部门国际溢出效应依赖于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不同强度,整体呈现出一定的非对称性特征,并且该非对称性特征在新兴经济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对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有效识别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资本流动和宏观调控效果的负向影响,加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放经济导致各国在经济领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一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不仅调节着本国经济,也会对他国的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从而产生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国际实践和实证分析表明,通过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可以降低这种溢出效应,取得更优的政策效果。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一次重要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实践。近年来国际社会虽然建立了一些峰会机制,但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提高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效果,需要加强各国货币政策信息的交流,建立规则性的协调机制,提高各国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制定和危机管理等方面的联合行动水平。  相似文献   

7.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暴发,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先后出台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2022年3月以来,受通胀高企等因素影响,美联储先后进行加息、缩表的政策操作,正式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变化产生强烈的溢出效应,一方面引发全球其他经济发达体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加快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导致新兴经济体出现资本外流、货币贬值、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和进出口受损等情况,并对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产生重大冲击。目前,在多国央行货币政策转向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需要警惕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持续通过利率、汇率以及流动性等渠道产生的“外溢效应”,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产生影响。建议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一项原则”,防范资金跨境流动和汇率“两类风险”,统筹实施统筹经济与金融、内部与外部、发展与安全的“三对关系”,积极应对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溢出效应,实现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定物价、经济增长、风险防控等目标。  相似文献   

8.
益言 《中国金融》2022,(13):56-57
<正>美国经济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处于通胀中枢整体偏高的状态,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将会对新兴经济体带来一定负面溢出效应2022年上半年,美国通胀率不断上升。5月份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高达8.6%,创下40年来新高。究其原因,需求超预期反弹而供给面临瓶颈是此轮通胀上升的主要推手。与此同时,近年来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效应持续发酵,  相似文献   

9.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货币政策微观溢出效应的两国开放经济模型,提出企业结构性去杠杆需考虑开放经济因素,并在模型中引入企业融资约束机制,利用2002年第四季度-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沪深A股1023家上市公司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美联储加息和缩表两类货币政策对我国企业杠杆率的差异性影响。研究发现,美联储缩表在初期对我国企业杠杆率的影响程度较大,但不存在长期溢出效应;而加息在初期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但对我国企业杠杆率存在长期溢出影响。在溢出方向上,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会显著降低我国企业杠杆率。在溢出结构上,企业融资约束越严重,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企业杠杆率溢出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和金融市场会产生溢出效应。在非常规时期这种溢出效应更加明显,这是非常规货币政策引起的债券购买和流动性增加的结果,并且对不同国家影响各异。美国在退出QE时应侧重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长期债券收益率的冲击,而新兴市场经济体应该尽可能地改善基本面,以减少全球溢出效应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SVAR(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模型来分析1978~2011年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三大地区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大小不同,且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我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在衡量货币政策时,M2是一个比较好的货币政策指标。在考察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时,区域间的溢出效应是非常重要的,忽略溢出效应将会低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实质上是货币政策效应在国际层面上的一种外在性表现,其溢出效应程度与参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密切相关。本文旨在利用先验信息的贝叶斯技术,结合中美两国1992Q1~2016Q1的数据,通过建立BVAR模型,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中美两个经济大国货币政策效果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一方面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存在相互之间的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在逐渐增强;另一方面,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存在非对称性特征且溢出效应的汇率渠道的传导较为显著。基于此,鉴于国外政策外部性的应对策略及经验,本文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构建SVAR模型对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以利率为代表指标的价格型美国货币政策扩张对中国产出在经过一段时期时滞后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以货币供应量为代表指标的数量型美国货币政策扩张对中国产出产生正向溢出效应。根据子样本实证结果,量化宽松期间利率的溢出效应下降,货币供应量的溢出效应增加。  相似文献   

14.
利用1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了P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货币政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存在溢出效应,当我国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扩张货币时,短期会促进沿线各国经济增长,长期这种影响由正转负;而当采用价格型工具降低政策利率时会持续给沿线国家的产出带来促进作用,并且价格型工具的影响力度更大。进一步进行分区域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对亚洲国家的溢出效应最为显著,并且我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与各国对华经济往来密切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现代商业银行》2020,(3):24-25
目前,负利率现象主要出现在欧洲和日本,当前我国的利率水平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明显的高位,离负利率还有相当的距离。但国际金融大势息息相关,国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不可忽略。负利率值得我们做更多的思考与分析,未雨绸缪更是国内银行业必须要做好的功课。  相似文献   

16.
在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背景下,如何实现跨境资本异常流动环境中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协调,已成为我国宏观政策调控框架中的重点与关键.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9年的经济数据,运用Diebold和Yilmaz(2012)提出的溢出指数方法,实证研究了跨境资本异常流动环境下双支柱政策的协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货币政策对宏观审慎政策的溢出影响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但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总溢出指数、定向溢出指数和净溢出指数呈现明显的时变特征,并且两类政策的交互影响正不断强化;在不同跨境资本异常流动的情形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交互影响中的主导地位由不同的溢出效应所体现;当跨境资本异常流动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双支柱调控框架以货币政策为主,反之则是宏观审慎政策起主要作用.据此,本文认为,双支柱政策的协调应考虑跨境资本异常流动的新环境,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的国际溢出效应一直是开放经济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美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出口的溢出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中国行业层面的出口数据,运用SVAR模型分析发现,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出口整体上表现为"以邻为壑"效应,但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对于低技术行业有微弱的正向溢出效应,对中高技术行业有一定程度的负向溢出效应。方差分解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于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制造等行业的出口波动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因此,为应对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带来的风险,应当重点关注这些行业的出口波动。  相似文献   

18.
郭栋 《金融论坛》2022,(9):60-68
本文实证分析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对中国农产品价格存在关联性影响;二是汇率效应存在异质性,美债利率效应存在市场预期干扰;三是不同农产品的价格周期特征存在差异,石油美元价格对农产品价格具有显著冲击效应,因而是政策溢出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两国博弈模型的基础上,对国际货币体系中不同影响力的大型开放经济体之间是否合作的福利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一国货币当局进行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可使本国通胀达到最优的水平,得到的本国福利好于斯塔克伯格博弈的结果,因此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具有必要性。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国际协调表现为大型开放经济体货币当局在货币政策决策中,基于全局最优视角将其他大型开放经济体货币政策对本国带来的外部性纳入考量。  相似文献   

20.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遭受重创,国内经济萎靡。为此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必然会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溢出效应。本文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次贷危机后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价格指数、工业增加值、联邦基金利率和广义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的协整关系。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且对我国产出有一个负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