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诈骗罪是一个古而弥新的犯罪。文章拟通过一个典型的新型诈骗案例切入,对间接故意的不作为的诈骗方式进行分析,驳斥将诈骗罪限于主观故意和作为方式的传统理论,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金融诈骗犯罪的新型特征与定罪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近年来我国金融诈骗犯罪的新型特征,结合我国金融诈骗罪的定罪模式特点,对其中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贷款诈欺是发生在金融领域中的一种金融诈欺行为,具体而言,是指申请贷款人非出于占有或转贷牟利之目的,仅是为已占用贷款并获得贷款的使用权,而采取故意告知金融机构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等手段,骗借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行为。贷款诈欺行为,以金融机构的巨额贷款为行为  相似文献   

4.
贷款诈骗的载体就是贷款申请、审查、发放中所使用的各种手续,即合同、借据、提保条件等工具,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业务日趋国际化、市场化、银行同业竞争日趋激烈,一些犯罪分子为牟取暴利,将犯罪目标纷纷对准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近年来日益独獗,因此,银行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往往对借款人的资信进行评级,并有专职信贷人员进行追踪管理,但是,并非签订了贷款合同,银行就可以收回贷款本息,而是要对各种贷款的载体进行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5.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在单位意志支配下,为单位牟取非法利益,以单位名义实施的犯罪。刘某通过虚构事实、私刻印章、伪造贷款凭证等手段骗取国家资金15万元,属于诈骗,那么究竟认定是单位行为还是自然人行为,判断的依据应当依实质而非形式。文章借这个案例分析了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界限问题。  相似文献   

6.
7.
对信用卡诈骗罪中使用伪造的信用卡这一行为进行法律界定,分析不同情形下的行为如何定性。对同一行为人既有伪造信用卡的行为,又有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行为,应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8.
金融诈骗罪是指在金融活动中违反金融法律法规,进行欺诈,严重破坏国家金融秩序,致使国家、社会或公民的利益遭受重大危害的行为。作为金融诈骗犯罪的伴生物,洗钱的情况往往因此而发生。本文拟结合2006年四川省发生的系列金融诈骗案件,分析我国金融诈骗案件中洗钱行为的主要特点,阐释金融机构反洗钱的制约因素以及应对防范之策。  相似文献   

9.
根据《刑法》第196条的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使用伪造或者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或者恶意透支,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近年来,随着信用卡的推广普及,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犯罪的案件也日益增多。据统计,在一些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0.
赵晶 《金卡工程》2008,12(5):38-39
是否属于紧急避险是一个很难界定的问题,在法律对紧急避险形式化的阐释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所损害的法益必须要小于所保护的法益,但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个问题:即当所损害的法益等于所保护的法益时,尤其是当两个法益都是高于一切的生命权时,如何界定是否是紧急避险还是间接故意的不作为,这就涉及到紧急避险的价值问题。合理合法的界定是法律学习者应该认真研究的,就像为人熟知的一句话:“真理,往前一步就成了谬误”。在这个问题上作出详细解释,对于人们更好地利用此规定保护合法权益无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李炜 《金卡工程》2010,14(6):220-22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迅速发展,涉及信用卡诈骗的犯罪手段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从而对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并予以处罚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提出对于信用卡诈骗与盗窃罪的界定,关键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犯罪行为所直接侵害的对象;二是犯罪行为方式的本质属性。上述问题均直接影响到罪名界定。  相似文献   

12.
周子丽 《金卡工程》2010,14(8):178-178
对持有的行为形式,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持有是一种行为还是一种状态,持有是作为、不作为还是独立于作为和不作为之外的第三犯罪行为形式,是一种新型犯罪行为态样。目前,学界持第三种观点的人较多。笔者认为,持有是一种行为,并且持有不是一种新的犯罪行为形式,完全可以将持有划入作为的行列。  相似文献   

13.
《税收征纳》2008,(9):45-45
近日.海口市公安局向公众发出紧急特别警示.警惕诈骗分子通过发手机短信或打电话的形式。以退还车辆购置税为由诈骗钱财。  相似文献   

14.
金融机构大量的不良贷款是由单位实施的贷款诈骗而形成的。尽管刑法没有规定单位可以成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但是以单位名义实施的贷款诈骗不作为犯罪处理显然不合适。合理地解释刑法,并充分利用刑罚手段来处理单位贷款诈骗案件,有利于挽回金融机构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2010年6月,云南省安宁市发生一起利用POS机上的取消交易功能实施信用卡诈骗的新型犯罪案例。因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简单、隐蔽,在致使商家遭受较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往往让受害者难以及时发现。  相似文献   

16.
如今,故意“带病投保”已成为某些保险诈骗人的常用手段。这不仅对人寿保险公司合法权益构成很大威胁,更为严重的是它扰乱了保险秩序,危害了社会。在处理这类保险诈骗案时,对故意“带病投保”行为的属性及其责任人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某些人寿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特别是某些刑事侦查机关的侦查人员。认识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投资基金诈骗的基本情况 目前,在正规基金热销的同时,一些虚假投资基金也在通过网络大肆销售,甚至还打着国外一些投资集团的幌子.购买这些虚假基金让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血本无归.  相似文献   

18.
李佳鸿  戴严 《金卡工程》2009,13(9):137-137
挪用公款用于放贷的行为不能草率地认定为挪用公款罪.本文从个人和单位不同角度出发,根据具体事实情况的不同,讨论这一行为的认定问题.挪用公款用于放贷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行为人应该构成挪用公款罪,但是,特殊情况下,该行为人会构成其他犯罪.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近些年来社会上赌博行为愈演愈烈,国家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六)》加重对赌博罪的处罚力度。但司法实践中对赌博罪的认定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探讨以及立法上的完善。本文从趋繁多赌博罪客观方面的认定进行分析,并对赌博罪的立法完善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保险表见代理行为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公司是否承担以及如何承担行为人无权代理产生的法律责任,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正确运用保险表见代理制度,合理认定保险表见代理行为,对有效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提高保险机构责任意识,规范保险代理人展业行为,维护交易秩序,实现交易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