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契约是员工与企业之间责任和承诺的一种期望。派遣制员工既是供电企业员工,又具有"编外人员"特征,心理契约成为联系他们与供电企业重要的心理纽带。供电企业派遣制员工的心理契约呈现四个特点:双重雇员身份、心理归属感低、文化认同感低以及难于得到平等对  相似文献   

2.
心理契约是组织与个人对于双方之间期望与责任的认知。心理契约对于组织内部人员的态度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图书馆员工心理契约失衡的原因及重构措施。  相似文献   

3.
心理契约理论认为组织和员工之间达成的心理契约会对员工的工作满意感、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承诺、离职倾向等产生显著影响,是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的深层激励因素,也是组织变革时代维持组织和员工之间平衡关系的重要力量。本文试图通过高科技企业人才与普通员工的心理契约差异来研究高科技企业人才的心理契约特征,以期为高科技企业人才激励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家企业的467名员工为样本,运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和Bootstrap方法验证了个人-组织契合和心理契约破裂对高绩效工作系统和员工敬业度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高绩效工作系统能够显著提高员工敬业度;个人-组织契合在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敬业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心理契约破裂在个人-组织契合与员工敬业度之间起着负向调节作用,即与高心理契约破裂水平相比,低心理契约破裂的情境下个人-组织契合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更大;个人-组织契合对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敬业度的中介效应的强弱受到心理契约破裂水平高低的影响,即与高心理契约破裂相比,低心理契约破裂的情境下个人-组织契合对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敬业度的中介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5.
双向视角的员工组织关系探索--I-P/S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员工一组织关系(Employee-Organization Relationship,以下简称EOR)是组织对员工的投入与员工为组织的贡献之间的交换关系。国内外理论界对这种交换关系的研究主要运用了两个模型:心理契约模型(PC)和激励/贡献模型(I/C)。心理契约模型主要从员工的角度研究EOR,激励/贡献模型则主要从组织的角度研究EOR。本文在心理契约模型和激励/贡献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从组织和员工两个角度揭示员工与组织互动关系的I-P/S模型,并且探讨了不同类型EOR的具体管理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心理契约是员工与企业之间责任和承诺的一种期望。派遣制员工既是供电企业员工,又具有“编外人员”特征,心理契约成为联系他们与供电企业重要的心理纽带。  相似文献   

7.
一、心理契约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1.心理契约的基本内涵. 20世纪60年代,美国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将心理契约这一概念引入管理实践.所谓心理契约是指一系列相互的心理期望,这些期望是契约双方相互知觉但非明确表达的、不被其他单位所共享的.心理契约不仅要求个体对组织的忠诚、奉献;同时,要求组织也要认识并尊重个体的正当合理权利,包括给予他们帮助,听取他们的意见,提供必要的培训与发展,以及对个体权利的规定和保护.  相似文献   

8.
消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不能履行承诺的责任与义务时,则会形成心理契约违背,导致顾客产生不满意情绪,甚至出现非伦理行为。本文通过对328个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交易型、关系型心理契约违背对消费者非伦理行为在部分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顾客满意在关系型心理契约违背与消费者非伦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相对主义伦理意识在关系型心理契约违背与无伤害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为引导消费者进行伦理消费,企业应履行自身承诺维护顾客心理契约,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顾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知识型员工是知识经济时代出现的新型工作群体。与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特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等方面具有很多特点,如较高的个人素质和专业特长、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重视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很高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强烈的个性、对工作选择的高流动性等。由于该类员工有着与其他员工截然不同的特点,因而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完全适用于对他们的管理。为  相似文献   

10.
心理契约虽然不属于劳资双方以书面形式达成的用工契约或意向,不属有形契约范畴,也不受法律保护,但对员工有很大的激励作用。随着大批80后、90后逐渐成为劳动力主体,他们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力军,相比他们的父辈而言,建筑施工企业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心理契约",绝大多数人选择务工渠道时,眼睛不再盯着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满足和及时回应他们的"心理契约",已经成为摆在建筑施工企业面前无法回避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组织内部形成良好心理契约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契约反映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性和非正式沟通渠道的有效性.人力资源管理应重视心理契约的作用,论文应用博弈分析组织内部一次合作、短期合作和长期合作能否形成良好心理契约,分析结果为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群众是领导者工作的对象,又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基础。要实施有效的领导,除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坚持群众路线之外,最关键的是根据群众实际状况,即思想水平、知识基础、心理状态、需要和欲望、如何把职工群众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让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这就是本文所要研究和探讨的领导激励问题。所谓领导激励,就是领导者从一定的目标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或手段来引发人们产生某种动机和愿望,推动激发人们为达到某一目标而采取积极行动的一种领导行为。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领导激励问题。 一、领导…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经理的责任是不要让人才资源被浪费和挥霍掉 一个出色的人力资源经理应当是雇员利益的维护者。但同时,作为企业的领导人之一,还应当记得平衡的艺术:要在雇员、客户和股东三者之间找平衡,用三条腿走路,从而为企业创造良好的业绩。……  相似文献   

14.
结合心理契约、组织的人力资源实践来探究员工发展与组织能力的关系框架;论述了员工发展是组织能力提升的基础,有效的组织人力资源实践能推进员工发展;分析了基于心理契约的员工发展层次,对如何基于员工发展来提升组织能力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组织合作是常态。如何构建高效的组织间关系是现代组织战略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关键问题。文章从组织间关系内在建构出发,表明组织间关系演进实质是显性契约、关系契约、心理契约的进阶过程。以此为基础,指出组织间关系演进遵循信任、关系依存、承诺路径,而复杂动态性、组织文化及网络嵌入则是组织间关系契约进阶和演变路径的动力机制。并分别结合三对组织间关系的演进实例对演进内在机理进行了验证性分析,从而为剖析纷繁芜杂的组织间关系提供了新视角和关系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员工的管理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将心理契约与知识员工的管理相结合,成为学术界研究知识员工管理的一个新的方向.本文建立了知识员工心理契约人口学差异理论模型,并通过对621份知识员工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出:性别、工作年限和技术职称对知识员工关系型和发展型心理契约感知有显著影响;换单位次数对知识员工交易型心理契约、关系型心理契约和发展型心理契约感知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班组是煤矿的最基层生产组织,班组长在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组织管理等方面都负有十分重要的责任。选准,用好班组长,对完成班组,区队乃至全矿的生产任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煤炭企业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班组长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江苏省阜宁县建筑业快速发展的调查分析,建筑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是企业机制的创新,通过数据对比,阐述机制创新带来生机。通过企业产权明晰,经营责任强化,奖惩双向激励体制,员工危机感增强等四个方面的启示,进一步论述在机制创新从不同侧面给建筑业带来的生机。  相似文献   

19.
在企业原有的经济契约之外,心理契约被认为是吸引、激励、保留人才的一种有效竞争工具。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经济模式的转变,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保持竞争,迎接挑战,企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心理授权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并引入了员工感知到的“员工对组织的责任”这一心理契约视角为中介变量,通过对不同行业企业进行调查,共收集312份问卷,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工作意义、自我决策、自我效能感、影响力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正向影响;心理契约在工作意义、自我效能感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自我决策、影响力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中不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