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薪酬规划中业绩衡量标准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争收益为基础的业绩衡量标准 当前,大多数企业的业绩衡量标准都是净收益(包括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回报率等)或净收益加股价指标.这种标准不仅会刺激操纵净收益的动机,而且无法避免其本身的诸多缺陷,这很大程度上缘于并非为衡量价值或业绩而设计的会计体系.①净收益对管理者当期努力所带来的经营成果的反映是滞后的,这主要缘于收入的实现原则、费用的配比原则.如当期购货未出售,期末升值并不确认持产收益;当期广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研究开发性支出等能否带来回报,往往需要经过很多年才能知晓,导致当期经营活动带来的经营成果被滞后反映,甚至被遗漏.②将报酬建立在净收益基础上,管理者更有可能选择将报告收益从未来期间转至当期的会计程序.  相似文献   

2.
EVA:激励性会计行为的规范与优化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遏制管理层的会计行为异化,使管理者报酬与其真实的经营业绩挂钩.是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财务报表编制的弹性.不能真正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仅凭报表业绩决定经营者报酬是不恰当的。研究证明.通过经济增加值EVA指标制定管理层的报酬契约是激励性会计行为的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3.
由于经营者努力程度无法直接观察,需要寻找可观测到的变量进行近似替代。根据契约理论和激励理论,可采用经营者报酬来衡量其努力程度。本文对经营者报酬业绩敏感度的研究采用逆向思维方式,研究了经营者报酬变化对企业经营业绩变化的影响程度,以经济学中“弹性“为依据命名了测算法,指出了经营者报酬变化的最优适度区间,以期为企业提高经营业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代理关系与以会计利润为基础的报酬契约在研究报酬契约与赢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时,我们首先会想到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的代理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报酬契约,也还会想到会计的报告盈利在签订、履行和评价报酬契约时所发挥的作用。詹森和麦克林最早为企业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的契约建立了模型。他们认为,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的契约是一种代理关系。所谓代理关系是指一个或若干个委托人聘用其他人员<即代理人)代表他们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契约关系,其中包括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在股东与经理人员的契约中,股东是委托人,经理人员为代理人,在现实社…  相似文献   

5.
正一、企业经理人年薪制年薪制是以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即年度为单位,确定员工的报酬,并视其经营成果发放风险收入的报酬制度,年薪制通常是针对企业经理人或经营者而定的。通常包括基本薪酬和风险薪酬两个部分。基本薪酬与当前的经营业绩不直接挂钩;风险薪酬则以基本薪酬为基础,与企业本年度经济效益情况挂钩。风险薪酬在年薪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备契约(合同)的组合,存在着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冲突问题。企业所有者作为委托方力求使得"股东财富最大化",而企业经理人作为代理方可能存在道  相似文献   

6.
一、管理报酬契约形式的总体权衡,会计信息指标与股价指标是现代公司环境下管理报酬契约最主要的订约指标,由这两种订约指标所派生的主要报酬契约形式有奖金计划、业绩计划,股票期权及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票等。由于不同的报酬形式往往倚重于不同类型的指标,如奖金计划及业绩计划往往以会计收益指标为主.而股票期权等则可视作是与股价相连结的激励性报酬。因此.报酬契约形式的总体构建和安排上,除了考虑激励成本等其他因素外.订约指标所处的信息环境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契约理论为基础,从契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企业管理者的会计政策选择动因,阐明可以通过有效的报酬契约来约束管理者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并针对我国管理报酬契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契约理论为基础,从契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企业管理者的会计政策选择动因,阐明可以通过有效的报酬契约来约束管理者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并针对我国管理报酬契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传统业绩报告以实现原则为基础,体现的是一种较为狭隘的经营成果观,反映的只是以净收益表示,已确认并实现的经营成果。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其他综合收益项目进一步增加,用综合收益代替净收益作为业绩报告的基础也就成了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经理人业绩评价与激励报酬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以现代企业为制度背景,以劳动贡献决定劳动报酬为基础理念,从出资者理财角度出发,探讨经理人业绩评价体系及与其连动的激励报酬模型。提出了以EVA为业绩评价指标、董事会预算EVA为业绩评价标准的经理人业绩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经理人报酬模型。实现经理人利益与企业、股东利益相连,搭建起双方同呼吸共命运的经营平台。  相似文献   

11.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报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做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它与会计造假不同,会计造假是一种蓄意欺骗行为,而盈余管理则是一种合法行为。  相似文献   

12.
传统理论认为经营者报酬契约可以调和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潜在利益冲突。但是,股权激励这种旨在减少经营者偷懒行为的契约安排,可能引发经营者的会计操纵行为。要摆脱这种报酬契约安排中的两难困境,必须重视经营者的会计诚信产权,把经营者会计诚信的收益权纳入其报酬契约体系之内。本文通过建立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来分析经营者报酬契约对会计诚信的影响,用以寻求基于会计诚信产权的最优报酬契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审计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盈余管理在西方的会计理论界是一个有近20年历史的研究话题,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会计学者斯考特(Scott)和凯瑟琳·雪普(KatherineSchiPper)的研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的管理当局通过选择会计政策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雪普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披露管理”,是企业的管理当局有目的干预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不论是斯考特还是雪普都认可了盈余管理的目的性,这一目的性实际上背离了中立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传统理论认为经营者报酬契约可以调和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潜在利益冲突.但是,股权激励这种旨在减少经营者偷懒行为的契约安排,可能引发经营者的会计操纵行为.要摆脱这种报酬契约安排中的两难困境,必须重视经营者的会计诚信产权,把经营者会计诚信的收益权纳入其报酬契约体系之内.本文通过建立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来分析经营者报酬契约对会计诚信的影响,用以寻求基于会计诚信产权的最优报酬契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传统人力资源会计对象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从人力资本的二重性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签订的报酬契约入手,提出人力资本会计的会计对象,即对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签订的报酬契约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会计经历几十年的发展,至今仍没有形成系统的核算体系,在实务中无法推广,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源会计对象选择错误。本文站在一个新的角度,从人力资本的二重性及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签订的报酬契约入手展开研究,认为人力资本会计的会计对象是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签订的报酬契约。  相似文献   

17.
盈余管理在西方的会计理论界是一个有近20年历史的研究话题,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会计学者斯考特(Scott)和凯瑟琳·雪普(KatherineSchipper)的研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的管理当局通过选择会计政策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雪普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披露管理”,是企业的管理当局有目的干预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不论是斯考特还是雪普都认可了盈余管理的目的性,这一目的性实际上背离了中立性原则,造成了对外财务报告的表达不实。  相似文献   

18.
<正> 企业净收益是企业一定期间实现的用货币表现的最终财务成果。它表现企业生产经营业绩和获利能力的大小,其数额的确认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反映了现金的实际进和出,即现金流入反映的是实际收到的现金,现金流出反映的是实际流出的现金,其数量按收付实现制确定。 净收益与现金流量是相互联系的。具体地说,从净收益入手,加上那些未导致现金流出的费用(如折旧),减去那些没有带来现金流入的项目(如债券溢价的摊销)和不属于经营活动成果的收入(如出售固定资产的净收益),再加上或减去除现金外所有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项目的本期变动净额,就是净现金流量。净收益和现金流量的关系还表现在,一方面过去经营活动的净收益水平有助于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另一方面现金流量与净收益的关系是流动性与盈利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政策在形式上表现为企业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上是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和契约安排。本文从契约理论出发,分别就管理报酬契约、债务契约和社会契约等方面,对企业的若干内外部契约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道德风险的存在、债务契约的有限性以及社会契约成本对管理层的影响,使得企业在会计政策选择中必须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最大化企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作为我国国有企业改制的“领头羊”,无论经营业绩还是内部管理机制都要优于其它国有企业,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委托代理理论的产生、委托代理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并结合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与企业经营业绩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获得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层激励机制现状的总体认识,为决策层和广大企业设计报酬——绩效契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