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批俄国侨民涌入哈尔滨。其中的俄侨音乐家在哈开设音乐学校,举办音乐会,组建交响乐团、歌剧团、合唱团等,并面向广大市民进行演出,将欧洲主流音乐文化形式引入哈尔滨,为哈尔滨市的音乐文化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2.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乃至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力的作曲家,同时也是近代音乐"印象主义"的鼻祖。德彪西汇集了"印象主义"音乐的突出特点,在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冲破了几个世纪以来惯用的音乐模式,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钢琴的艺术表现上创造了独具风格的伟大作品。德彪西钢琴作品虽然不多,但每首都有其突出的特色,其作品已经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刘心畅 《魅力中国》2011,(8):259-259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1770—1827),他在西方音乐历史的画卷中独领风骚,由海顿、莫扎特创立并发展起来的维也纳古典音乐形式与风格,在贝多芬的手里被极大地扩充和发展。它将18世纪与19世纪、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连接起来,将一个时代的理想融汇于自己的音乐艺术之中,贝多芬的名字与崇高的信念、顽强不屈的意志、充满震撼力的音乐、为表达情感而不拘规范的气魄永远同在。  相似文献   

4.
胡雪丽 《魅力中国》2014,(18):113-113
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和苏联革命现实主义的美学思想对中国的输入和影响,使苏联音乐美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受容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苏联音乐唤起中国音乐艺术创作的生命力,成为了中国音乐发展的前动力,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新音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陈彦民 《魅力中国》2013,(16):111-111
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对“音乐”条目的解释,“音乐是凭借声波震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从目前的音乐生活中大多数人El常所能欣赏到的音乐基本上都可以包含在这一关于音乐的定义范围内。但是,20世纪一些现代音乐流派的“作品”显然难以用这样定义涵盖,例如,偶然音乐的一些“作品”(如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的《4分33秒》是不由演奏者发出任何声音的所谓作品)。不过这些特例不应影响我们对音乐这门音响艺术的一般理解。  相似文献   

6.
戚卫民 《魅力中国》2010,(36):90-90
18世纪中晚期是西方音乐上的古典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打破了民族的限制,追求着一种国际化的音乐语言,高贵典雅而又具有娱乐性的音乐风尚;人们认为音乐应模仿自然,表现心灵的情感,要为大众所接受;音乐要严谨、有序,并在一定的规范内富有表现力。音乐和哲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音乐创作受音乐美学思想的指导,音乐美学研究中的许多问题都涉及到基本的哲学立场。18世纪盛行的启蒙主义、自然神论等深刻地影响到这一时期的音乐美学,进而影响到音乐家及其创作,形成了这一时期典型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7.
程昕 《魅力中国》2013,(16):226-226
现代钢琴自19世纪初传入我国,至今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西洋乐器之一,只要走进每一个大中小城市的居民区中。随处都能听到叮叮咚咚的弹琴声。但是,在我国钢琴教育的发展进程中,还有很多不足,我们还在不断的探索。在此,我从柯迭伊的教学原则中得到了一些启示,从培养音乐兴趣,启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性,以及教学过程中,视唱和内心听觉的角度谈一谈其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作为我们钢琴方面教学的参考。有不足之处,还请广大读者细心指导.不胜感谢!  相似文献   

8.
俞文日 《魅力中国》2011,(7):273-273
弗朗茨·李斯特(匈牙利文:List Ferenc,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匈牙利伟大的钢琴家、演奏家和作曲家,19世纪浪漫主义艺术氛围造就了李斯特的钢琴音乐。李斯特以其敏感的思维、高超的技巧,汲取音响领域之外的情感基调,把音乐与文学、音乐与绘画交融在一起,最大程度地强烈地体验到各种感受。他的钢琴作品中的技巧性和文学性成功地实现了完美的抒情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9.
刘莹 《魅力中国》2011,(15):159-160
当前我国公共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王见代音乐创作也愈来愈具有前瞻性与创新·陛,在普通高校中倡导大学生学习现代音乐,是具有积极影响和深远意义的。笔者通过本文想探讨有关大学生学习现代音乐的意义,来说明大学生学习现代音乐是非常具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杜亚典 《魅力中国》2012,(32):12-12
基督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至今仍有约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教徒,其影响之大可见一斑。在基督教的宗教仪式中,音乐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基督教音乐的本意是用音乐宣传教义、启迪教众,却无意中极大的推动了西方音乐的发展,并对西方音乐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正是因为基督教的影响,西方音乐才有了今天百花齐放、流派纷呈的繁荣景象,在西方音乐以后的发展中,仍会受基督教各方面的影响。只有对基督教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深刻的理解西方音乐及其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1.
刘阳 《魅力中国》2014,(20):131-131
本文以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Mardn Lucller)的音乐革新风格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以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音乐吏学、音乐社会学以及相关的宗教文化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系统地整理和研究。提到马丁·路德,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宗教改革,诚然他是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但笔者更关注他在宗教音乐革新方面的贡献。尽管人们更多地关注他的神学和讲道,却也抹杀不了他的音乐才能和对教会音乐的贡献。他所开创的音乐形式和风格至今对宗教音乐乃至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马盼盼 《走向世界》2012,(18):102-103
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摇滚乐不仅仅是一个音乐流派,也代表着新文化时代的到来与冲击,它渗透到了人性。生活,社会,政治等各个领域,是一种精神状态,也是一种生存方式,摇滚乐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多种音乐流派.也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乐队。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歌剧艺术的发展离不开20世纪俄侨音乐发展的时代背景,20世纪俄侨音乐家对哈尔滨歌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哈尔滨音乐家们继承和发扬了俄侨音乐家的专业能力和艺术修养,为弘扬哈尔滨的歌剧艺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郭晓婧 《魅力中国》2014,(6):252-252
在20世纪中期,美国的脑科学家指出,欣赏音乐时使人类产生的快感,与其大脑内存在的某种物质大有关系。脑科医生发现,音乐需要通过刺激人类的感官进而来刺激人类的大脑,当人脑受到象征某种情感的音乐片段时就会自动进行处理,在人脑中自动将这种情感进行还原。从而可以看出,音乐可以用来调节人类大脑的兴奋度,从而调节人的情绪,而在人类接收到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音乐时,心理紧张、情绪焦躁等负面情绪都会被这种音乐所消除,  相似文献   

15.
《吕氏春秋·适音》论述儒家“和乐”思想,从和心、适中等方面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对现在的音乐教学与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进入婚姻和离开婚姻这两个角度,来阐述和比较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位女性作家伊迪斯·华顿和夏洛特·吉尔曼婚姻观的异同,我们可以从社会阶层、作品背景和思想渊源三个方面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王全勇 《魅力中国》2014,(17):116-116
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对音乐条目的解释,“音乐”是凭借声波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管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从目前的音乐生活中大多数人日常所能欣赏到的音乐基本上都可以包含在这一关于音乐的定义范围内,但是20世纪一些现代音乐流派的“作品”(如美国作曲家约翰)●岩奇的《4分33秒》是不由演奏者发出任何声音的所谓作品,不过这些特例不应该影响我们对音乐这门音响艺术的一般理解。  相似文献   

18.
李梦媛 《魅力中国》2013,(23):24-24
音乐治疗中有三大支柱,分别是音乐、心理学和医学常识,而在这三者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音乐了,它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在音乐治疗中,最为关键的便是音乐治疗师了.他们决定并支配音乐治疗活动的音乐厦其使用,直接影响音乐治疗的效果。本文主要就音乐治疗中的音乐取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马盼盼 《走向世界》2012,(30):92-93
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新奥尔良的爵士乐,吸取了布鲁斯和拉格泰母音乐的特点,以丰富的切分和自由的即兴为其赢得了流行音乐"王者"的地位。而每一个出色的爵士歌手就像灵魂的歌者,将人们最深处的思想一一展现。总是有这样的歌者,当我们第一次与他们的歌声邂逅时,就备感亲切,仿佛相识已久。他们的歌声与音乐所散发出的亲密感受,他们精致诠释歌曲所焕发的光影吸引了我们,美丽的形象在我们的想象力中翩然成型。本期介绍厚重沉稳的爵士男声。  相似文献   

20.
翟海亮 《上海经济》2006,(11):25-26
“人类在19世纪发现了儿童,19世纪发现了妇女,20世纪发现了老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