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部发布的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它完全突破了原资计划经济的最缚,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其中,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这样规定的:“上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给为合计核算的依据。”也就是说,当其法律形式与经济性质不一致时,应以其经济实质为依据。”它的运用是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此次会计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之一,其所规定的会计核算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对规范会计核算行为,  相似文献   

2.
周虹 《广东财政》2002,(1):39-40
新会计制度在实体内容方面对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新增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交易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它们的法律形式,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连建枝 《会计师》2011,(1):17-18
<正>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作为会计核算基本原则之一,主要体现在资产定义中以及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自建固定资产、商品销售收入等会计核算中,它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能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会计  相似文献   

4.
在2000年末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会计核算基本原则第2款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是我国首次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以基本原则的形式表达出来。该原则颁布以来.的确对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起到很大作用.但在现实运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财政部制定的,于2001年起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首次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规定为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该原则的内涵和外延对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都有较深刻的影响,本文将对此进行初步探讨。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内涵“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里所讲的形式是指法律形式,实质是指经济实质。“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因为会计核算的目的是真实、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但…  相似文献   

6.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就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会计信息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非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笔者结合农村合作银行试运行新会计准则过程中实际情况,具体剖析一下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7.
刘振平 《税务纵横》2003,(10):40-40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就是“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该原则主要是为了强调当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其外在表现不相一致时,会计人员应遵循的基本准则。由于具体经济业务形神难辩,实务处理中难免存在误区。笔结合实际,就该原则在一些疑难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做一些目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与以前分行业制定的13个企业会计制度相比,一个重大的突破就是在原有12个一般原则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上的运用非常广泛,笔者仅就合并会计报表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进行探讨。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涵义《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所下的定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信息如果要想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的交易或其他…  相似文献   

9.
在2000年末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会计核算基本原则第2款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是我国首次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以基本原则的形式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0.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在多数情况下,企业发生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判定企业接受的资金投入是权益还是负债,对正确进行会计及税务处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核算中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是指经济行为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比具体表现形式更重要,要求企业应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一原则借鉴于银行贷款质量的风险控制可以使银行管理者从实质经济后果的角度去考察贷款企业的具体经济行为,补充因制度建设不完善而形成的规章漏洞和信息渠道不畅通而形成的管理盲区,提前预警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1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核算中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是指经济行为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比具体表现形式更重要,要求企业应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尽管实质重于形式属于次级质量要求,但在复杂经济交易中,经济实质可能与其外在形式存在较大背离,需要通过对整个交易各种因素包括合同条款、交易背景、交易对象的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相对合理的结论。此时,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是可靠性这一首要质量要求的保障,也是可靠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会计师》2017,(1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指的是某些交易或事项的实质相对于法律表现形式更加重要。实质主要涉及了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形式主要涉及了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会计实务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该原则能有效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准确完整的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果.在会计实务中运用会计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作用,企业应该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本文分析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应用的意义和体现,概括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原则,旨在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增强会计确认、会计计量的真实可靠性。但是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人员不恰当的理解和运用,往往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一是以“形式”掩盖“实质”,仅仅按照“法律形式”和交易或事项的外在表现来处理会计业务,或,因受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的限制,在实际运用时所抓住的“实质”往往并非实质而仍然只是“形式”。二是没有正确认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补充、修正作用的地位,超越“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使用范围,或受利益驱动歪曲使用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7.
浅议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1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首次正式提出“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这是继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十二项会计核算原则后新增加的,它对规范单位会计行为标准,从事会计工作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但事实上,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会计惯例,在以往的会计实务工作中,该原则是会计人员在处理具体交易或事项时经常不自觉地运用的原则,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就是一例。它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原则之一。笔者拟就这一原则发表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一、 实质重于形式会计核算原则出台的历史背景1. …  相似文献   

18.
由于现代经济生活的复杂性,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总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因此,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各国会计准则体系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更是贯彻始终。笔者试以下面一些内容为例做些分析,与同行一起探讨如何用好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一、会计要素的定义《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这一规定明确了会计要素的确定要以经济实质作为基础。比如,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把…  相似文献   

19.
本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注重经济交易的实质和现实、关注或有事项、资产负债日后事项调整、应收未收利息年限确认、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谨慎性原则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一、保险公司对外或有负债概况(一)保险公司对外或有负债的内容及种类《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将或有负债定义为“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因此,或有负债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或有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产生;(2)或有负债结果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