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春玲 《商业科技》2013,(11):135-135
本文以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没有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进行调整导致专业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为出发点,提出地方院校本科会计专业建立基于就业导向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基本思路,从而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有用的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2.
对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高职院校主要采用文字描述实训模式和仿真原始凭证实训模式。其共同的缺点是不利于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综合会计技能检验和实践对理论的反思改进。为切实提高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发挥优势加强校企深入合作,探索全真型会计专业实训模式,进一步提高会计实训效果。  相似文献   

3.
庄琳 《销售与管理》2023,(5):125-127
<正>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的素质也需要随之提高。具备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日益受到青睐。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会计人员要达到社会所需要的高水平、高素质,就需要注重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让人才培养与企业需要紧密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锻炼和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文章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会计专业院校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正确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会计英语作为会计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对于培养高技能的现代会计人才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师资力量专业化程度不够,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合适的会计专业英语教材;学生对会计专业英语的学习欠缺主动性等。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强师资建设,改进教学方式,选择合适的会计专业英语教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品牌》2014,(4)
由于受到传统会计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技工院校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市场为导向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将会计专业人才与市场需求更好的融合,从而为技工院校的会计专业建设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自从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来,四川作为西部经济的重要增长级,对财会类人才需求不断增加。新建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会计专业作为本科院校财经专业的佼佼者,在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长期以来,社会对会计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尤其是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功底和熟练的动手能力的财会复合型人才。新建本科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信息化的教学观念不强,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探讨四川新建本科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四川财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雨 《商》2013,(18):94-94
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制约着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认识、把握会计人才培养的特点、规律,把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融合,探究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8.
市场需求视域下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首先从理论和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总结目前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存在的不足,最后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组成部分、目标以及保障体系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是以传统的"以理论主、以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来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会计人才实践能力较弱,信息化能力跟不上,与企业的人才需求有着比较大的偏差。据此,基于我校校企合作典型案例"账道会计班"的办学经验,前瞻性的提出"互联网+学徒制"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如何转变教书育人模式,使之培养的会计人才符合企业用人需求,是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成败的关键。本文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及民营中小企业用人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改进高职会计专业教书育人落后模式的建议和方法,以缓解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难”“用工荒”“高离职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郎琳 《现代商业》2014,(2):262-26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会计专业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现如今,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成了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的主力部队,虽然很多学院都相继开设了会计专业但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任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今天我们就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服务社会的实施标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商》2015,(32)
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会计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主力专业,对其专业的技术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很强。所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人才培方案的设计上,将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关键。本文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方案。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如何使会计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成为当前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会计专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与实践性,要将会计方面的工作做好,既要求从业人员掌握深层的专业知识,又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与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以往会计教育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与操作技术的培养。为了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就业率,应该树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创新发展会计专业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探讨分析了高职会计专业中能力及能力本位的教育模式、如何在能力视角下实施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变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储丽琴  曹海敏 《商业会计》2012,(22):110-112
与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院校的本科会计专业相比,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无论在办学实力、师资力量还是生源质量等方面均不占优势,加之其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特色,导致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严峻。本文以"地方特色"和"工科特色"为出发点,从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以及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时代下经济与会计环境的快速变革,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视角,在对我国会计学生就业现状、会计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双轮驱动、三方协同、四维融通”的会计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并阐释了此模式的基本思路和培养路径,旨在凸出会计职业教育的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大批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16.
潘莹  李建立 《商》2014,(31):41+24-41
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又一项重大探索,会计专业的作为人才供需两旺的热门专业,其培养目标与实现机制决定着专业转型的成败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地方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教育发展趋势,从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目标与原则等等方面对应用技术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论证,最后提出打造会计人才核心能力,提高本科会计人才培养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和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会计专业人才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本文通过对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人的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的研究,为职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对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发生了变化,高职院校在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时,要对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请进来"与"走出去"有机整合,努力推进会计专业教学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民办本科院校在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存在很大的困难。当前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脱离实际,师资力量薄弱,管理机制不完善,企业接收人才能力有限,校企合作过于形式化。学校、政府、企业应承担起各自的职责,学校围绕市场需求开展校企合作教育;政府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支持力度;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正确认识校企合作对自身的价值。只有三方利益主体协调配合,其应用型人才培养才能落到实处。如此所培养的人才才是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对会计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是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提高会计专业技能教学的质量,从而满足社会的要求。但是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技能教学还存在着种种的不足,特别是教师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待提高、教材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室建设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多元化,这些都影响着会计专业学生技能的提升。为改善此局面,要采取立体优化的措施解决现存问题,全面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技能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