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震 《致富时代》2011,(3):161-161
西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宪法原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体系的不够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尚未建立,导致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这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因此,通过立法建立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显得尤为迫切。该文通过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及其现状、必要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对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商》2015,(12):244-245
被害人过错是导致犯罪的原因之一,可以影响对犯罪人的量刑。但由于我国法律没有将此量刑情节予以法定化,法官对此有充分的裁量权,可能会导致同案不同判等不公正现象的出现。本文通过对刑事被害人过错进行界定,分析被害人过错责任法定化的必要性,为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过错责任的法定化提供相应的建议,从而维护犯罪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在刑法学上对被害人的过错是研究比较多的,但是针对类型化的犯罪案件,比如说对于经济犯罪中的被害人的过错却研究较少,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经济犯罪也成为了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而且其涉及的金额数目之大,影响范围之广,都是我们所必须要考虑到的。因此需要把经济犯罪中被害人的过错纳入刑法裁量的范畴,为此将重点论述在经济犯罪中被害人的过错认定和所适用的相关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刑事诉讼中,由于公诉机关站在被害人一方,使被害人的权利保障问题常常为公众和司法界所忽视。由此造成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司法实践中都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这与我们所提倡的法制化社会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本文就被害人权利的缺失及保障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常会  刘莲芝 《商》2013,(17):248-248
作为犯罪阻却事由之一的被害人承诺,是指基于被害人对自身可支配权益的许可,允许他人对自己的上述可支配权益实施侵害的行为。很多国家均在刑事立法中明确了被害人承诺的效力,我国刑法中没有对其作出明确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对被害人承诺问题已较为常见。对被害人承诺进行研究,对行为人定罪量刑甚至排除其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项黎宁 《消费导刊》2009,(7):156-156
被害人承诺是被害人基于自己的意志,承诺放弃刑法所保护的利益,允许他人对自己的利益造成侵害的行为。在一定条件下,被害人承诺会产生阻却违法性的效果。很多国家的刑事立法都对被害人承诺问题作出了规定,而我国刑法中对被害人承诺没有明文规定,所以应当在立法中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7.
侯宜泳 《消费导刊》2012,(7):158-159
未成年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历来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相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应当负有适格的民事责任能力,这也是出于保护被侵害人利益出发而作出的规定。我国立法对于未成年人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和责任承担都规定的不够完善。针对未成年人侵权责任归责问题和费用承担问题,在对国外立法例考察分析的基础上,从保护未成年人和被害人利益出发,认为我国对未成年人侵权的构成要件的规定上要包含识别能力要件,在监护人责任承担的归责原则应采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确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从而实现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与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两者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对被害人可承诺法益的范围这一理论争议颇大的问题进行了粗略探讨。被害人承诺放弃的法益是个人专属法益,根据法益内容的不同,个人承诺放弃的法益主要有人身法益和财产法益。为此,重点论述了人身法益中的生命法益、身体健康法益、性法益,并对中国被害人承诺立法提出大致的立法方向建议,有限制的允许生命法益之承诺,允许身体健康法益之承诺,对成年人性法益承诺范围放宽,对除此之外的其余个人专属法益原则上允许自由承诺。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的社会文明和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和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往被人们忽视的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越来越多的事件让人们感觉刑事被害人的救济是一种尚需迫切解决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得不到保障的案例层出不穷。而对于遭受犯罪侵害的被害人的救助途径也算是“寥寥无几”,被害人根本无法有效的去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种问题如若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势必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由于社会大环境及立法技术等方面的不足和限制,我国现行刑诉法对被害人的保护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商》2015,(32)
在刑法体系中,被害人承诺仅仅是其中的冰山一角,而被害人承诺错误更是当中一个不起眼的小问题,然而,这一问题对整个刑法体系中的意义却非常重大,因为这一问题反映着刑法学的基本立场。通过研究回顾大陆法系,尤其是德日关于被害人承诺错误理论的发展脉络,有助于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王冠 《商》2013,(20):225-22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诉讼程序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它是解决被害人的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其对刑事犯罪的被害人及时、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研究附带民事诉讼的独立性并参考国外立法经验及我国现令司法状况,并提出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进行重构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李晓红 《致富时代》2010,(3):175-175
随着被害人学的产生和发展,许多国家都实行了对特定犯罪被害人予以补偿的制度。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对被害人的救助力度很有限。该文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几个主要国家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启示,为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提供客观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人制公司的设立是公司立法上的一重大突破,但是在其运作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4.
朱军平  钱飞 《现代商业》2007,(7Z):187-187
由于许多犯罪人没有经济赔偿能力,刑事被害人因受犯罪侵害而处于悲惨境地,这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济制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公诉权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权力,其正确行使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被追诉者利益和被害人利益,许多国家的刑事诉讼立法都确立了各具特色的公诉权制约机制。我国选择的制约方式是公诉转自诉,即在特定条件下将公诉案件转化为自诉案件的一种制度。通过对世界其他国家公诉权制约的方法的介绍,从而对我国公诉转自诉制度进行分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16.
公诉权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权力,其正确行使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被追诉者利益和被害人利益,许多国家的刑事诉讼立法都确立了各具特色的公诉权制约机制。我国选择的制约方式是公诉转自诉,即在特定条件下将公诉案件转化为自诉案件的一种制度。通过对世界其他国家公诉权制约的方法的介绍,从而对我国公诉转自诉制度进行分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17.
陈潇 《商》2014,(12):191-191
本文通过介绍“洛阳性奴案”的案情,引出了本案关于四名女性被害人刑事责任的争议焦点,分析了其承担刑事责任的前提——是否构成犯罪,得出了这四名被害人构成犯罪的结论且应当成立故意伤害罪。对于刑事责任承担的问题,应当从立法中的法定量刑情节和司法中的酌定量刑情节来衡量其责任。  相似文献   

18.
从目前我国的立法实践来看,构建刑事被害人救助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个体系中,仅靠被害人自助和求助于被告人补偿目前还很不现实,需要首先在补偿对象及条件、补偿金来源、补偿机构的设置、补偿启动机构及方式等方面建立完善的国家补偿制度,同时完善社会援助机制,这是解决目前被害人不利处境的主要途径。此外,还需完善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使我国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9.
李敏清 《消费导刊》2011,(5):124-124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为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提供了物质保障:中外法律文化的融合.也为建立该补偿制度奠定了思想基础。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应当从立法体例、立法原则、实体内容、程序设置等方面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具体可作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20.
陈波 《商》2013,(6):179-179
亲告罪,是同非亲告罪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是依据追诉的形式对犯罪所做的一个分类,亲告罪在刑事立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亲告罪节省了国家司法资源。但是在节省国家司法资源的前提下,它也存在的不能及时保护被害人利益的不足,该文对亲告罪的追诉模式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加以剖析,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