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从各主要贸易国家或地区进口金额的季度数据,自行编制了省际实际有效汇率指数,首次研究了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省际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各省进口贸易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从全国层面来看,省际实际有效汇率对当期进口贸易存在负向影响,而滞后一期的汇率升值对进口贸易具有一定的促进效应。从东、中、西三个区域来看,省际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对东部地区进口贸易影响最大、西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最弱。此外,本文运用面板门限模型,分析了汇率波动幅度对进口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实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战略路径.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建立测度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依托GPCA模型研究了各省份高质量发展的动态趋势、发展指数排名及其变化;同时,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进行了梯度划分和空间格局衍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7年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各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但东部地区提升幅度更大;与2000年相比,2017年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数排名依然较高,而中部地区、西部省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数排名相对较低,高质量发展水平依然呈现出区域不平衡的态势,而且中国高质量发展存在"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依次梯度递减态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8年3月~2016年3月全国23个省份面板数据,测算了省份之间、区域之间以及区域与全国之间生猪价格波动的同步系数,并据此分析了中国生猪价格的区域协动性及生猪价格波动的区域传导路径问题.结果表明,我国生猪价格区域同步系数较高是引起生猪价格剧烈波动的重要原因.其中,各区域与全国同步系数较高是引起生猪价格剧烈波动的直接原因,各区域之间同步系数较高是引起生猪价格剧烈波动的间接原因,各省份之间同步系数较高是引起生猪价格剧烈波动的微观原因.  相似文献   

4.
杨泽坤  黄钒 《江苏商论》2022,(12):61-66
文章对我国不同区域12个省份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静态效率角度看,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存在明显差异性,其中,中部地区表现最好,东部次之,西部地区表现最差。第二,从动态分解效率值来看,综合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指数变化存在高度一致性,而与规模效率的变化存在较大差异。第三,从区域动态综合效率来看,各区域间因实际情况的复杂性而未表现出东部或中部最高、西部最差的明显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省际层面的消费者需求作用,利用2000~2013年14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省际进口贸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省际进口贸易与贸易双方的GDP和省际层面的消费者异质性显著正相关、与贸易距离和贸易成本负相关.同时,分析各省份自身特性、区域特性和进口地区结构差异的交叉效应,为促进省际进口贸易与经济平衡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商》2015,(42):276-277
基于区域视角,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回归分析方法,结合我国30个省份在2008-2013年间的相关数据,并将产业结构优化度作为被解释变量,以科技进步、开放程度及能源利用效率作为解释变量,经分析研究发现,从区域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现状要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大致相当;而从实证结果来看,科技进步、开放程度及能源利用效率均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8年~2017年的统计数据,应用泰尔指数分析方法,从GDP、人口规模和交通运输财政支出三个维度对民航运输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我国民航运输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维度测算结果的下降幅度有所不同;区域间差异程度有所减小但均衡化不显著,区域内差异有所改善但仍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对区域内各省份泰尔指数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得出在空间序列上差异呈"S"型分布,在时间序列上呈现不规则波动态势。  相似文献   

8.
运用非线性单位根检验对中国31个省份煤炭价格是否存在趋同性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应用Wald检验来检测各省份煤炭价格与全国煤炭价格的平均数构建过渡函数是否为零来确定各省份煤炭价格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7个省份存在非线性关系,24个省份存在线性关系;然后,应用非线性单位根检验和常规的线性ADF单位根检验进行检测,结果发现9个省份的煤炭价格存在趋同性,22个省份的煤炭价格不存在趋同性,即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中国省际煤炭价格具有趋同性,意味着全国未形成统一的煤炭市场;最后,结合实证分析提出煤炭市场化改革、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和优化能源运输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察我国区际贸易规模与格局的变化特征,发现我国区际贸易规模逐步扩大,区际贸易顺差和逆差分布极度不均,东部地区多为顺差,而中、西部地区多为逆差.通过考察区际产业贸易关系,对区际价格传导效应研究发现,区际贸易主要在邻近省份之间展开,远距离省际贸易相对较少;产业链上游省份的各类价格对产业链下游省份的价格传导效应较为显著;伴随区际贸易的价格传导,价格波动分配效应在各省份间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空间面板模型对我国房地产价格区域间的相互影响效应及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商品房销售价格在不同区域之间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在不引入控制变量的情况下,我国省际房地产价格不收敛;在引入控制变量的情形下,我国省际房地产价格收敛;控制变量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地区工业化程度、开发商自身因素的引入对我国区域房地产价格的收敛趋势产生了实质性影响,改变了房地产价格的收敛方向,是缩小各区域房地产价格落差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区域房地产价格不存在绝对收敛趋势,但存在条件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1.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的SBM模型,从环境约束视角切入,对中国区域旅游业效率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从区域差异特征来看,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旅游业效率呈现出"东部地区大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的空间格局;从分类特征来看,低效率类型的省份占全国比重最大。其次是中效率类型和高效率类型;(2)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旅游业效率受到技术水平影响比较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和服务发展水平对其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利用DEA方法测度了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了"W型"特征,在2000—2010年的平均值为0.607,表明全国的能源效率水平较低,能源损耗较为严重,能源效率的提升空间较大。从2004年以来,全国及地区能源效率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从区域间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之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出较大的差距。东部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是最高的,平均值为0.780,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第二的是中部地区,其平均值为0.56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效率值最低的是西部地区,平均值为0.416。从主要省市来看,全国高效率省市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能源效率较低的省市主要集中在宁夏、贵州、内蒙古、甘肃、山西等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全国31个省市区的截面数据,从投入-产出角度,采用DEA方法,研究互联网普及对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省际层面,经济增长达到DEA有效的省份较少,从规模效率看,未达到DEA有效的省份都处在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在区域层面,东部地区的综合效率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区域间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更多的是规模效率的差异。针对相关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安琪  朱波 《北方经贸》2013,(7):162-163,169
本文采用离散系数和四分位地图分别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我国1995-2011年间省际入境旅游业发展差异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省际入境旅游业发展的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从2000年开始不断减小;空间布局上,东部沿海省份的入境旅游业发展较快,西部省份的入境旅游业发展较慢,中部地区的入境旅游业竞争较为激烈。本文认为,我国省际入境旅游业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HMB生产率指数方法考察了1997-2008年间中国医药制造业研发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趋势,并把TFP的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应和投入产出混合效应四项.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效率总体上呈现出轻微衰退,具有波动较大、区域增长不平衡的特点;全国范围内以及东部地区内部,HMB指数及各分解项均呈现显著的收敛趋势,但是中西部地区内部,收敛趋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李安渝  张昭  王璐 《商业科技》2014,(6):124-125
基于全国31个省市区的截面数据,从投入-产出角度,采用DEA方法,研究互联网普及对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省际层面,经济增长达到DEA有效的省份较少,从规模效率看,未达到DEA有效的省份都处在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在区域层面,东部地区的综合效率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区域间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更多的是规模效率的差异。针对相关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芳 《商场现代化》2007,(25):56-58
本文通过均值比较和标准差系数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从东中西部总体城乡消费水平差异、省际间差异、消费结构城乡差异及同类项目比较几个角度得出相关结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城乡消费水平差异很大,中西部都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东部城乡消费绝对差异较小,但城乡省际间差异较大,充分说明了东部地区发展还不平衡;在同一地区,省际间消费差异城乡各不同;并非所有消费项目都是城镇省际差异要小于农村省际差异;东中西部地区城乡消费结构差异较明显,东部地区大部分消费项目城乡绝对差异居同类比较之首。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连锁零售业集中度研究——基于地理区位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瑛  柴华奇 《财贸经济》2007,(10):93-97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中国连锁零售业在全国30个省市的集中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通过区位集中率指标对各业态进行了细化研究。总体上来看,中国连锁零售业已呈现出显著的地理集中特征,且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各主要业态也表现出与整个连锁零售业相一致的区位集中态势,且4省集中度越高的业态其向少数省份集中的趋势越明显。综合分析结果将各省市按集中特征归纳为四种类型,并进一步分析了该集中现状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应用、数字经济发展潜力三个维度构建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进行测算,并进一步分析全国和三大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研究发现:全国整体和三大区域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2013—2019年呈显著上升趋势;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明显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20.
客观全面地测度省域信息消费水平并揭示其收敛特征,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刺激信息消费高质量增长。利用2006-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省域信息消费水平,并运用多种收敛模型和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信息消费的空间收敛趋势和影响因素。测算结果表明:全国及四大区域信息消费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省域间信息消费水平差异明显且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和四大区域信息消费SEM空间收敛模型显示信息消费存在显著的绝对β和条件β收敛。依据本论文测度的相关结论,提出了促进信息消费收敛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