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与东盟就建立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必将极大推动双边贸易和经济的大发展,也必将进一步促进双边的金融合作。未来中国与东盟之间金融合作的前景会怎样,双边金融合作应主要致力于哪些领域。以及合作中可能会遇见什么样的阻碍等问题,都值得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东盟油气合作是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与东盟油气产量的下降及消费量的上升、对能源安全的重视,为中国与东盟油气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从中国与东盟油气的贸易以及投资现状分析,发现中国与东盟油气合作的根本障碍是双边的政治互信度不足,由此对深化双边政治互信、促进双边油气合作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蔡琦 《市场论坛》2021,(5):53-59
文章在互联网技术和通讯科技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快速崛起的背景下,分析了中国-东盟金融科技合作的机遇,一是传统经济发展瓶颈显现,东盟渴望通过金融科技带来新突破;二是地缘、人口、经济多因素综合,东盟金融科技发展迎来新格局;三是国际经济金融格局变革,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出现新领域;四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双边金融合作迎来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5—2019年中国-东盟高技术产品贸易的面板数据,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与“一步法”估计,实证分析中国向东盟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东盟双方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增加有利于高技术产品出口,双边地理距离制约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东盟成员国内部贸易自由度、投资自由度、金融自由度提升有助于减少贸易非效率项,而关税水平制约了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效率的提升。基于研究结论,得出要继续加强中国与东盟成员国的技术贸易合作,充分释放中国与东盟双边技术合作协定红利,开拓高技术产品市场空间,高质量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深入落实等启示。  相似文献   

5.
《商》2015,(29)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现状,自2007年签订《服务贸易协议》以来,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合作进程加快,在旅游、运输和交通服务贸易一体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双边服务贸易合作大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领域,在技术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领域的合作不足,双方应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大在金融、保险、通讯等领域的合作,从而进一步推动自贸区一体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东盟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响应者与参与者,近年来,双边农产品贸易急剧飙升,成效显著,东盟已成为中国农产品贸易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基于中国与东盟在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产业格局、产品结构、消费层次等互补优势,发挥政府与市场作用,构建区域性农产品贸易合作新体系,未来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为广西全面深化与东盟合作奠定了基础,推进广西与东盟的旅游合作不仅是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区关联效应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推动广西的对外开放、拓展广西与东盟服务贸易和双边投资的重要环节.推进广西与东盟旅游合作应坚持系统整体、循序渐进、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而以桂林为龙头,整合广西旅游资源;打造广西旅游品牌;发挥广西在构建"中国旅游金三角"和世界旅游中心的特殊作用是加快推进广西与东盟旅游合作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进出口经理人》2010,(7):I0010-I0010
为深化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金融服务机制,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互利共赢金融发展新格局.促进银企合作.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将举办第二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本次金融论坛将服务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的需求,推动区域内金融业磋商与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进出口经理人》2011,(4):10-I0010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阴霾的逐渐消散以及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东盟的金融合作显得尤为瞩目,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双方搭建的金融合作平台将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于2011年1ON举办的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继续举办金融服务展和金融论坛.进一步推动双方金融合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产品结构的互补性比较明显,机械和运输设备是双边最主要的贸易商品。东盟已成为对中国投资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对东盟投资的第六大主体。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动下,双边取得的贸易创造效应比较显著,贸易转移效应存在排挤和替代现象。为了促进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双边在贸易上应继续扩大合作领域,在投资上兼顾双边的投资需求进行投资开发,从而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1.
中东欧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沿线地区,加大与当地16国的经贸金融合作,对促进双边经济贸易增长,推进我国向欧洲其他区域延伸具有重要作用.自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举办以来,我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金融合作逐渐加强,贸易合作总额不断扩大且领域多元化,前景较为广阔.然而,当前双边经贸金融合作中仍面临着中东欧地区的经贸金融环境未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障碍.由此,本文从金融支持机构、合作机制、信息交流平台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双边经贸金融合作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2.
CAFTA的制度约束与中新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中存在一定的制度约束。近期内东盟内部成员国与中国外贸具有趋同性。东盟成员新加坡的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于中国在执行CAFTA的同时积极关注域外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合作路径提供了可能。借鉴新加坡的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机制,加快与韩国、日本及印度等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贸易磋商与谈判,建立CAFTA域外双边自由贸易区将是中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盟博览会由中国商务部和东盟10国政府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内容涵盖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和服务贸易,搭建了政治外交、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紧密结合的新平台,使双边的共  相似文献   

14.
2002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正式启动,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迅速发展,农业经济技术合作逐渐展开,取得了积极成果。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农产品贸易合作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在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概括了中国对东盟贸易的特点,进而提出了拓展对东盟出口贸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进出口经理人》2009,(9):88-88
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增设金融服务展.同期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简称”一行三会”)共同主办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研究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区域金融合作与金融一体化的问题接踵而至,对中国-东盟金融一体化的实现途径提出构想:完善、开发中国与东盟地区的银行体系;共同监管金融市场构建区域金融合作的框架;建立汇率合作机制;建立中国-东盟共同货币基金;设立共同的金融管理机构;创立统一货币“中元”,实现共同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互补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局面。中国——东盟各成员国的双边贸易额的快速增加,主要得益于我国与东盟各国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非常强的互补性,本文针对我国与东盟个成员国在自然资源、产业经济发展方面的互补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秋辰 《致富时代》2011,(6):183-183
该文分析在自由贸易区框架下,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并就双边农产品经贸合作,农业技术合作以及开发新品种合作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9.
我国融入泛北部湾金融合作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北部湾区域,包括一湾相拥的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东盟国家.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各国和地区间的金融合作与金融服务至关重要.我国融入泛北部湾金融合作,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将带动中国和东盟的全面合作与发展.本文立足于泛北部湾区域国家和地区金融合作的现状,分析了我国融入其中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2012-2021年中国与东盟水产品贸易数据,通过国际贸易竞争力(TC)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贸易互补性(TCI)指数、格鲁贝尔-劳埃德(GL)指数、贸易密切度(TII)指数以及综合贸易份额指数对中国与东盟水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互补性以及依存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水产品贸易发展迅速,双边存在不同贸易优势;中国作为水产品进口国的贸易互补性(TCI)指数大于中国作为水产品出口国,双边国存在较大的合作潜力;双边水产品贸易表现出多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的特征,贸易合作潜力还有待开发;与中国水产品贸易依赖度较高的是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东盟各国综合贸易份额指数年均变化率大多数为正,表明东盟各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依赖程度逐步加深。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助力中国与东盟国家水产品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