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坦然面对中国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困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中国最大的国情出发,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跨越“卡夫丁峡谷”后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跨越论”思想。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毛泽东、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对“卡夫丁峡谷”进行的两次跨越,并总结出了对今天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3.
国内有的学者认为,20世纪20—30年代俄国走向社会主义和50年代中国走向社会主义不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证实。事实上马恩这—设想的主体不仅是俄国公社,而且包括俄国社会形态以及东方其他落后国家的社会形态;跨越的起点不仅是前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包括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的国家;跨越的核心思想在于肯定东方国家可以通过与西方国家不同的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4.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晚年在世界历史的视阁下,在研究俄国农村公社状况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关于落后的俄国能否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论述。今天,当我们寻求它的直接理论意义时,它早已消逝在历史烟云的纵深处;而当我们透过厚重的时空帷幕,发掘其所蕴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唯物辩证的方法论价值,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光辉依然照耀着当代社会主义者的现实行程。  相似文献   

5.
自1949年建国以来,国家与国有企业的财政分配关系随着中国经济政治环境的历史变幻而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基于国家兼具双重身份、兼履双重职能与国有资产面广量大的事实,关于二者分配模式的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处于不断的试错中。从"双元财政"的理论视角回顾、分析了新中国60年来国家与国有企业的财政分配模式,并从这种历史沿革中探寻重构国企利润上缴的必要性,且对现行政策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消费者和生产者是微观经济学的两个行为主体,通过分析消费者和生产者理论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来揭示两个行为选择理论的对称性与行为的相似性,并从微观经济学体系的角度探讨市场主体行为选择理论背后的伦理观和价值趋向.从体系上看,作为西方经济学基础的"经济人"是对企业行为的一种类人化表述,其原型就是资本家,是资本关系的人格化.客观上以"经济人"假说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进行经济预测的准确性取决于资本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其统治地位越强,资本的理性越强,经济预测的结果越准确.作者从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者、教授者、分析研究者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审计理论框架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审计理论结构的研究中,理论界一直期望并努力能形成几种统一的理论,并且,这些审计理论要能为日益发展着的审计实务提供一个有效而强有力的依据。审计理论结构的研究应顺应审计环境和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不断扩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聚焦的一大社会问题,一旦解决不好,很可能激化因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矛盾.本文根据农民失地的成因将失地农民分为两类,一类是自愿离土农民,一类是因征地而失地的农民.本文提出对这两类农民的社会保障应区别对待,构建合理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的“法治”思想散见于他的各种讲话以及他的行为中,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强调法制,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并为我国立法提供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作为法律发展史上的一大成就,其形成具有内在的逻辑性。这表现在:马克思、恩格斯最终是通过对社会现状的考察,确定了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观念;马克思、恩格斯随着其接受的思想、法学观点不断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对法的认识,同时,法律本身也是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在对法的探究中,始终以如何实现人的自由和权利为主线。  相似文献   

11.
认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说法在逻辑结构和内容上存在错误,资源即包括在环境概念之内,而对资源中的可再生资源也不能采用保护说法,而应该是合理利用,综合以上,作者认为采用环境法这一说法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新《会计法》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进一步完善各国涉外民商事法律制度,协调各国在这一领域的法律冲突,加强国际司法合作,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共同努力的目标,也是理论界的大课题。本文在分析比较有关国际公约和国外立法的基础上,对国际商事仲裁实体法在适用中的冲突和协调,提出了自已的观点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人性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对法学也不例外。主体权利意识离不开人性的需要,人性需要与法治 理念相统一,人性的需要是公民权利的内在依据。西方流行的“人性恶”理论是特定主体的一种文化观,是主体根据 自身需要构建的人性观念,有很大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5.
农村环境问题的产生有发展观念和策略层面上的原因、农村特定原因以及环境法制层面上的原因。依法治理农村环境问题是根本手段和必由之路,应从立法、执法和法律监督几方面着力,同时做到环保教育与环保法治相结合、环境制度管理与环境法治相呼应,使农村环境问题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