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区域,上海是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在开发浦东后,上海迫切需要跨过长江发展,成为布局在长江入海口两岸的世界级国际大都市。南通作为长江入海口北岸城市,沪通铁路和沪通长江大桥的建设,将对南通区位条件变革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并使南通发展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设立沪通长江大桥开发区则是谋划南通新发展的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以沪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试点(简称"沪港通")实施形成的准自然实验为切入口,基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9—2020年数据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沪港通"实施后,标的公司(纳入"沪港通"的A股上市公司)的劳动收入份额显著下降.其内在机制是,"沪港通"加剧了资本深化、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由于资本?劳动互替、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进而挤占了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研究发现,"沪港通"主要降低了平均工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异质性研究表明,"沪港通"仅挤占了公司治理状况较差、劳动密集型和制造业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对普通员工劳动收入份额的抑制效应更强.文章揭示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微观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对于"双循环"新格局下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优化、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2014年4月中国证监会批复沪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经6个月的准备期,沪港通于10月正式实行。证券市场的开放是一种进步,"沪港通"机制会推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从而推动国内经济增长。本文通过数据收集研究,回顾探究"沪港通"实行一年以来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并结合国际证券市场的开放历程,为"沪港通"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沪港通正式开通,其机制资金流动在额度控制、交易结算、换汇等各个环节运作都正常运行,实现了预期的目标。沪港通的发展实现了内地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完善,加快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进度,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沪港通发展引发了内地资本市场一定的风险,需要通过完善现有法律法规、优化市场调控手段以及加强地区金融合作等对策来推动其更好地运行。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资本市场开放试点项目——"沪港通"为外生事件,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这种影响在不同产权公司中的差异。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开启能够显著提升高管薪酬的业绩敏感性;相较于民营企业,"沪港通"的开启对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的业绩敏感性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对于股权相对较为分散以及地处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上市公司,"沪港通"的开启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正向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6.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构造公司治理质量指数,利用沪港通交易制度实施这一外生事件,基于其分批试点名单制特点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上市公司治理质量的影响.结果 显示:沪港通制度的实施通过改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包括改善内部会计信息质量和强化外部监督)来提高上市公司治理质量,并以此提升公司价值,这种提...  相似文献   

7.
利用沪深港通交易机制这一外生冲击,检验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能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其中,股价信息含量的提高发挥了中介效应.沪深港通交易机制实施后,香港地区成熟投资者的引进优化了境内投资者结构,有利于发掘企业异质性信息,降低股价同步性.股价信息含量的提高形成了有效的股价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8.
“沪港通”正为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打开大门.相较于内地,香港股市高效、公平、成熟,国际化程度也远高于A股,有助于投资者分散单一市场投资带来的风险.本文综合了沪港证券投资交易的一些差异并给出了几点套利策略供投资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期货定价理论、波动性理论、协整理论和GARCH模型,以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期货合约为研究对象,用沪铜连续合约价格反映我国沪铜期货市场价格水平,用沪铜连续合约价格的GARCH序列和沪铜连三合约价格的GARCH序列反映我国沪铜期货市场价格的波动率,用长江有色铜的现货价格反映我国的铜现货价格,用长江有色铜现货价格的GARCH序列反映我国铜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沪铜期货价格的波动是我国沪铜期货价格形成的重要因素,铜现货价格也是我国沪铜期货价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沪港通"正为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打开大门。相较于内地,香港股市高效、公平、成熟,国际化程度也远高于A股,有助于投资者分散单一市场投资带来的风险。本文综合了沪港证券投资交易的一些差异并给出了几点套利策略供投资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推动优势主导产业加快专利转化与产业化发展成为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绵阳科技城作为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极要发挥优势主导产业的作用,关键要明确其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在专利转化和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以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为样本,选取2014—2018年的相关数据,从经济运行状况、社会进步态势和生态可持续水平三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各维度权重不稳定,经济运行水平权重有所降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具有波动性,且各城市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绥阳县—兴仁市”城市链是我国西南地区城市中“成都市—遂宁市—重庆市—遵义市—贵阳市—曲靖市—昆明市”城市链的重要段落,其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西南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因此,前瞻性地探索“绥兴链”发展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过程中需要依托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兴仁市等节点城市尽快形成中心城市团和过渡节点,将“绥兴链”发展成为贵州城市体系的主轴链,使其在西南城市群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采用文献研究以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展开分析,探索构建“绥兴链”的具体措施,基于区域经济学理论对区域中心城市、县级城市以及乡镇级中心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不同中心地之间的互动方式。研究认为,在建设“绥兴链”过程中需要依托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和兴仁市等形成中心城市团,并通过“息烽县+开阳县+修文县”“清镇市+平坝区”“镇宁县+关岭县”等三个过渡节点将区域中心城市连接在一起。在中心城市团和过渡节点建设过程中,需要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将不同层级的中心地整合在一起,加强城市链、城市团的建设,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以及城市体系的顶层与底层间的关系,重视城市链的长度和宽度,形成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文化创意产业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再生的主要政策,它的目的在于增强经济基础,推广城市/地域文化,提高城市行销与竞争力。泉州老城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尚处在发展阶段,根据泉州老城区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比较详细的发展对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区域产业一体化是当前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普遍现象,产业一体化逐渐成为城市圈经济一体化的核心,也是加快城市圈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各区域只有目标明确、加强协作、积极推进产业一体化的进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产业集群理论、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以及产业融合理论在区域产业一体化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口流动改变了创新资源的空间配置,会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创新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创新能力的空间相关性则导致人口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空间效应。采用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7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普通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表明:人口流入会促进本地创新,而人口流出会抑制本地创新;本地和邻近地区的人口净流入均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人口流动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口流动促进人口净流入地的创新能力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会抑制人口净流出地的创新能力并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劳动力人口流入正向影响创新能力并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老年人口流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及空间效应不显著,但老年人口流入达到一定规模后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人口流动对人口规模较大城市和距离中心城市较近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较强,不同的城市群也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因此,应采取差别化的人口流动引导政策,充分挖掘各年龄段流动人口的潜力,有效促进各地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交通运输地理学是空间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相对于新经济地理学、区域科学、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等空间子学科来说,交通运输地理学更为基础也更为贴近空间经济学的研究核心。交通运输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有关交通运输地理学的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对相关交通运输地理学研究的文献的回顾,我们将交通运输地理学在这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学科特点、研究对象以及影响因素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实际上是农村主导型的发展模式.现在,这种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必然要向城市主导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这就要求区域经济发展应以城市为重点,推进城市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此为基础,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经济圈,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应打破行政界限,顺其自然地构建城市经济圈,因地制宜地探索城市经济圈的发展道路,逐步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城市为主导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城市的核心角色日益凸显,邻近城市整合发展对于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西南地区构建“成都—昆明”城市链就显得非常必要。方法/过程西南地区腹地范围较广,研究中通过对区域内中心地的布局状况,以及相互间的联系状况进行详细调研,并基于区域经济学理论展开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认为,以昭通市为核心构建起的扇叶形城镇团在城镇链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该城镇团将北侧的宜宾市和南侧的赫章县、威宁县整合在一起,在城市链的中间区域形成城镇化的增长点。昭通市在构建扇叶形城镇团过程中,需要在昭通市中心地基础上,将盐津县和镇雄县发展成为次级中心地,从而在每个扇叶上都形成与邻近行政单元连接的节点。在“成都—昆明”城镇链上,要强化M区、N区和W区的发展,突破既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软区划”方式构建跨行政区划的城镇体系。“沐川县—泸州市—毕节市—昭通市”组成的四边形区域要成为昭通节点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形成“犍为县—荣县—泸县—叙永县—大方县—纳雍县—六盘水市—会泽县”城市环,在城市链上形成“两端挤压、中间膨胀”的发展格局。这种创新性的城市体系格局具有较好的操作性,能够将不同层级的中心地高效整合在一起,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快速提升,研究结论在构建区域城市体系实践中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结构主义的视角,利用中国23个主要省域的地级市2005—2011年常住人口数据,从地区生产总值、地区劳动生产率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三个维度来界定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发现,首位度越大、集中度越大、人口分布越不平等,越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且,在区域经济增长模型中,已经出现"要素投入规模报酬递减"的现象,"工业化"倾向的产业结构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负的显著作用。说明在促进区域发展的作用动力中,工业化的影响在逐渐减弱,城市化的作用慢慢凸显。同时,以"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的城市人口融合度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负向影响。这表明更开放包容的城市人口政策,不仅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最终也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