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文治将军的故居在广州的珠村.午后太阳正炽,庭院里的一株大叶海棠,红艳艳的,据说是潘将军生前手植.厅堂里挂着他的大幅照片,军人的威仪下藏着文人的温雅,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相似文献   

2.
潘文治故居     
王美怡 《开放时代》2007,(5):F0002-F0002
潘文治将军的故居在广州的珠村。午后太阳正炽,庭院里的一株大叶海棠,红艳艳的,据说是潘将军生前手植。厅堂里挂着他的大幅照片,军人的成仪下藏着文人的温雅,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相似文献   

3.
王美怡 《开放时代》2007,(6):F0002-F0002
黄氏石屋藏在广州旧西关的街巷里。整幢建筑全用麻石砌成,门前有雕花的花岗石圆柱,屋内的落地满洲窗上是精雅的玻璃饰画,一派中西合璧的泱然大气,迥异于传统的西关大屋。可石屋里盛载的仍是广州金粉世家的旧梦。旧家庭院的香兰萱草,满洲窗后的清音雅韵,紫洞艇里的无边风月,荔枝湾上  相似文献   

4.
王美怡 《开放时代》2007,(2):F0003-F0003
三十年代的广州梅花村里遍植梅花。冬天的时候,风把梅花吹落在深巷里,空气里全是冷香。在那些梅树掩映的别墅里,住着广东的许多军政要员。有时候,会看见“南天王”陈济棠和他最宠爱的太太莫秀英从车上走下来。  相似文献   

5.
王美怡 《开放时代》2007,(4):F0002-F0002
走到多宝路多宝坊27号时,天正下雨。泰华楼门扉紧闭,院子里的老树从残颓的旧墙上伸出密匝匝的绿叶,清气四溢。即便是在下雨的日子,泰华楼也闻不到书香了。楼内被主人珍藏的种种珍本丛帖,都在岁月流逝中散佚殆尽了。  相似文献   

6.
王美怡 《开放时代》2007,(4):F0003-F0003
上世纪五十年代,冼玉清是陈寅恪家的常客。两人常常在一起切磋学问、谈诗论词。每逢过节,冼玉清总是提着细篾竹篮登门拜访,竹篮里装满了节令食品,还有以毛笔正楷在大红纸上书写的  相似文献   

7.
夜深了,黄詠雩焚香置酒,将天蠁琴置于琴台之上,缓缓奏出一阕《墨子悲丝》。这琴音对他来说,像是一段一去不返的锦绣年华,也像一串欲说还休的叹息。他想:天蠁琴从此别矣!天  相似文献   

8.
詹天佑故居     
王美怡 《开放时代》2008,(3):F0003-F0003
“我们留学外国获得了一些知识和技能,要做一点事贡献国家。如要做官,就不能做事。想做事,万不可做官。但官不可做,又不可无。在现在中国里,没有朝廷给予你一个宫职.就没有地位,没有人把重要的事给你做。”  相似文献   

9.
"我们留学外国获得了一些知识和技能,要做一点事贡献国家.如要做官,就不能做事.想做事,万不可做官.但官不可做,又不可无.在现在中国里,没有朝廷给予你一个官职,就没有地位,没有人把重要的事给你做."  相似文献   

10.
王美怡 《开放时代》2007,(6):F0003-F0003
十香园是一座种了十种香花的园子,住着两个画家。这十种香花是瑞香、素馨、鹰爪、茉莉、夜合、珠兰、白兰、含笑、夜来香和鱼子兰。这两个画家是岭南画派的开山祖师居廉、居巢。遥想当年,"二居"在十香园内调粉弄色,岭南田园景象、草木春秋尽入画中,那必是一段玉润风清的好时光。旧时广州珠江南岸,村庄处处,村民在竹篱茅舍间栽花种树,从春至  相似文献   

11.
扬州城里也有一座平山堂,是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据《避暑录话》记述:"公每暑时,辄凌  相似文献   

12.
冬日的午后,街道上行人很少,我独自在广州西村福州路密集的民居间穿行。转过一条幽静的甬道,远远就可以看见那幢淡黄色的门楼。我知道,对山园到了。  相似文献   

13.
1937年6月25日,毛泽东在给何香凝的信中这样写道: 香凝先生: 承赠笔,承赠笔画集,及<双清词草>,都收到了,十分感谢.没有什么奉答先生,惟有多做点工作,作为答谢厚意之物.先生的画,充满斗争之意,我虽不知画,也觉得好.今日之事,惟有斗争及能胜利.  相似文献   

14.
王美怡 《开放时代》2007,(3):F0003-F0003
塔影楼矗立在珠江边看潮涨潮落已经近九十年了。楼台依旧,流水依依,凭栏处,不见主人的身影。主人陈少白在走过了“独留塔影送晨昏”的漫长岁月后,早已隐进了历史的帷幕后面,任由后人在水光塔影间打捞传奇的碎片。陈少白的一生算得上是一出峰回路转的传奇。他是孙中山先生早年最亲密的战友,人称“国叔”。为追随孙中山,他曾经先后  相似文献   

15.
王勇幸 《新经济》2012,(5):38+40
没有任何征兆,一丛又一丛亮晶晶透着阳光翠绿金黄的洋紫荆叶子,就从小径的尽头映入了眼帘.这是最家常的广东行道树,不是文艺青年所向往的浪漫情事发生地,却有一股淡淡的“妈妈的味道”. 这股淡淡的家常气息就是老东山.不少广州人都有“东山情结”,无论是老广州还是初来乍到的异乡客,东山、西关都是说起就充满回忆的地方.老广州有一句说话,“东山少爷,西关小姐”.人们就是愿意把最美好的记忆都附着在这个地名上,因为东山是广州人的“故居”.  相似文献   

16.
严睿 《经济纵横》2006,(4):70-72
前段时间听一位企业管理人员说起他在成都工作时的一些经历,很有意思。他说刚被公司调到那边的时候很不适应当地员工的工作方式,经常是上班时间到了,会议室里只坐着他一个人,一通电话之后,手下的人才懒洋洋地游荡而来,会开着开着大家的话题就不知不觉得跑到最近的输赢手气上了,散了会,要想再找他们,都不用想,十个里面有九个都上了茶楼。这位老兄翻了翻公司的管理规章,然后作出谁不遵守公司制度就重罚谁的决定。结果,手下兄弟没几个当回事,等到发工资的时候大家又都跟他急了,说他是“瓜娃儿,啥子都不晓得!”。  相似文献   

17.
王美怡 《开放时代》2007,(1):F0002-F0002
一九二七年的中秋夜,黄晦闻在北京大学的家中,听他的弟子奏古琴,忽起家国之思。他想起了多年前在小画舫斋度过的好时光。明月高楼,一舟临水,座中鸿儒诗酒唱和,清瘦的陈述叔凭栏苦吟,远看像孤鹭一般,荔枝湾上的桨声艇影让人如在梦中。黄晦闻、陈述叔是民国时期的广东名士,素有“  相似文献   

18.
《经济论坛》2006,(12):148-148
2005年,一种拼搏和向上的精神始终在三公司领导和每一名职工的血液里流淌,一种“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勇于奉献”的公司精神始终在激励着每个三公司人--这就是老码头人奋斗不息的原动力,这就是老码头人昂然饱满的战斗力,它带给了老码头人藐视一切困难的信心和气魄,它在2005年,在365个日日夜夜里闪闪发光。打开2005,你会看到公司领导和业务部门工作人员终日奔波的身影,全年没有节假日,不停地奔波于矿方、货方、铁路、电厂的生活对于他们已成习惯。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安排,三公司今年主打内蒙古方向的煤炭,但计划内的货源和年度计划…  相似文献   

19.
王美怡 《开放时代》2007,(1):F0003-F0003
宋庆龄撑一把油纸伞,朝黑石屋走来。这是一九二二年的夏天,她总是穿着黑绸旗袍,梳爱司髻,从屋前的玉兰树下走过。那一年,她和孙中山常常来黑石屋作客。陈炯明叛乱时,钟荣光在珠江码头用电船把宋庆龄接到了黑石屋避难。这是黑石屋记忆胶片上一个难忘的闪回镜头。关于历史的种种记忆,像沉香一般,缭绕在这座老旧的红楼里。当年它是岭南大学的心脏和灵魂所在,钟荣光在这里亲笔撰写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动人篇章。钟荣光乃岭南奇士,有奇才、奇行、奇情。他长身玉立,一派严师风范,细看却双目含笑,意态悠远。早年他是名满羊城的钟举人,在科场上替人…  相似文献   

20.
改革给我国带来了勃勃生机 ,竞争使一大批风流人物崭露头角。在农村信用社系统这一竞技场上 ,有一个敢作敢为、敢为人先的信合人 ,他就是温岭市农村信用联社主任王先德。一年大变样1999年 6月份 ,年仅 41岁在路桥联社担任副主任的王先德带着组织的信任 ,“背乡离井”只身来到温岭联社走马上任。上任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 ,人们在办公室找不到王主任 ,不知他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只知他早出晚归 ,到底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大家心中无底。后来 ,才得知他在这一个月时间里 ,跑遍了31个基层信用社 ,找社主任和职工谈心 ,不单单搞调查研究 ,而且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