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农业分工的深化,在需求、供给和技术因素的作用下,具有短链或断链形态的农业产业链在城乡之间延伸,以分享分工带来的经济利益.这种延伸遵循先内后外的区域经济运动规律和技术路径进行.延伸后的农业产业链是农村农业产业链向城市市场延伸区域空间的展现,它延展于城市、城郊和农村3个区域单元,其中,郊区的涉农加工业与农业物流业环节是农业产业链城乡间延伸的关键环节.新型的农业产业链将沟通城乡两个地域、链接三次产业,能较好地打破城乡两套封闭体系独自运行局面,加强三次产业的内在经济联系,进而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生态产业链的会计核算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琴 《经济师》2003,(6):174-175
生态产业链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增大可更新资源存量、改善生态环境。这要求立足于微观经济组织系统地开展生态产业链的会计核算 ,以整个生态产业链系统为一个会计主体 ,把生态环境纳入会计核算体系 ,确认会计要素、计量会计要素、反映和披露对生态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运作模型,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运作逻辑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农业产业组织链、供应链、空间链、价值链需遵循的相应发展逻辑,通过采用图形展示和逻辑实证的方法,展开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调查,发现中国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存在组织化水平较低、农业供应链物流不健全、农业空间链布局与效应有待完善、产业链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提出降低农业生产管理成本(提高农业竞争优势)、突破协同困境(强化整体效率)、统一规划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加快集群发展)、统筹产业价值协调(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方面加以努力,进而在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产业链稳定性关乎区域产业和经济竞争力的保持与提升,链上企业只会依据自身经济利益目标协调其内外部市场关系,无暇顾及整个区域发展的全局需要,因此需要地方政府在明确产业系统内各部门间关联关系以及本地区和相关地区资源动态赋存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地方、本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及政策,通过优化产业链结构、占领产业链高端以及有效实施产业链招商等途径对区域产业链加以治理,确保其健康稳定运行。基于现有文献成果,对产业链治理内涵做出理论探讨;结合调研所获数据,分析连云港新材料产业链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供地方政府参考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食品安全利益相关者分析和供应链运行有效性剖析,阐释了核心企业供应链内外双重行为的驱动因素。我们认为,链外诚信、链内约束,才是食品供应链核心企业长久发展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6.
黄希惠 《经济管理》2007,(21):53-57
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SCM,是传统管理模式的一场革命。本文试图将SCM哲理引入到农业产业链中,在讨论SCM与农业产业链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构建基于SCM的多链、网状农业产业链框架体系,然后借助于模糊技术综合评判方法,讨论农业产业链上节点联盟伙伴的选择,从而实现农业产业链体系的优化和各联盟企业的利益共享与多赢。  相似文献   

7.
李瑶 《经济师》2022,(9):135-137
文章对山西大中小企业产业链融通创新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山西大中小企业产业链融通创新发展取得的成效,并分析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梳理了山西大中小企业产业链融通创新发展的四种模式及典型案例,从大企业引领作用、中小企业强链延链补链、创新生态、资源配置、产业集群五个方面指出山西大中小企业产业链融通创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突破传统企业共生关系,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治理理论,建立了生态产业链利益相关者关系网络模型,分析了利益相关者之间可能存在的产权关系、契约关系、行政关系和社会关系等4种关系。卡伦堡生态产业链、河南鹤壁煤业集团生态产业链及日本北九州生态产业链,分别代表自组织型、政府主导型和集团主导型3种生态产业链。结合社会网络理论,分析了3个代表性生态产业链中利益相关者关系网络治理情况,比较了3种生态产业链的治理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理顺物联网技术链和产业链内部以及相互之间的协同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梳理物联网技术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物联网技术链与产业链构成,从我国物联网技术链内部、产业链内部、产业链与技术链间3个角度分析了协同发展机理,并提出了推进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严珂  王红姝 《经济师》2015,(2):57-59
随着社会分工的加深,新的产业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是产业链日益增长。文章在总结产业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速冻食品产业链模型,分析河南速冻食品产业发展的供需链、企业链、空间链和价值链。根据分析结果,指出产业链中存在的问题:食品安全和产业链安全。最后,给出了相关产业政策建议,供决策者和从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价值链、产品链、知识链、企业链、技术链、供需链和空间链的多视角产业链模型。指出:这些链条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不同需求驱动不同链条(产品链、知识链、供需链、技术链)的产生,这些链条的核心是价值链,而最终表现为企业链,企业又基于地理或空间关系形成空间链。基于多视角的产业链模型,从供需、价值、产品和技术的角度对网络文化产业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包含行业链、价值链、产品链和供需链(企业链)和技术链(知识链)的多视角网络文化产业链模型。  相似文献   

12.
赵晨  王戈菲 《技术经济》2023,42(9):1-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和“人才是第一资源”。如何充分发挥人才效能,使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是我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议题。新型研发机构是科研机构的创新模式,是打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重要尝试。以新型研发机构作为研究对象,以北京的七所新型研发机构为例,从价值链视角对新型研发机构内部人才链支撑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过程进行分析,归纳出新型研发机构实践人才链支撑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动态协同模式。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给出具体指导建议,为人才链支撑双链融合的过程提供理论支撑,为我国实践三链融合给出了具体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循环农业模式体系构成研究为切入点,首先系统地阐述了循环农业产业链的内涵及空间结构,总结循环农业产业链的三种网络形式及特征;其次,探寻纵向闭合产业链条内的产业关联及链条结构,提出了循环农业产业链由外循环及内循环两条物质循环路径流程构成;再次,结合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循环农业体系产业创新与价值增值的特点,提出推动循环农业产业链的动力机制包括:以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为核心的内源动力机制,以及以政策制度、技术创新、市场建设、人才培养为重点的外源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价值链、产品链、知识链、企业链、技术链、供需链和空间链的多视角产业链模型。指出:这些链条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不同需求驱动不同链条(产品链、知识链、供需链、技术链)的产生,这些链条的核心是价值链,而最终表现为企业链,企业又基于地理或空间关系形成空间链。基于多视角的产业链模型,从供需、价值、产品和技术的角度对网络文化产业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包含行业链、价值链、产品链和供需链(企业链)和技术链(知识链)的多视角网络文化产业链模型。  相似文献   

15.
王晓蕾  杜传忠  刘磊 《经济学家》2022,(10):108-118
构建服务型制造网络是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内在要求,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产业链整合不足导致产业链条关联不紧密、协调性差,制约服务型制造网络的发展,而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通过分析服务型制造网络的产业链整合问题以及产业链整合的演化逻辑与内涵,探讨工业互联网赋能服务型制造网络优化的基础和路径。研究表明,工业互联网在“连”“链”与“联”的产业链有效对接基础上,从企业链、价值链、技术链、产品链以及空间链五个维度实现产业链整合,进而形成产业链生态系统与网络式组织,促进服务型制造网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农业产业链式困境的形成与财政扶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链式困境表现在目标多元、路径依赖、博弈失衡等多个方面,仅仅依靠单个"结点"治理难以有所突破,应从产业链整体着手,系统研究农业产业链的圈层、流径、功能,分析链式困境产生的三大机理模型(链强度、链能量、链效应),进而建立"整合式"扶持机制,包括接续断链、稳固散链、压缩赘链、强化弱链、柔化僵链、消除链孤岛、建立链枢纽等。  相似文献   

17.
贵州山地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延伸中注重空间链、企业链、技术链和信息链的延伸。这四个内含链分别受所处地理位置、中间产品与资金交易、技术研发成本、信任等因素的影响,要走出"农户+公司"模式存在的困境,必须建立"辐辏"式产业链。  相似文献   

18.
《经济地理》2021,41(4):93-99
基于产业链治理视角探究产业集群发展,通过构建产业链内外主体行为、区域文化和集群绩效的关系模型,以安徽省宁国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为研究案例,借助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得出主要结论:(1)产业链内部主体行为和产业链外部主体行为均能对集群绩效产生显著影响;(2)区域文化对集聚效应、政府支持力度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行为与集群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而在企业能力、消费者市场需求的调节效应不显著;(3)在探究主体行为对集群绩效的影响时要考虑到区域文化对主体行为选择的影响。管理启示是区域在产业链和集群治理方面,要注意显性的和隐性的区域文化环境的营造,通过鼓励创新创业、尊重诚信共生的区域文化,激发产业的进一步集聚和产业链内、外多元主体积极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19.
贫困地区应立足本地支柱性农业产业,进行产业链延伸,是做大做强农业产业的关键。选取石阡县支柱性农业产业——茶产业做定性分析,探讨茶产业链延伸问题。重点分析石阡茶产业链在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方面提升面临的瓶颈,并分析困境形成的原因,提出石阡茶产业链延伸的路径在于厘清茶产业上中下游产业,确定产业重点;以茶产业为核心,形成产业集群;广辟销售渠道,努力延伸茶产业价值链三个方面。从这些方面入手,做强产前、产中、产后产业,才能真正壮大石阡茶产业,从而为贫困地区农业产业链延伸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从循环经济、共生理论、生态工业园和生态产业链的逻辑关系辨析入手,探索了生态产业系统的结构及生态产业链构建的4种类型,主要针对国家高新区的具体情况对改造型及混合型产业生态化路径进行了较深入研究,提出生态产业实现过程中物质循环生态产业链、能量梯级利用生态产业链、水循环利用生态产业链和信息链4条关键生态链的构建,及企业生态化、产业生态化、区域生态化3个层面生态化实现的具体途径,以及在此过程中政府、市场、企业三者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