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国家的广告业发展十分迅速,各种形式的商品广告渗透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广告商为了使广告达到最大效益,从而使广告商品占领更多的市场销售份额,大大加强了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研究,把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在广告中诱导人们的购买行为。于是,消费者特别是广告业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作为独立消费的经济主体再也不能“独立自主”,往往要受到广告的左右。可见,广告在社会商品流通和销售过程中,确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广告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商品销售,即仅仅把广告作为商品推销的一种手段,停留在“推销广告”的层面。推销广告的实质是,企业广告活动基本上是站在企业自身的立场,以促进企业现有产品的销售为主要目标。所以推销广告往往不一定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和接受心理,难以打动消费者的心弦,有时甚至产生逆反效果。  相似文献   

3.
今年初,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卫生部出钱,为从市场上随机取样抽查评定的21种营养保健口服液合格产品在报上做了广告。据称,我国质量管理部门花钱为产品作广告尚属首次。笔者以为,这一“新生事物”值得大力提倡。近几年来,假冒伪劣商品在不绝的“打假”声中所以还能屡屡让消费者上当,重要原因之一是言过其实和欺骗性的产品广告作祟。将“苦瓜酸瓜”夸成“甜瓜”的“王婆”太多,想吃瓜的顾客难免防不胜防,致使广大消费者现在对自夸性的广告很缺乏信任感。有些广告虽打出了“部优”、“省优”的牌子,或是分别以男女老少消费者的“赞扬声”作为显示,但仍是厂家自己花钱作广告。联想到一些不上规矩的评优会、博览  相似文献   

4.
指示语分为五类,它们是:人称指示、地点指示、时间指示、话语指示和社会指示。广告常常利用指示语中的人称指示和消费者建立一定的关系。非包容性“we”强调公司或企业为了消费者的利益所做的努力;包容性“we”表明公司或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存在共同点,有助于缩短他们之间的距离;“I”指以前的消费者,对潜在的消费者将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you”在广告中一般指潜在的消费者。采用这种形式,有利于广告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流,缩短他们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5.
许秀云 《新西部(上)》2007,(6X):208-208,212
指示语分为五类,它们是:人称指示、地点指示、时间指示、话语指示和社会指示。广告常常利用指示语中的人称指示和消费者建立一定的关系。非包容性“we”强调公司或企业为了消费者的利益所做的努力;包容性“we”表明公司或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存在共同点,有助于缩短他们之间的距离;“I”指以前的消费者,对潜在的消费者将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you”在广告中一般指潜在的消费者。采用这种形式,有利于广告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流,缩短他们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王萍 《魅力中国》2011,(20):289-289
广告传达给消费者的信息已不仅是产品特点或功能,关键的是她会使消费者主动地回味、体会其中的玄机和奥妙,从而更有效地抓住消费者的心。这种变化是广告领域在视觉传达艺术影响下的大势所趋,因此,具有奇妙关联的创意从构想之初就提供了广告更多的选择权,她使广告自身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是促成广告“弦外音”的关键所在,也就是广告创意中的蝴蝶效应。  相似文献   

7.
“广而告之” 虚假广告常常使消费者受到迷惑。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和代理商常常运用不切实际的“赠送屋顶或楼前花园”、“设备和装饰材料采用‘进口’产品、‘高级’产品”等广告夸大其辞,误导消费者;有的所谓花园、商场、游泳场、网球场等,其实是三五年后的规划,却先行标注在图中。 “厂家直销” 以“厂家直销”、“批发价”诱惑消费者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批发消费可以省钱、省时、省力,但稍有不慎,也容易落入误区。批发,是需要一定数量的,一  相似文献   

8.
马金娇 《魅力中国》2014,(2):330-330
广告是一门独立学科,虚假广告是广告当中的“畸形儿”。笔者认为虚假广告应作如下界定(有其中任何一点即为虚假广告):广告表现内容误导消费者的三观,表达商品信息虚假,对消费者造成一定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推出“有声黄页”最近新加坡推出的“有声黄页”为当地商界开辟了崭新的宣传渠道。如今消费者只需打个电话,即可聆听各种有声广告,不必再翻阅近千页的电话薄。“有声黄页”是亚洲首套通过电话提供广告服务的电子系统,它可让新加坡消费者迅速取得有关产品和服务的...  相似文献   

10.
飞白辞格是一种积极修辞,是“明知其错故意仿效”。广告语所使用的成语、谚语、俗语可与产品的陛能、功能产生联系,增大广告的信息容量。广告语中运用“飞白”辞格,使广告语新奇独特、幽默风趣,从而增强了广告的表现力。运用飞白辞格时,在同音、近音字替换时,应把改换的字引上,所使用的成语、谚语、俗语应该是消费者所熟悉易懂的。  相似文献   

11.
牙防组“忽悠”全国人民2006年3月,在牙膏、口香糖广告中频频露脸的“全国牙防组”被消费者告上了法庭,诉讼的理由是认为其不具有认证口腔保健品的资格而且误导消费者。经权威部门认证,从1992年即已开始进行“权威认证”并且在消费者眼里都充满信任感的“全国牙防组”,竟然是一个没有认证资格的组织。  相似文献   

12.
“酒香不怕巷子深”是指好的产品不愁消费者上门购买,果真如此吗?让我们看看广告的效应再来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一)广告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传播媒介,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时代产物。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代,广告已在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出现,并“无孔不入”,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企业的振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契机。而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竞争和公平的统一体系。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溶入这个体系之中,自…  相似文献   

13.
苗沂 《北方经济》2006,(2):25-26
广告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标志之一,它已走进千家万户。我们感觉社会就是广告的海洋,无论电视、书刊、广播、网络都是广告的世界。并且,现代广告已经成为独立的经济行为从商品生产与销售中分离出来,在商场中独占一席之地。“广告是由特定的广告主通常以付费的方式,通过多种传播媒介对商品、服务、观念等信息的非人员介绍及推广”,“是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和表达方式,广而告之特定的受众(消费者)有关商品和服务的信息,引起其兴趣并诱导其购买的这样一种推广和介绍的活动”。广告简单地说,就是广而告之,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上海经济》2009,(5):80-80
与任何其他时期相比,经济衰退时期更需要我们牢记在心的是:忠诚的消费者是公司现金流和内生性增长的主要与持久来源。营销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一笔“有价值的花费”。因此,企业营销者首先要评估市场机会,分析判断哪些品牌收益前景最暗淡,然后将其抛弃。其次考虑为长远发展而投资,要稳定核心品牌,进行战略性收购以及谨慎推出新产品。然后,要合理分配广告预算,把预算放在更具可测性和投资回报率更高的广告上。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周刊》2007,(10):26-27
2006年3月。在牙膏、口香糖广告中频频露脸的“全国牙防组”被消费者告上了法庭,诉讼的理由是认为其不具有认证口腔保健品的资格而且误导消费者。经权威部门认证.从1992年即已开始进行“权威认证”并且在消费者眼里都充满信任感的“全国牙防组”,竟然是一个没有认证资格的组织。  相似文献   

16.
1994年是贯彻执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开展保护消费者活动十周年。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我们走访了辽宁省消费者协会、沈阳市消费者协会,了解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质量的有关反映。“消协”是消费者投诉的中心,是了解有问题商品和服务的窗口,然而在这里,我们却有了意外的收获;两家“消协”不约而同地向我们介绍了一家产品质量好、消费者满意的单位——沈阳双喜压力锅制造公司。故此,我们采访了沈阳双喜压力锅制造公司总经理何义成同志及该公司售后服务中心的姜天  相似文献   

17.
王雨佳  张晶 《新财经》2009,(1):84-85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蒙牛在媒体上投放海量广告,妄图让消费者忘记三聚氰胺。然而,消费者天天在电视上看到蒙牛“只为优质生活”的广告,他们不会忘记曾经的蒙牛  相似文献   

18.
对于商品面向特定消费者或特定区域用户的商家,需要实现广告的“定向”发布,邮政广告就是一种可定向 发布的广告形式。 邮政广告是由邮政部门按广告客户要求投递至指定区域指定用户群、无具体名址、经广告主管部门认定符合  相似文献   

19.
POP广告中的心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饶平山 《特区经济》2005,(1):241-242
POP广告(point of purchase advertising)即宙面广告,又称导买点广告,是依附于商店内外的一切广告形式,如户外招牌、悬挂广告、柜台展示、直接广告品等、POP广告有直接的导买作用,在消费者浏览商品或在种类繁多的商品面前扰豫不决的时候,能适时、恰当地介绍商品的内容、特点、优点及作用、养护等方面的知识,以吸引消费者注意力,把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  相似文献   

20.
日前,新华社有关报道披露,美的空调“一晚1度电”的广告涉嫌误导消费者。该报道引起热议,有评论认为,对这类虚假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应当零容忍。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广告宣传假“高科技”之名,行虚假诓骗之实,对消费者造成伤害。本刊现梳理近期虚假“高科技”广告案例,为消费者擦亮火眼金睛,谨防被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