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媛 《商》2013,(8):125-125
在我国非农化进程加速过程中,农村社会发展明显滞后。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农业比较利润低下和大量农业劳动力外流等原因造成大量的土地撂荒。而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及法律上的诸多限制,阻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为加快农地合理有效流转,政府应明确农地使用权主体,通过发挥市场的基础配置作用,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内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途径来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相似文献   

2.
农地金融是农地经营者以农地产权作为信用抵押而进行的资金融通,它是盘活农地资源、保证农业发展所需资金的有效途径.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建立了农地金融制度,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目前我国构建农地金融制度仍存在着一些制约条件,本文据此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关系到我国农业经济能否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西部农地流转主体自给自足的传统观念居主导地位,市场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本文分析了西部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体衣工商结合现状,探讨了西部农地流转主体农工商结合的作用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农业大国,而我国农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是必然趋势,这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本文就农地融资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农业事关经济发展的大局,农村土地问题又是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以农地流转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加快农地流转的意义,提出以土地银行模式加快农地流转,进而助推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农地确权与农业生产结构的关系.研究发现,农地确权降低了农户种植粮食作物的概率,并显著提高了农户种植经济作物和从事畜牧业的概率.影响渠道分析表明,农地确权通过强化地权保护强度,进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发生调整.此外,在平原地区,农地确权会促使农户出租农地,减少农地租入以及参与非农就业,进而退出农业生产;在非平原地区,农地确权并未影响农地流转和农业劳动力转移,但促进了农户从种植粮食作物向种植经济作物和从事畜牧业的转移.本文为理解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我们赴日本调查农地制度与规模经营状况,实地访问了北海道足寄町农委、士幌町农协、北海道信用联社,并与日本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北海道大学农学院专家进行座谈。调研发现,日本的农业发展状况与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其农地规模经营制度值得借鉴。一、日本农业面临"后继无人"、耕地抛荒与生产能力下降问题(一)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兼业化,农业生产"后继无人"上世纪50—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转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流入城市,造成农地的大量荒废;另一方面,由于农民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农户“去农化”意识增强,进一步导致了农地的撂荒、弃耕。为促进农业发展,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必须开拓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模式,促进流转的市场化。2014年3月在安徽省绩溪县推出了首款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电商化项目——“聚土地”,目前该项目参与农地流转的农户数量少,流转土地规模小。本研究通过对绩溪县农村地区农户家庭的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66份,然后运用SPSS17.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电商化流转参与意愿度低,风险感知程度大,主要受到“流转后收益因子”、“电商交易因子”和“流转后土地质量因子”因素的影响。文章最后针对影响农户参与土地电商化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从农村管理制度和农村就业机制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的电商化流转,创新土地流转与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9.
当前土地细碎化造成的农业生产低效率,农村精壮劳动力转移造成的农业劳动力流失,农业劳动力代际传承的断裂以及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等均需要发展农地规模经营,但是农地产权不明确、土地流转利益协调困难、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等阻碍了农地规模经营的实现。我国有些地方的实践证明股份合作制很好地克服了农地规模经营所遇到的困难,股份合作制度是实现农地规模经营的可行选择,但是在进一步发展股份合作制时,需坚持因地制宜、各方主体准确定位、切实维护妇女土地权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坚持农地农业经营等原则。  相似文献   

10.
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现代化的客观需要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小型且极为分散的农地经营规模,源于土地资源的稀缺和人口众多的人地矛盾,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严重障碍.必须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这是农业现代化的客观需要和发展趋势.但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决定了我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1.
田立  雷国平 《商业研究》2007,(5):134-137
农地金融是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长期资金的重要方式,传统农地金融制度研究着重探讨了土地制度、机构建设等问题,而对由农地金融市场、农地金融机构、农地金融监管、农地金融产品,及其相互关系与机制所构成的农地金融体系的研究还比较鲜见。而在开展有关农地金融体系的研究过程中,诸如农地金融主体、农地金融体系模式、农地金融市场与机构及农地金融体系的研究结构等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推进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土地不但要作为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要成为农民最重要的财富来源,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是未来中国经济制度红利释放的关键点之一,也是我国经济继续前进的重要动力。我国发展农地金融既具有相当程度的可行性,也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其主要体现在农地抵押存在法制障碍,缺乏完善的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缺乏公平科学的农地估价体系,农业保险存在缺位,农村社保发展不完善等方面。发展农地金融服务,国家必须完善农地法律体系,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建立科学的农地价格评估体系,加大农业保险建设,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要解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除了政府加大农业的投入外,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大力推进农地的流转与集中。这样不仅能够将抛荒的土地有效地利用起来,而且能够促进农地集约化规模经营,对于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总结了我国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我国农地流转的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农地流转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土地利用的压力不断增加,大量的农地被非法的转为建设用地,农地发展权的设立成为当务之急。我国学术界对农地发展权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学术界对农地发展权的涵义界定和归属有各种不同观点,本文对国内学者关于农地发展权涵义与归属问题的结论进行归纳和理论分析,总结出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土地集中规模经营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集中规模经营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要求。在我国的经济社会中存在四个根本性因素制约着农村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其一是我国二三产业发展规模相对太小,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农村土地的刚性就业需求限制了农地流转;其二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农地的社会保障角色束缚了农地流转;其三是农业比较收益太低,降低了对农村土地的投资需求;其四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育滞后,阻滞了农地流转。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应通过建立农地流转市场、完善农村社保体系、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和积极发展二三产业这五大措施促进农地集中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6.
<正>伴随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当前,推动农地流转应从我国农村情况千差万别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进行。推进农地有序流转,一是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农  相似文献   

17.
农地流转与农村社会保障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琼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3):79-80
推进农地流转是实现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我国均田承包的农地制度客观上提供了对农民的保障功能,但却阻碍了农地的流转和效率的提高。当前,应当正确认识和逐步淡化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正确认识农地流转与农村社会保障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农地流转与农村社会保障的联合构架,使之相互推进,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8.
基于社会和谐的农地产权配置制度改革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地产权是界定和保护农民利益的制度规则,公私权(力)合理配置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宏观条件,农地和谐产权是构造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目前,我国农地产权残缺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探索农地集体土地所有制实现的具体产权形式,明确政府与农地私权边界,改变农地所有权弱势地位,重构农地产权制度,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以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确权基本完成.本文以宁夏同心县和湖北云梦县这两个农地确权成效显著的地区为例进行比较分析,对两地区农地确权实施的流程和效果进行重点分析,并且对农地抵押贷款开展的情况以及目前还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3个建议:(1)不同农业发展水平地区的农地抵押贷款应当采取差异化贷款利...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人格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简单回顾,针对目前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人格化改革的主要障碍,并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土地改革的最新精神,在改革的操作层面上提出了“三权分离”式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构想,即将农村土地产权分离成所有权、承包权和使用权,并提出具体操作办法,实现了农地产权在公有制范畴内的人格化改革,从而有望促进农地加速流转集中,最终实现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