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建设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回顾江西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建设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价,进而提出明确林权流转主体范围、适当放宽林权流转限制年限、建立健全林权流转资产评估制度、简化林权流转程序和手续、建立有效林权流转风险管控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集体林权改革后林权流转评估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权流转可以推动森林资源优化配置,而进行准确的林权评估是实现林权顺利流转的前提和基础.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权流转日趋频繁,因而规范林权评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解决林权流转评估中出现的问题,要采取健全林权评估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建立科学的林权评估体系,加强林权评估管理,深化林权评估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等对策,以促进林权评估工作顺利开展,从而不断推动林权规范流转.  相似文献   

3.
何得桂 《商业研究》2012,(1):186-191
由于每次改革都是对现实经济社会背景的策略性反应,集体林权变革历程既是农民的林地权利回归与增长的展现,也是行政力量(被动或主动)放权让利的过程,同时更是国家对林业利益关系的主导地位逐步淡出的表现,林权改革实践展现出从村社本位到个人本位的逻辑,从国家整合乡土社会的视角来看,集体林权变革也遵循着"均衡发展的制度性安排"的逻辑。包括林地制度在内的土地制度不仅是法制制度、经济制度,也涉及政治制度和对国家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国家林业局官员表示,湖南、四川、河南、贵州、陕西等14个省今年将全面展开集体林权改革。该官员说,2008年我国集体林权改革的任务是:实现一个基本完成,两项全面展开,即集体林权主体改革试点基本完成,具备条件的14个省份的主体改革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过度夸大产权改革对林业的刺激作用会将集体林权改革引入误区,带来各种变迁性社会问题.作为一硕大众型社会政策,对集体林改的分析应引入社会学视角,必须完善与产权改革相配套的各类政策,广泛而有效的对林农进行宣传与发动以务实林权的社会承托力,根据各地的具体条件注意政策实施的策略与权能以找寻出林改的最佳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6.
目前,林权改革已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但是作为林权改革核心的林权流转仍缺少定量化的研究,尤其是林权流转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林权流转起步晚,规模小;林农对流转缺乏积极性,供给不足;市场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失范;森林资源评估体系缺乏,流转受到技术限制。将实物期权理论应用于林权流转的过程,将林权流转买卖双方即收即付的交易进行改良,将其分解为两个期权的交易,综合运用实物期权理论和二叉树定价模分析买卖双方的交易策略研究结果发现,交易机制在设计时必须对砍伐率进行控制,而预期对买卖双方的交易策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必须认真抓好;而配套改革则是实现林改目标的重要保障,必须稳步推进。今年中央10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支持集体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公益林补偿制度、林权抵押贷款制度、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及森林资产评估师制度和评估制度等一系列重大政策,为配套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浅析我国集体林权流转法律制度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辉 《北方经贸》2010,(11):43-4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集体林权改革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但始终没能真正地解决"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这其中存在着各种原因,有政策的不适当、执行的不彻底、管理的不到位等多方面原因,但归根结底是制度的原因。当前林权改革制度创新,能为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为早日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贡献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指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户,明晰山林权属,落实经营主体,放活林业经营,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集体林管理体  相似文献   

10.
改革动态     
《中国经贸导刊》2012,(3):74-75
一、农村改革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任务基本完成。据国家林业局介绍:2008年全面铺开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前已完成确权集体林地26亿亩,占全国集体林地总面积的95%;发证面积22.65亿亩,占已确权林地总面积的87%,8379万农户拿到了林权证。同时,配套改革逐步深入,扶持集体林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社会服务等政策措  相似文献   

11.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逐步开展,云南省各地结合实际,稳步推进林权交易、木材及林产品交易“两个市场”的建设,积极促进和有效规范林权流转。各地搭建林权交易平台,有效激活林权流转机制,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林区、林地集结,促使村集体和林农通过林地、林木流转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2.
黄飞  翟印礼 《中国市场》2008,(52):204-205
本文在回顾已有研究和我国集体林产权制度变迁过程的基础上,通过辽宁集体林区集体林资源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前轮林权改革的效应,通过新一轮集体林产权改革主体改革后的调研数据分析了本次改革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3.
(接上期) 11.对林地承包经营权人流转林权有何规定? 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依法对拥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或作为出资、合作条件。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依法采取多种方式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流转后不得改变林地用途。  相似文献   

14.
集体林改后森林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森林资源的保护面临着诸多矛盾:采伐量的控制与林农的采伐需求存在矛盾,盗伐和非法收购等行为将更加难以杜绝,集体林蚕食国有林的现象将愈演愈烈,林农小规模经营与林业产业化发展将更加不协调等。我们要在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建设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构建合理的林业行政执法体系,强化森林采伐制度管理,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处理好兴林和富民的关系。这样,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责权明确、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充分调动林农的积极性参与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最终达到改善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森林资源总量增长、生态增效和农民增收,保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5.
《致富天地》2009,(7):4-4
中央林业工作会议6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央召开的首次林业工作会议。会议强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确保实现资源增长和农民增收两大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必须注重相关利益群体的潜在利益.时不同相关主体利益的刺激和诱导,是利益获取机制作用于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最重要表现.根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未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应强化林农的利益表达机制、完善林权流转政策、加强林业信贷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林业综合服务体系、妥善处理好林农增收和村财增收关系.  相似文献   

17.
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后,森林保险成为提高林业风险抵御能力、应对林业生产风险的重要保障机制。随着林地确权工作的深入推进和非农就业趋势的演化,这两项因素都可能对林业保险的需求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2018年福建、浙江和辽宁三省465个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IV Probit模型和分组回归模型,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户森林保险需求的影响及林地确权对其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非农就业对农户森林保险需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非农就业对农户参加森林保险的影响受到林地确权的调节作用,已确权农户非农就业对农户参加森林保险的负向影响趋势减弱;按照非农就业、林业依赖度和林种结构对农户分层,林地确权对非农就业水平低、林业依赖度高和商品林为主的农户森林保险需求作用显著。林地确权对异质性农户的差异化影响为后续瞄准目标群体完善森林保险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于2009年6月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央召开的首次林业工作会议,会议系统研究新形势下林业改革发展的机遇,全面部署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推动我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全面推开,林业工作中历史遗留的一些问题和新形势下的一些矛盾逐步显现,本文立足川中地区一个丘陵县的林改工作,以小见大,具体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及对林业事业发展的影响,探索林改后林业事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08年6月8日,国务院发表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体林业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发展现代林业,增加农民收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内涵是什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要包括两层涵义:一是依法实行农村集体林地承包经营制度,确立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和林木所有权人的主体地位,逐步解决集体林权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农民和其他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