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直面WTO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磊 《河北审计》2002,(2):33-35
在世贸组织卡塔尔会议上,中国正式加入了WTO,这既是我国二十年来改革开放的结果,也是中国融入国际经济的必然。作为一国经济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产业———银行业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扩大,在更深的程度上参与经济金融全球一体化进程。按照协议,加入WTO当年,允许外国银行办理全部外币业务。加入WTO后5年,允许外资银行办理城乡居民人民币业务。在5年中,每年增加一定数量城市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5年后对外资银行将不再有业务范围和地域限制,最终彻底实现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国民…  相似文献   

2.
外资银行的经营战略和国内银行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思群 《经济界》2000,(3):55-57
1999年11月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协议。就金融业来讲,我国政府承诺在加入WTO两年后美国在华的银行机构可以经营人民币业务,五年后可以开展零售银行业务(也即可以对居民开展银行服务)。我国与欧盟的相应谈判还没有结束,但可以预计谈判的结果和中美协议的框架相差不大。在这种开放银行业的条件下,国内银行如何应对挑战则是银行界和理论界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在分析国外银行在东道国的经营战略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银行应对挑战的条件和所应采用的策略。一、外资银行的经营战略外资银行所采用的经营战略是根据东道国银行业的具体情…  相似文献   

3.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按照WTO的有关安排,我国银行业将在入市5年内全面对外开放,这一段时期被称为"过渡期".届时外资银行可以没有地域限制地向客户提供全面的人民币业务.  相似文献   

4.
余浩宇 《企业经济》2002,(9):107-108
中国加入WTO之后,给我国银行业既带来了机遇,同时又面临新的挑战.目前,外资银行逐步进入,参与我国银行公平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我国银行业经营难度,竞争将更加激烈.开展银行市场营销是摆在我国银行业面前突出的问题.就美国等西方国家银行市场营销而言,他们已进入新的成熟发展阶段,而我国银行业市场营销还刚刚起步.如何深入开展银行市场营销,是我国银行经营业务发展的取向问题.现就开展银行市场营销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加入WTO两年后,外资银行将获准在中国经营外汇业务.五年后,外资银行将获准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地域限制和客户限制都将取消.这些规定对中国银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网上银行飞速发展,成为国际银行业发展的趋势,使加入WTO的中国面对的竞争更加激烈和复杂.  相似文献   

6.
丁正胜 《经济界》2000,(1):81-83
一、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一)外资银行的进入对国内银行将形成巨大冲击。面对金融业国际竞争的加剧和货币下场的发展与膨胀,对本国银行继续施加限制只能是削弱其竞争力,而将外国银行拒之门外又不利于本国金融业国际地位的形成和巩固。因此,我国加入WTO后,势必放松金融管制,其反应之一将是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这必将对我国银行业产生强烈冲击。(二)我国的金融服务业将面临强大的竞争。一旦我国加入WTO,在1999年3月正式生效的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将对我国产生效力。由于目前情况下,我国在宏观金融体系的稳健性金融企业的国…  相似文献   

7.
<正> 按照加入 WTO 达成的协议规定,我国金融领域承诺在进入 WTO 后将逐步开放人民币业务。如此之快的人民币业务开放速度将使我国金融业面临着很大的风险。这将使我国的银行业在经营模式、经营理念、市场环境、技术手段、人才素质、监管体制以及风险防范等诸多方面与 WTO体制不相适应,因此将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面临管理体制的挑战。国外银行大多是按照国际惯例进行经营管理的,基本上不受政府干预。而我国银行业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之中,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机制、竞争规则和效率原则进行管理。在机构管理、业务经营、用工管理及分配方式等方面都还要执行上级行的统一要求。尤其是当国家财政困难时,银行在很大程度上仍替代财政并长期承担国家和地方的大量双重政策性业务。  相似文献   

8.
李曼 《河北企业》2001,(2):15-16
<正> 中国加入WTO之后,对中国银行业会造成间接和直接两个方面的影响和挑战。从间接方面来讲,加入WTO后对我国经济领域带来的任何影响,都将通过不同渠道传递到金融领域。因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运行的中枢。从直接方面来讲,目前对外资银行的种种限制会逐步取消。在机构设置上,将取消对外资银行开设金融机构的地域限制,外资银行可以申请在中国任何地方设置分支机构。在机构种类上,目前不允许外资银行之间、以及外国银行与中国银行之间开办合资银行的限制将被取消,外资银行将被允许在中国境内开办合资银行。在业务范围上,目前不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等方面的限制将被取消,代之以允许外资银行经营所有国外客户的外汇业务,并逐步允许其经营中国客户的外汇业务、人民币批发业务和对居民的各种零售业务。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日程的迫近,如何面对入关的挑战,成为金融业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高度的国家垄断,我国的金融业虽然分成了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多家股份制银行及一系列非银行金融机构,但仍然难以展开真正的竞争。同时,由于内控机制不健全,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经营亏损严重,大量呆帐无法弥补等多种因素,在同外银行的竞争中很可能就会落在下风。不论是主动性、灵活性或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方面都比不下人家。入关后,外国银行将以全新的经营思想、高效严密的工作作风、热情细致的服务给我国的金融业带来不容低估的强大冲击, 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外币存贷款业务将大部分被抢走。更快捷、方便、高效的结算方式,将给原来“官气”十足、服务质量低下的国内金融业一个沉重的打击,更科学、灵活的汇率浮动机制,给国人的外币结算业务带来一缕清风,75%的外币业务市场,会在入关两年内被外国银行占领。二是外国银行的营销思想是我国银行目前无法比拟的。中国信贷市场,随着外国银行的介入、贷方垄断将被打破,大量优质客户会流失到外国银行。外国银行雄厚的资金实力、优良的信誉、客户至上的服务信条将给中国客户带来全方位、崭新的金融环境。三是人才的大量流失。入关后外国银行灵活的用人机制、丰厚的待遇及优越的工作条件、周到的社会保障将吸引大量国内银行的优秀人才,同时也会在用人体制等方面带来冲击。四是大量中间业务被外国银行占领。入关后,国际贸易迅猛发展,银行间的国际结算、信用证业务将会成倍增长,使我国金融原本弱小的中间业务留下大量空白供外国银行轻松占领,由此可见,中国的金融业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但我们也要意识到挑战的同时更会带来机遇,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经验。我国金融业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多年形成的以国家为后盾的信誉、遍及全国城乡的网点、对中国公民金融意识的熟悉等,都是我们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经过漫长的努力,我国即将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互惠的必然选择。入世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金融业也不例外。作为中国金融业主体的银行业必将面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冲击,而中外银行在业务上的竞争焦点无疑会集中在作为外资银行优势业务的中间业务上。中国银行业是否能顶住来自外资银行的冲击,中间业务的好坏显然是一个关键。    一、发达国家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情况    1、中间业务已成为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不动用自身资…  相似文献   

11.
截止2004年3月底,来自十几个国家的62家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了191个营业性机构,总资产接近4000亿人民币。在2006年12月之前.中国将兑现根据WTO协定作出的广泛承诺,向外国全面开放银行业,如取消所有现存的对外赍银行所有权、经营和设立形式;外汇业务及时开放,取消地域和服务对象限制;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向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金融咨询类业务及时开放等。届时,中国银行业将全面引入各种类型的竞争,并取消竞争方面的限制。如果不能在“入世”过渡期内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就可能在与外国银行的竞争中败北,并危及中国银行业的稳健性。目前.中国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已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目前中国银行在重蛆股权结构的法律机理、公司治理结构法制化、不良资产处置、资本充足率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2.
实施新资本协议是金融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一个例证。这种风险监管具有了示范效应,事实上对非签署国的商业银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全球化带来的一个挑战。通过实施新资本协议,将迫使实施条件不具备的银行面临更大的困难。目前,我国将全面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关于对外开放银行业的承诺,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进入了倒计时的关键时期。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竞争及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新资本协议作为国际金融领域最重要的规则,其实施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开放的必然。为了加强风险防范能力和提高自身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正致力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王峰 《活力》2006,(6):43-44
2006年,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其中竞争的一个焦点将在中间业务领域展开。由于我国金融业的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市场份额也较小,而在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方兴未艾,势头强劲。因此,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的金融业更必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与国际惯例接轨,拓展业务领域,增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世界金融正朝着全球化、证券化、市场化的方向向前推进,混业经营已成为世界金融发展的主流。即使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美国,在1999年也结束了《格拉斯&;#183;斯蒂格尔法》,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允许银行、保险、证券以金融投股的方式相互渗透,实际上是让美国金融业驶上了混业经营的高速道。我国即将加入WTO,这无疑会对我国的金融业发展产生的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按与WTO成员国达成的协议,在加入WTO短短的五年时间后,我国金融业将全部对外开放,国内外金融机构将同台竞技。这对维护我国金融秩序,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金融监管在加入WTO后的过渡阶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环境的新情况和新特点 1.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企业面临着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紧迫压力.入世协议规定:外资银行可以面向国内顾客经营外汇业务,经获准可为国内企业办理人民币业务;五年之后,外资银行将获准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随着地域限制和客户限制的取消,外资银行将成为国内银行的重要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6.
一、银行业全面开放迎来揭幕战 2006年12月底.我国政府遵守加入WTO的承诺.全面开放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大举进入国内市场,本土商业银行正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本土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揭幕战竟然是围绕小企业金融服务展开。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怎样顺应形势,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力量,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个严肃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加入WTO后对银行业带来的冲击(一)业务范围问题。加入WTO之后,外国银行会依仗全能银行或其一系列子公司的业务优势来争夺客户,而我们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不但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也妨碍了自己去积累全能银行综合服务的经验。特别是信托业,我  相似文献   

18.
周敏 《时代财会》2001,(2):63-64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达成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此后中国又和许多签署了一系列入世协议,它意味着中国的 指日将至,加入WTO后的必须遵循其基本原则,兑现关于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承诺,这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1,有关市场准入条款方面,其一,缔约方应克保在取本国公共机构的金融服务方面享受最惠国待遇,其二,缔约方应允许非居民的金融服务提供跨境提供辅助性的金融服务,其三,缔约方应允许外国金融服务提供在其境内设立机构,并扩展商业性介入,包括购买现有的企业,其四,缔约方应确保外国金融服务提供在其境内提供本国暂缺的保外国金融服务2,有关国民待遇条款方面,其一,缔约方应允许在其境内建立机构的外国金融服务提供进入本国公共机构经营的支付和清算系统或部门,利用正常缔约方应确保在其境内建立机构的外国金融服务提供,在要求取关金融组织的成员资格以便进入任何形式的金融市场,它享受的待遇应与本国金融服务提供相同,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承诺简单地说也就是:外国银行可以进行中国任何地方,享受与中国银行相同的待遇,具有与国内银行相同的业务甚至具备国内银行所不具备的短暂的,对国内金融业将形成较大的冲击,中国银行有份预测资料,展示了中国加入WTO5年和10后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中国经济论坛”上说 ,我国将用 5年左右或更长一些时间 ,把 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加入WTO当年 ,将允许外国银行办理全部外币业务。加入WTO后 5年 ,允许外资银行办理城乡居民人民币业务。在地域进入方面 ,加入WTO后 ,每年增加一定数量城市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 ,5年后对外资银行办理人民币业务不再有地域限制。对外国非寿险公司 ,经过逐步过渡 ,在加入WTO后 4年内允许向外国和中国客户提供所有企业和个人非寿险…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金融业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一方面,我国已加入WTO,金融业将慢慢向外国银行开放,而国内的商业银行也应该逐渐向国际化一流的管理水平迈进。另一方面,经过这几年欧美经济危机、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一系列事件之后,银行的经营压力和风险也越来越大,业务发展和内部控制同等重要。内部审计作为控制内部风险的一种重要方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论述内部审计在国内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重要性,再分析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最后指出目前银行内部审计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