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分为金融工具定义,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计量和风险控制四个部分。重点介绍了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包括衍生金融工具是否符合会计确认的标准,PASB为满足衍生工具进入表内确认和报告而对会计概念的一些更改和拓宽,衍生工具会计确认的过程、意义和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分类计量的过程,以及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分为金融工具定义,分类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四个部分.重点介绍了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包括衍生金融工具是否符合会计确认的标准,FASB为满足衍生工具进入表内确认和报告而对会计概念的一些更改和拓宽,衍生工具会计确认的过程和意义,以及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分类计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晏华  黄克勤 《时代经贸》2007,5(11X):173-173,175
本文主要分为金融工具定义,分类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四个部分。重点介绍了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包括衍生金融工具是否符合会计确认的标准,FASB为满足衍生工具进入表内确认和报告而对会计概念的一些更改和拓宽,衍生工具会计确认的过程和意义,以及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分类计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给传统会计理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此,SFAS133和IAS39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做了相关规定,将衍生金融工具从表外披露转为表内确认,并采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就我国而言,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应从实际出发,分为目前、近期和远期三个阶段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5.
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壮伟  张阳亮 《经济师》2007,(2):248-248
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对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成了财务会计的一大难题。文章从衍生金融工具对财务会计的挑战入手,介绍了确认和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李勇 《经济论坛》2009,(4):85-86
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迅速发展,如何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客观、有效的会计核算。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本文即从确认和计量两个方面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核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注重实现原则,面向已经发生、完成的经营活动,会计计量也以历史成本为主;而作为衍生金融工具,他们都是一些面向未来的合同或承诺,并非由企业过去的经营活动导致的,而且他们往往不需要现金流出,或者只需要很少的现金流出,因而历史成本在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上也是不适用的。可见,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体系的会计要素、确认标准、计量基础和财务报告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征求意见稿与正式准则的出台弥补了我国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领域的空白,但准则中的相当多内容已在最近几年得到初步试验,尤其是《金融机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和套期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与《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对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公允价值的应用、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风险报酬”观与“控制”标准、金融资产四分类与金融负债二分类以及发起机构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详细披露等方面。本文对商品期货会计;衍生金融工具袁内确认与计量、表外披露等方面的试论。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注重实现原则,面向已经发生、完成的经营活动,会计计量也以历史成本为主;而作为衍生金融工具,他们都是一些面向未来的合同或承诺,鼻非由企业过去的经营活动导致的,而且他们往往不需要现金流出,或者只需要很少的现金流出,因而历史成本在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上也是不适用的。可见,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体系的会计要素、确认标准、计量基础和财务报告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赵秋君  赵丽丽 《经济师》2003,(9):211-211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在我国尚处于研究阶段 ,还没有正式的准则出台。文章在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经验及国际会计准则的若干规定的基础上 ,提出在我国研究并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一些理论构想。针对衍生金融工具中的新概念、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 ,衍生金融工具中的报告体系、信息披露等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冬梅  王菲  徐珊珊 《经济师》2009,(3):189-189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不断增加。然而衍生金融工具由于自身的特点对企业的财务处理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文章就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与计量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价值标识的角度来认识衍生金融工具的本质, 为统一会计标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接下来, 文章从会计确认的标准与会计定义相一致的观点出发, 提出资产确认的标准是“权力”, 所以确认是某一个时点对会计要素的认定和计量, 不是一个过程; 依照这一结论, 我们认为衍生金融工具从签约到履约的每一个时点都应加以确认, 并纳入会计报表加以披露, 从而使会计能够真实完整地反应经济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主要会计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正海 《经济师》2001,(7):110-111
金融工具的创新对现行财务会计的影响是深远的 ,现行的会计理论实务必须做出相应变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文章结合《国际会计准则第 3 9号———金融工具 :确认和计量》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 13 3号———衍生工具与套期活动会计》 ,就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和特点、会计确认和计量、以及会计报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新准则规范的核心要义是,参照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将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表内确认,在当期损益中反映其公允价值的变化.新准则规范的实施对财务报告体系及财务指标等将产生显著或潜在影响,并且在实施中可能会遇到障碍和产生相应的问题.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对衍生金融合约的金额要否确认、会计科目如何具体设置等细节问题必须作出判断,逐步出台配套规范、采用控制权分析法作为衍生工具终止确认标准,发布更详细的公允价值计量规范,建立必要的财务人员培训机制以及改善整体市场环境等五方面的中短期改进措施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公允价值作为一个全新的计量属性概念,主要发源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与金融界之间,关于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确认、计量的论证。  相似文献   

16.
金融衍生工具给传统会计处理带来挑战,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有关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和《国际会计准则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考虑到我国实际,分别颁布4项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17.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浪潮,国际金融界创新了大量的衍生金融工具。而我国目前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已不能适应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改制及金融企业的境外上市,为此,中国政府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从2006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和拟上市的商业银行范围内试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暂行规定》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嵌入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会计处理、金融资产减值、公允价值确定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使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范与《国际会计准则》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8.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衍生金融工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具有衍生性和杠杆性等特性,因此它对现有会计理论中的会计要素、会计确认、会计计量等内容提出了挑战。根据现有的会计准则,多数衍生金融工具为表外业务,无法在财务报表中加以确认和披露,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会计报表模式进行调整,以满足对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信息进行充分披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成果的国际比较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丽 《国外财经》2000,(2):17-22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确认标准、计量基础、列报及披露等问题一直是困扰金融工具会计理论研究的难点所在。因此,本文拟通过最具有权威和代表性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近年来研究成果的比较,希望能总结出目前国际会计界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悬而未决的问题,并为我国会计理论在研究发展过程中如何借鉴国际研究成果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刘振伟 《经济师》2005,(11):211-2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际金融市场自由化,衍生金融工具不断推陈出新。衍生金融工具的诞生与发展,给现行财务会计理论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一方面,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为企业降低筹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避财务风险提供了更广泛、更灵活的空间,另一方面,衍生金融工具以风险存在为前提,其主要功能并不在于交易,而在于保值或投机,由于现行财务会计准则体系的滞后性,也加剧了财务风险。文章通过研究衍生金融工具对现行财务会计体系在会计要素定义、会计确认标准、会计计量原则、会计报表的结构及编报方式和会计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冲击,借鉴国际经验,分别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