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建设的主要任务,而城市就业,则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因此,我们在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应该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教育结构、就业服务体系、就业形式等各方面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多渠道、多方式地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Spatial Economic Analysis》2013,8(4):427-446
Abstract We then test this model using panel data for five sectors on regional-level data for 27 EU Member States. Our results for the aggregate economy confirm previous estimates. For our full sample of countries the sectoral-level results also indicate significant agglomeration effects. Considering differences in the extent of agglomeration effects between new and old EU Member States, however,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agglomeration effects tend to be stronger at both the aggregate and the sectoral level for new Member States. Productivité sectorielle, densité et agglomération dans l'Europe élargie RÉSUMÉ?Nous testons ensuite ce modèle en utilisant des données de panel pour cinq secteurs à l'échelon régional dans 27 états membres de l'UE. Les résultats que nous obtenons pour l'économie dans son ensemble confirment les estimations précédent. Pour notre échantillon complet de pays, les résultats au niveau sectoriel font état d'importants effets d'agglomération. Si, toutefois, l'on tient compte des différences quant à l'étendue des effets d'agglomération entre nouveaux et anciens états membres de l'UE, on en conclut que les effets d'agglomération ont tendance à être plus prononcés à l'échelon global et à l'échelon sectoriel chez les nouveaux états membres. Productividad sectoral, densidad y aglomeración en la Europa más amplia RÉSUMÉN?A continuación, ensayamos este modelo utilizando datos de panel para cinco sectores aplicables a datos de nivel regional sobre 27 estados miembros de la UE. Nuestros resultados en relación con la economía agregada confirman las estimaciones anterior. Con respecto a nuestra muestra completa de países, los resultados de nivel sectoral también indican efectos significativos de la aglomeración. No obstante, la consideración de diferencias en la extensión de los efectos de la aglomeración entre nuevos y antiguos estados miembros de la UE, lleva a la conclusión de que los efectos de la aglomeración tienden a ser más pronunciados en los nuevos estados miembros, tanto a nivel agregado como sectoral. 相似文献
3.
规划引导型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弱但也是最具潜力的区域,从空间经济学角度来看,规划引导型城市群战略存在四个问题:城市群间协同政策不足、总体发展程度弱、核心城市不够发达、核心和外围城市间渠道不畅。在城市群发展时空演变理论的基础上,结合8个城市群的不同特点,提出“十四五”时期规划引导型城市群的差异化战略深化路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OpenStreetMap公路路网和社会经济数据,利用可达性分析及空间相互作用引力模型,从规模效益、距离效益、空间联系效益3个方面对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武汉城市圈城市紧凑度高,平均可达性最好,内部联系强度大,空间凝聚力强;长株潭城市群在人口及经济规模上具有明显优势,中等联系层面网络趋于完善,一体化程度高,但空间可达性差;环鄱阳湖城市群综合竞争能力弱,空间联系松散且较弱,但空间可达性较好。未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可以从重构区域发展空间结构、加强不同等级规模城市梯度建设、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建立区域发展协调机制和促进产业生态绿色发展等方面寻找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6.
城市群相关概念的研究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现今研究中城市群相关概念运用较为混乱的现象,对各类城市群相关概念进行辨析,通过分析主要概念的区别,研究其相互关系,给出研究城市群问题时使用相关概念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城市流的长株潭城市群城市联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流强度的量化指标可以定量衡量城市联系的强弱.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选择城市主要外向服务部门从业人员指标,根据城市流强度公式,对城市联系进行定量分析,并且基于城市流强度和结构的视角下提出加强城市联系的措施,以期加快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与成熟. 相似文献
8.
9.
我国城市服务业集聚程度及其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服务业集聚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是把城市服务业集聚作为特定对象的研究并不多见.利用空间基尼系数,以省为单位对我国城市服务业集聚的发展演变规律及其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旨在为城市服务业集聚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服务业存在集聚现象,但是集聚程度不高;不同的服务业由于其功能不同,集聚程度也不相同;生... 相似文献
10.
11.
12.
本文利用1991-2009年的CHNS数据使用分位数回归法及基于反事实分析的FFL分解法分析非正规就业比重及非正规就业与正规就业的收入差距变动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阶段(1991-2000),非正规就业的比重及两者之间收入差距的增加是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第二阶段(2000-2009),非正规就业比重的增加依旧引起了收入差距的扩大,但两者之间收入差距的下降引起了收入差距的缩小,但前者大于后者,造成第二阶段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13.
14.
We develop a model that adopts a log-linear utility function with a variable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greater than one and show that increasing the property tax reduces city size unambiguously. We then test this result using a dataset of effective property tax rates we developed using GIS methods for 448 urbanized area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estimates a regression equation relating an urbanized area's size to the property tax rate measure and other control variables such as population, income, agricultural rent, and transportation expenditure. We find that higher property taxes indeed result in smaller cities.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标:揭示中国十大城市群民生发展差异的来源及驱动因素。研究方法:利用熵值法测算2000~2016年中国十大城市群的民生发展水平,采用Theil指数和方差分解方法探究其空间差异来源和结构差异来源,运用地理探测器考察十大城市群民生发展差异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十大城市群民生发展水平均呈显著上升态势,但城市群之间分异显著;十大城市群民生发展差异主要来源于各城市群内部差异,但地区间差异的贡献呈迅速扩大态势;无论全样本还是分时期,社会发展差异、人民生活差异、生态建设差异对大多数城市群民生发展差异的贡献和独立驱动作用都较高,而科技创新差异的贡献和驱动作用则都较小;每对双因子组合共同作用时都会增强各自对民生发展差异的影响,但这种强化作用在2008年之后有所减弱。研究创新:基于空间和结构双重视角考察了中国十大城市群民生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并揭示了其背后驱动因素的独立和交互作用。研究价值:对于探索中国十大城市群民生发展水平协同提升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外城市群发展经验及其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群(带)是在工业化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城市高级化的空间组织形式,是区域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支点。本文从解析城市群(带)研究的相关理论入手,着重分析了中外城市群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形成的经验,提出了良好的区位和基础设施是城市群(带)发展的条件,工业化是其动力,产业转移是其发展的机遇,产业联系是其成功的关键。并以此为基础,对山东半岛建设城市群的路径和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结构分析及其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介绍研究区域背景的基础上,运用分形模型和偏离-份额(shift-share)模型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等级规模、空间布局和职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等级规模和空间结构呈现分形、有序的特征,具有结构演化自组织优化的趋势,但由于受交通和地貌因素的影响,山东半岛城市群在等级规模上呈现规模扩张退化、结构分化、集聚辐射弱化态势;而在空间上呈现大分散、小集中,以及沿交通线和海岸线分布的轴线空间格局.职能上存在产业效益、竞争力城际差异大、产业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集聚度有待提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utilizes a new panel data set of workers employed by the Canadian Pacific Railway between 1904 and 1929 to analyse the incidence of long-term employment and reasons for changes in job durations after World War I. The hazard function estimates indicate that individuals have only a small probability of staying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at the firm, although at any point in time long-term workers constitute a sizable fraction of employees. Increasing post-war spell lengths reflect the changing composition of the workforce rather than differences in macro-economic conditions or changes in employment relationships. Specific human capital and job matching were also important: Long-term employees were shielded from both firm-specific and economy-wide downturns.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以成渝城市群内1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济发展数据以及衡量创新能力的相关指标,构建城市群内部经济发展水平与创新能力水平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模型,发现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在城市群内差距较大,且有较为明显的梯度,其创新能力的空间自相关系数表现为明显的高低集聚,且高低集聚情况在观测期内呈现先加剧后缩小的变化。运用空间面板回归分析,发现区域内创新对于城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创新指标每上升一个单位将促进区域内城市经济增长0.0536个单位。鉴于此,应发挥成都、重庆作为区域创新中心、经济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内城市经济实力和创新实力提升。 相似文献